• 2

《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軍人懂得在戰場上生存,卻不懂在戰場外生存(好雷)

在進場看李安導演新作《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之前,美國那邊傳來的評價不如預期,甚至昨天還看到台媒作出「 李安魔咒再現《比利林恩》陷爛片輪迴 」的報導,種種跡象似乎直指大師也不慎失手了。然而,就我自已看過後的感覺,還是那個熟悉的李安:成熟的敘事、細膩的情感與人性的深度著墨所共同堆疊出來的情緒牽引力十足,將「軍人身心受創卻得不到外界真正關懷,最後反而是帶給自已傷害的軍旅生活最親切」的矛盾刻畫得十分精彩,是一部後勁很強的電影。

或許,一直以來,我都不是很在意播放規格的要求,反而比較在乎故事能否觸動我;又或許,我看的是普通3D版,所以並未感受眾多負評中批得最兇的點(主體高清背景糢糊、太過清析反而令人難以入戲等)。也因此,在沒有視覺干擾和專注於劇情的情況之下,被電影所傳達的情感紥實擊中,觀影過程非常入戲,被片中濃濃的壓仰和荒謬的氣氛所感動。

《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的主題與其說是「反戰」,倒不說是探討「軍人創傷壓力症候群」以及「他們不被真正關懷的痛苦」。片中明顯可見比利和B班同袍們對某些外在剌激有如「驚弓之鳥」,即使身處於喜年華裡,身心仍陷在草木皆兵的情境裡,潛意識裡仍保高壓警戒的情緒,根本片刻放鬆不得,這對他們身心是極大的折磨。豈知,國內多數民眾(包括愛慕著比利的Faison)對他們的關注似乎只側重於滿足自已的期待(想像中的英雄形象、大賺一筆的生意契機和近乎合理化戰爭行為的國威宣揚),對於B班同袍遭到受創的身心如何撫平不大感興趣。甚至,在媒體形塑出來的「英雄形象」中,不但沒有示弱的空間,還得逼得去配合演出一些「 宣傳樣板」的劇碼。

這讓原本應該是可讓他們受到戰爭風暴創傷的心靈得撫慰的家鄉,變得更加遙遠。這種「獵奇式關注和不被了解之苦」的強烈衝突,也導致比利產生"It's weird to be honored for the worst day of your life "的想法,也變相等於「我們的痛苦是為國民戰鬥所致,但國民現在的快樂卻是建立我們的痛苦之上,僅管是以授予我們榮耀的方式取得」的荒謬之意。結果讓自已傷痕累累的軍旅生活因為同袍之誼而變得有血有肉更真實,國內所有讚揚和關注卻顯得夢幻和虛偽。

看到這裡,我真覺得《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的重點不是「戰爭的是非對錯」(雖然這種味道不能說完全沒有),反而是「軍人為國賣命而受傷,卻非旦得不到自家人的撫慰,還得配合滿足他們不同期待的荒謬」。這和以往個人對家鄉熟悉的一切產生了嚴重的衝突,結果「回國」變得和「赴戰場打仗」沒兩樣,「中場秀」則是戰爭的高潮。這種「另類戰事」讓擅於應付 「正規戰事」的比利和B班同袍覺得難以招架,比利雖然抗拒,卻也莫可奈何。二週的巡迴演出最後成了一場價值探索之旅,他必須在矛盾裡找到自我存在的意義,只不過意義似乎在帶給自已傷害的戰場裡。

敘事方面,李安這次在《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裡是採取現實和回憶交錯,處處可見一邊是「氣氛熱烈內心卻未能真正投入」與一邊是「生死交關但感受真實」的片段穿插,不但沒有紊亂之感,而產生情緒引爆不足的缺失,反而因為切換時機掌握的非常精準,將這股矛盾張力烘托得非常強烈。印象最深刻的一幕是,高歌熱舞、燈光火焰和歡聲雷動的舞台,與比利林恩回憶的畫面交疊,將「軍人最深的孤寞和落沒」挖了出來,加上前一幕的「我打生打死,你卻只想知道同志在軍中如何打炮」的情節,將「歸國之戰」刻劃得既殘酷又諷刺。特別的是,電影情節也非一昧沈重,適時的笑點穿插得宜,不但令人莞爾,且這些幽默的橋段也帶有呼應主題的寓意,讓觀眾在會心一笑之時,感受B班同袍們的無奈,是頗具誠意的設計。

戰爭場面方面,是屬於小規模的短兵相接,所以不是屬於震憾性的畫面,且整部片加起來的片段應該也不到10分鐘。不過,雙方交火該有猛烈度也有一定程度的呈現,而且其中多個鏡頭看得出來李安特意放入的訊息,如一緊張就開鎗亂打一通的畫面可以令人感到戰場上無時無刻就會丟命的高壓氛圍,或是比利親手殺死「恐怖分子」後的的表情似乎代表「他終於體會戰爭的殘酷和生命的脆弱」的意義。這些畫面沒有什麼台詞,卻說得一口好故事,不但和主題環環相扣,且當下確實令人看得聚精會神。

總而言之,《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藉由「打破軍人的崇高」來反襯出「軍人也有脆弱的時候,但卻不被允許公開呈現這形象」的吊詭之處,更透露出「他們懂得在戰場上生存,卻不懂在戰場外生存」的感傷,最後比利向大亨嗆聲的畫面更感覺是對「多數人忽略這層意義」的控訴。李安導演這次的新作雖沒有大格局的氣度,卻仍有憾動人心的描繪,能看到這種劇本紥實、敘事流暢和演員出色的電影,也是一種幸福。

若各位喜歡我的分享,歡迎點原圖文出處給個鼓勵;若有任何想法,歡迎在這串討論~
2016-11-12 16:24 發佈
李安的電影,其實都要抱持著很深的人性探討去看,不要有去看變型金剛,藍波,那類型的心態去觀賞。
臥虎藏龍算是意外,人性跟武打完美結合的一部。但他主線還是在探討人性~

比利林恩也是在探討普片存在的老兵問題,這在我們生活周遭都會遇到,如住公寓或有大樓管委會的,甚至家中就有退役軍人的。
他們也會在生活中尋找軍旅中的上下階級,軍事要求的相同點。
例如;住公寓,遇到樓下上校退役,上來要求你妳門口家中要如何整潔,陽台衣服要怎麼曬。太晚回來,太晚睡...等等!
討論公眾事務,也是只能完全聽他的意見去做! 所謂的討論,提出意見;對他們來講就只是個打預防針,讓他知道事後任務進行中,誰會來扯後腿而已!

所以,在美國,歐洲等教育程度高的地區,演員為什麼這麼期盼跟李安導演合作,因為這讓他們從通俗的聲光,肉體片中昇華。
這對一個演員來講,代表你演戲真的是有東西的,靈魂層面的,不是還停留在表面性聲光效果!

總歸一句,就算是假文青,也要請你認扮演好文青角色去觀賞,不然很痛xxxx 不然很好睡~

skyfreeforever wrote:
在進場看李安導演新...(恕刪)
想當初退伍之後,在社會上覺得過的庸庸碌碌,每天如行屍走肉一般,那段時間確實讓我產生想要回役的掙紮
===================
本來我不想看這部片的,看完你們的分享
我想我會在下個休假去電影院看這部電影
其實到處都是戰場,只是作戰方式不同

那是因為在部隊爽慣了,出來才不適應,如果像我都是天天作的要死,根本就沒差,因為在外面社會,我只要拿部隊1/10的表現就能混的很好。
我是沒看過,這有點類似藍波第一集,表面上看來是打打殺殺,其實反映的就是退伍軍人的問題
已準備好去電影院看這部電影了
昨晚跟老婆臨時想看,也沒做太多功課去,原來真的是我們的心態不同,一直以為會有戰場的畫面,我錯了,好吧!我承認我們兩還是比較適合腥羶色。
lifechail119 wrote:
昨晚跟老婆臨時想看,也沒做太多功課去,原來真的是我們的心態不同,一直以為會有戰場的畫面,我錯了,好吧!我承認我們兩還是比較適合腥羶色。


這部真的不是戰爭片啦XD! 可能預告放了些戰爭片段和片中有「戰事」兩字,才會令人誤解XD!甚至部分媒體也有責任,我記得有看到「李安首部戰爭片」 的標題,這也無怪乎民眾會搞錯。
沒辦法像樓主這麼好文筆能夠表達如此深刻,只能說這部戲不是看完之後大呼過癮的爽片,反倒是讓我一直回想主角當時的心路歷程。尤其是那句"我不是英雄,我只是一名軍人"
這片拍的很好
主角戰場上奮勇的表現拿到銀星勳章

但是如果沒有隊友的火力幫忙
比如說
用小槍對ak那一幕
敵人是被支援的50機打爆的

比如說
沒有士官學長操體能練肌肉
哪能在近戰手刃對手

還有一幕相當的有際視感
拉拉隊正妹問林恩
"你相信神嗎?"
我馬上想到
"有聽過安麗嗎?"

最後一段
林恩返回捍馬車那一景
完全就是少年Pi的虛實夾雜
明明知道這是幻象
卻如此真實

現實上的林恩
雖然選擇退役比較安全舒適
縱然這是一場狗屁不通的戰爭

經過兩天來的奇幻漂流
林恩找到了"更高的存在價值"
即使知道可能會一去不返
而這個"更高的存在價值"
讓林恩的選擇超越了對死亡的恐懼

這片很值得再次觀賞
細細品味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