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聲》:悲劇總來自於人性的脆弱和信仰的崩解(有雷)

《哭聲》是當年在金馬影展令我驚豔的《追擊者》的導演羅泓軫的最新作品,加上本片又在坎城影展大放異彩,自然是本週必看片單之一。看完之後,果然沒令我失望,本片劇本結構完整,布局前後呼應,細節環環相扣,巧妙利用宗教的譬喻,對於人性與信仰的脆弱和崩解,有深刻又到位的著墨,又影射歷史和社會問題。此外,片中要角不分男女老少,演技精湛,表現搶眼,情緒穿透力強,且全片氣氛懸疑度夠,劇情張力在最後的悲劇結局一次引爆,看完之後心情頗為沉重,且餘韻十足。對我而言,《哭聲》是今年到目前為止,繼《下女的誘惑》後看到最精彩的韓國電影了。

老實說,《哭聲》不是一部很「平易近人」的電影,一來本片的風格不是很「商業」,不但不如《追擊者》的節奏明快,甚至和本週另一部台灣本土的驚悚類型片《樓下的房客》相比,都顯得溫吞許多。二來,《哭聲》是部很燒腦力的電影,不少關鍵劇情不直接說明,卻又充滿了各種符號暗示,導演還會有意無意地誤導觀眾對劇情的想像,且如前所及,因為敘事不怎麼商業直白,所以和同樣是燒腦片的《超時空攔截》相比,線索吸收的困難度更高!

然而,電影卻沒有因此而產生鬆散之感,藉由不斷出現的命案、謠言、夢境與日本人入魔的怪異行徑,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意外,共同堆疊出一股濃濃的懸疑感;加上,不論是命案地點的陳屍血泊、邪教祭拜現場的詭異陰森、渾身爛瘡病人不由自主地身體劇烈抽動又僵折而死的駭人,在「視覺效果」上,雖不到極盡剌激感官的地步,但確也向觀眾成功地傳達一股不安感。

令人稱奇的是,《哭聲》雖然牽涉到神魔的對抗,但片中「超自然景像」卻少之又少,頂多只有日本人茹毛飲血和最後魔形現身的畫面而已,其他的都是「很寫實」的鏡頭。例如,天使(守護者)一出現卻像是個瘋少女,眾人在日本人住處被活屍攻擊的那段,要不是有怎麼打都打不死的鏡頭出現,否則真像是個中毒長滿爛瘡的病患因為精神失常發狂亂咬。即使是像那場巫師大鬥法的戲,畫面的呈現也只有節奏強烈的音樂和巫師激動的作法動作,絕沒有超自然題材類型電影的「特效」。然而,《哭聲》中這類「平平無奇」的畫面,卻能由演員精湛的表現,使其產生很高的張力。剛提到的作法戲,男主角著魔的女兒孝珍,其叫聲之淒厲,面容之扭曲,配合家人萬分憂心又不知所措的神情,以及看著女兒漸漸失去氣息時的心痛,那股緊張感與情緒牽引力十分強大。這種「畫面無奇但演技生動」的效果,在男主角的女兒孝珍出現著魔的徵兆之後,處處可見。這是一種捨棄特效輔助而純粹靠演技所形成的強大渲染力,直接衝擊觀眾的情緒,勾起內心不舒服的感受,進而達到「超自然片」要求的「驚悚心理效果」。相較於好萊塢類似題材充斥著大量的特效,《哭聲》這種反其道而行的敘事手法,著實令人眼睛為之一亮!

在看完《哭聲》之後,花了不少時間梳理重點,以個人有限的智商來解讀,片中有「天使(守護者)」、「人類」、「與惡魔同流合污的人類」和「惡魔」等四種角色。那位少女則是天使(守護者);男主角鐘久一家人和村民是人類;被請來作法驅魔的人類巫師是惡魔的同夥;日本人是惡魔無誤。惡魔利用下咒、攻擊人類和引誘犯罪來造成內心道德的崩潰,進而控制其靈魂,其手段流程大致分為:取走被害人的物品以下咒控制→受害者的家人請巫師來作法,但實際卻幫助惡魔更進一步控制被害人→被害人受控殺人,靈魂更加墮落,更易有利於惡魔吸收。

男主角鐘久的女兒遭到日本人下咒而產生中邪的狀況,在束手無策之後,請來了巫師作法,但中間那幕雙方大鬥法的畫面,其實是導演巧接利用剪接手法,令觀眾誤認韓國巫師和日本人在PK。事實上,韓國巫師作法的對象是女兒孝珍(幫助日本人入侵她的靈魂),日本人作法的對象則是車內的死者(為了完成靈魂的吸收),但被天使(守護者)出手破壞,所以痛苦不支倒地。

原本元氣大傷的日本人在「補品」(車內死者)失蹤後,又被鐘久一夥人丟下山下,兼且韓國巫師被天使(守護者)打得落荒而逃,男主角鐘久的女兒孝珍有短暫恢復神智,但日本人沒死,還藉由殘留於孝珍上的魔力持續掌控她,而使其再次中邪,大吃大喝,而後快速復原。加上韓國巫帥的栽贓,使得鐘久後來遇到天使(守護者)時,對於她的說法(三聲雞鳴之內,所設的結界可以收拾惡鬼)大為存疑,結果終造成不可挽回的悲劇。

由上述觀之,《哭聲》的主題和「信仰」和「人性」有關。天使(守護者)的責任在於阻止惡魔的入侵以保衛村民安危,但是人類得救與否在於自身是否「相信」,信者得救,不信者殞落。而片中不幸喪生的村民,和鐘久一家最後的下場,則強烈暗示著人民對善性道德的遵守不夠堅定,所以才有惡魔乘虛而入的空間。對神的指引感到存疑,而自招惡果,更可與片頭那段「魂無骨無肉...」的馬加福音互相呼應。

因此,片中人物在危急之時,可用「一念天堂,一念地獄」來形容其處境,一個念頭可以決定往後命運,然而就是因為信仰不堅定,所以會產生迷惘分不清哪邊才是真正的求生之門,結果自絕生路,通往了地獄。正所謂「天助自助者」,內心脆弱的人就如同被惡魔化身的蛇所引誘的夏娃一樣,一失足成千古恨,大羅金仙也救不了!此外,由於本片用了不少宗教的概念,所以處處可見相關符號的梗,例如天使(守護者)出現的投石頭行為暗喻「無罪之人向有罪之人定罪」的典故,及日本人施法前的神道教淨身儀式等。

若再進一步衍生來看,我感覺人性是「神性和魔性鬥爭的平台」。人類本來就善惡同體,但善惡所佔比例,各人不一。雖然靠著後天道德教育和法治規範,盡量趨善避惡,但內心的慾望從未消失過,外在的誘惑有如糖衣毒藥(魔性),企圖打開道德的缺口,而貴人的相助(神性)是懸崖勒馬的契機。然而,人性有好逸惡勞和近樂離憂的一面,這使得魔性在鬥爭易佔上風,再加上若沒有堅定的信仰加持,更容易導致悲劇。所以,這個角度更能切合「一念天堂,一念地獄」的說法,因為當人把持不住時,一個念頭就可以天堂地獄翻轉!

此外,若納入日韓長久以來的國族情仇角度,魔化的日本人形象似乎在控著日本殖韓時的種種令人髪指行為,加上片中那位韓國巫師的角色,根本是韓奸無誤,被殖民的韓國人民等於片中受害的村民。雖然有代表天使(守護者)的少數抗日者,但是一來由韓奸和日人這種「內神外鬼」的合作行為,二來當地韓國一般老百姓因為害怕日本殖民者的迫害勝於國族大義的堅持,可視為「信念」不夠堅定,所以抗日者的行動常功敗垂成(有如本片的天使)。我是不知道導演是否有這種意圖,但看電影的時候,很難不這麼聯想。

然而,話雖如此,《哭聲》的寓意似乎也蠻能適用在日常生活上。例如政客(=惡魔)都用天花亂墮的語來蠱惑選民,如果我們沒有堅定的信仰(=對於求真態度、理性思考和科學查證的堅持),而認知錯誤(分不清宣傳和事實),結果選了大壞蛋上台來折磨自已,民主變成了民粹,而有識之士(=天使守護者)的示警被當成無稽之談,這和片中結局的寓意不也一模一樣?

總而言之,《哭聲》是部很奇妙的片子,前面令人感覺是推理偵查,但中間之後卻令人感到驚悚,人性、犯罪、宗教、神魔和歷史元素盡含其中。整個片的走向非常的黑暗,少數幾幕「陽光」的畫面大概是鐘九回憶過去和女兒相處的快樂時光,但對照女兒入魔的與家破人亡的結局,更使得中文片名《哭聲》更具深意,不但是對鐘久遭遇的悲鳴,也是他對自已一步錯步步錯的悔恨;而且,再對照天使(守護者)阻止悲劇發生失敗後蹲坐在屋簷下的失落鏡頭,更是一種對「人性使然」的無奈和無力感的之抗議。導演羅泓軫六年磨刀後所呈現之作,果然不同凡響!

喜歡我的分享的朋友,請點一下原圖文出處,算是個鼓勵;若有任何想法也歡迎在這串討論!
2016-08-15 0:28 發佈
樓主的分析似乎不一樣,
這部片因為是韓國拍的,
所以我們會有先入為主的觀念,
東方就是鬼、神、法師,
但是裡面卻是聖經、魔鬼、驅魔師....

片頭那一段文字就是聖經:
“他們卻驚慌害怕,以為所看見的是魂。”
“耶穌說:“你們為什麽愁煩?為什麽心裏起疑念呢?”
“你們看我的手、我的腳,就知道實在是我了。摸我看看!魂無骨無肉,你們看,我是有的。”

從教堂中無人的情況,
顯示整個村子都處於懷疑神的無神狀態,
連神父都已經放棄自己的信仰,
整個村子只剩下代理神父還有信仰。
所以才會導致惡魔的侵入.....

日本人因為歷史因素且是外來者,
所以基本上就不受村人歡迎與相信,
但趨於驅魔師的責任,
他還是很努力的想要找出惡魔驅除。
(導演接受採訪有解釋日本人是好的)

而惡魔化身為美麗的少女,
讓其他人容易相信她....
包含許多觀眾.......
(日本老人形象大輸XD)

惡魔知道驅魔師要對付她,
因神與魔鬼都不能直接對人類干涉,
只能透過信仰與蠱惑來驅使人類。
(片中都是讓被蠱惑的人殺了自己的家人...最後入魔)
所以惡魔製造了許多幻象與謠言,
要讓村民相信驅魔師是惡魔而去消滅他。
(見到日本人是惡魔的情況,之後的畫面都是驚醒...代表都是幻覺)

最後驅魔師還是輸了,
唯一對神還有信仰的代理神父心中對神已抱持了懷疑的態度,
所以日本人說:
「當你對神已抱持懷疑,那神與惡魔有何差異」
所以在代理神父眼中,神與惡魔無異了...日本人開始惡魔化....
連聖痕顯現都沒用了(掌心的釘痕)

而少女惡魔要警察父親三聲雞鳴後再回去,
就是取自彼得三次不認基督的典故,
警察父親直到看到少女身上有其他受害者的東西,且無骨無肉...
所以趕回去的時候已是第二次雞鳴,
因此母親與妻子才都死了....

此回合惡魔贏了....神輸在人心的脆弱....


skyfreeforever wrote:
《哭聲》是當年在金...(恕刪)
isme wrote:
樓主的分析似乎不一...(恕刪)


這部片真的埋了不少隱喻的梗,看完的當下,大方向的理解還算ok,但部份不解的細節去查證的結果,呈現眾說紛云(不管台灣還是大陸的文章),可能我相關的背景知識太欠缺,所以我選擇寫大家都同意的「神的努力敗在人性」部份去寫「感想」~XD!

而說到「感想」,這部份戲的演員真的演得很投入,像鐘久一開始給人逃避、消積的感覺,到了中間的憤怒和激動,最後的崩潰,說實在的,我有被他的表現觸動到;另外,女兒的表現也很搶眼。
2F的朋友,顯然你的分析完全是錯誤的

最重要的梗是..............


1. 日本人:魔族;隱居在村子附近山裡的外來人士,目的是通過吸收村裡人的精血,來達到自己成魔的目的。
2. 日光(法師):魔族;鐘久岳母為了驅走孝真身上的魔而請來的巫師,卻沒想到此人與日本人沆瀣一氣,共行苟且。
3. 神秘女子(天使) (一開始就一直丟石頭和最後在陰暗處警告男主角的女子):神族;村子的守護人之一,希望維持小村的安靜與和平,並為此驅趕日本人和日光。



原po反而大致上是正確的。

其他更多更詳細的解析(舉例: 當法師要逃走,開車碰上一堆死飛蛾------------->此乃日本人發功暗示他回頭)請參考對岸網友的圖文分析:

[哭聲]劇情深度解析


如果還不信,請讀閱導演和演員在坎城影展接受的訪談:

《哭聲》導演及演員坎城專訪:這部口碑爆棚的血漿神棍大片究竟說了什麼?


其中導演回答中很重要的一段話: [...................對我來說片中千禹熙(片中飾演神秘女子[天使]角色的女演員)的角色是神,可以是守護神,也可以是地方神靈,東方的信仰............................我是覺得千禹熙這符合表達這樣多變角色的特質。]


如果不是很確定請多爬文再來回應,以免誤導人家~


skyfreeforever wrote:
《哭聲》是當年在金馬...(恕刪)

寫這麼多 可惜 理解錯 解讀錯 建議你再多看幾次
給您提示 片中沒守護天使

這部是上乘的大師作品 看不懂真的很可惜
Esumi Makiko wrote:
2F的朋友,顯然你的...(恕刪)

看不懂 多看幾次 你的理解不正確 事實上 劇情鋪陳 導演都交代很清楚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