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沒有看過少年PI原著小說
但就以我看電影的角度而言
少年PI並不是探討宗教的電影
而是以佛洛伊德精神分析方式在探討深層的心理的哲學電影
儘管李安接受訪問時很小心的避談自己的觀點
我想他可能是不希望平舖直述的講故事,闡述觀點,讓觀眾單方吸收
而是希望試圖引發觀眾自我正反的思維辯證,無論你相信哪個故事...
沒錯!他成功了!獲得如此廣大的討論與迴響,李安確實成功了
為何不是宗教電影?
應該說它是有關上帝的電影
宗教只是個組織
每個宗教教義並不相同
信奉的上帝也各不相同
回教是阿拉 基督教是耶和華 佛教則是佛
即便是無神論,某種程度而言也是種宗教組織
因為它的教義是邏輯,他的信仰的上帝叫做科學(不同於其他宗教,無神論認為是人創造了神)
無論上帝如何稱呼,廣義而言上帝不具形體,而是種中心思想,信念
電影裡並沒有讓PI以任何一種宗教信仰基礎來感受上帝的存在
而是讓PI一開始不斷的追尋,辯證各種信仰
雖然PI相信上帝的存在,只是不知道該信哪一個
最後甚至閱讀卡繆的異鄉人(所以我總是認為李安是無神論的存在主義者)
記得李安在接受訪問時曾刻意輕描淡寫的提起
這是一部探討究竟是人創造神,還是神創造人的電影
我想答案很明確了,這是一部探討人為何須要上帝的故事(上帝是廣義的,指的是某種信念)
卡爾·馬克思有一句名言,宗教是人民的鴉片
上帝往往在人們最飽受苦難與絕望時顯現
所以電影一開始就說明 這是一個會讓你相信上帝存在的故事
有趣的是李安卻以無神論的架構來導引你辯證上帝的存在
理查派克存在嗎?
這是一部人性的電影
若想要理解理查派克就要先從佛洛伊德的人格論來思索
按佛洛伊德的理論,人格包括了三部份,分別稱為本我、自我、超我
人格中的三個部分,彼此交互影響
本我(id) 是人格結構最原始部分,飢、渴、性,代表感官本能
例如嬰兒每感飢餓時即要求立刻餵奶,絕不考慮母親有無困難
自我(ego) 代表一種務實,妥協
自我介於本我與超我之間,對本我的衝動與超我的管制具有緩衝與調節的功能
超我(superego) 代表道德,完美
一為自我理想,是要求自己行為符合自己理想的標準
二為良心,是 規定自己行為免於犯錯的限制
自我是永久存在的,而超我和本我又幾乎是永久對立的
為了協調本我和超我之間的矛盾,自我需要進行調節
若個人承受的來自本我、超我和外界壓力過大而產生焦慮時
自我就會幫助啟動心理防禦機制,來保護自己不受傷害
而整部電影就是由佛洛伊德人格理論貫穿而成
佛洛伊德本身就是個徹底的無神論者
例如PI母親(道德者,超我)
廚師(原始本能,本我)
在餐廳為了吃葷吃素起爭執時
水手(折衷者,自我)
便馬上居中協調,化解衝突
並接著說:我是信佛的,但是這個肉汁我也吃,不算肉,只是調味品
這段衝突,就是典型的正,反,合,辯證三段論
擁有支配權勢的廚師代表正
不願吃肉強烈反對的PI母親代表反
成功統合兩派思想的水手代表合
因為這算是一次成功的自我調節
李安企圖用外在餐廳衝突事件上的辯證三段論
來暗示後來PI在海上漂流227天
將會發生內在更激烈的原始本能與崇高道德的自我人格戰爭
並揭開一連串不合邏輯但卻美麗又奇幻的冒險故事
後來生了船難
小船上有PI 母親 水手及廚師
水手受傷後死去。廚師將水手吃掉。
然後Pi放了一隻海龜,被廚師毆打
母親為了保護PI與廚師爭執,被廚師所殺,憤怒的PI殺了廚師
最後獨自剩下PI和小船,三具冰冷的遺體與不見邊際的大海
憤怒消失了...取而代之的卻是飢餓
這次的危機可不是像餐廳時那麼簡單
屍體可不是如同水手所說的調味品
吃了,將會陷入嚴重的道德焦慮
不吃,將會逐漸死亡...
自我面臨超我與本我更大的壓力而無法調節
自我防衛機制的幻想啟動(幻想Fantasy是指一個人遇到現實困難時,因為無力實際處理問題,就利用幻想的方法,任意想像應如何 處理困難,使自己存在於幻想世界,以獲得心理平衡)
於是自我分裂了...
分裂成絕對道德,完美如同圓周率的超我,PI
與絕對理性,滿足基本需求的本我,理查派克
廚師幻想成了鬣狗
母親成了猩猩
水手則變成了斑馬
幻想著馴服理查派克這頭人性本惡的猛獸
並與牠對決
殘酷的是
在漫長漂流過程中
PI吃光了剩餘的水手
廚師的屍體
及偶爾捕獲的魚
陪伴他的只剩長滿蛆母親的遺體...
雖著時間的流逝
日漸消瘦,體力逐漸不支的PI
在一個暴雨狂浪的夜晚
PI向上帝吶喊
卻得不到任何回應
而暈厥過去
如同尼采向世人宣告
上帝已死
可是理查派克卻在這時刻勝利了
絕對理性戰勝了絕對道德
甦醒後的PI
不顧一切滿足本能的食用母親
母親的遺體變成了美麗的食人島
身上的蛆變成了可愛狐蒙
把殘酷徹徹底底轉換成美麗夢幻
後來在奇幻的蓮花中發現了母親現實中的牙齒
強烈罪惡感驚醒了PI
PI決定擺脫自我防衛美麗的幻覺
離開食人島
航向大海尋求另一線生機
直到出現在墨西哥沙灘上......
所以電影最後PI為何要感謝理查派克
並認為沒有牠,他一定活不下去
因為當自我無法解決本我與超我的矛盾衝突時
沒有著段奇幻的幻想
PI必然會因此精神崩潰
諷刺的是,PI眼中看到的上帝
卻是李查派克
上帝替人類背負了罪惡十字架
讓PI沒有道德上的焦慮
自欺欺人
才有活下去的動力
李安真是個偉大的導演
雖然我不相信上帝的存在
但在這個故事裡...
我確確實實看見了上帝......
補充說明:
為何是理查派克
因為影片一開始時
就暗喻了老虎就是PI的上帝
PI的父親曾告誡過PI
你在老虎眼中,看到的不是靈魂
而是自己
其實就是呼應了 哲學家費爾巴哈(一八○四~一八七二)
費爾巴哈認為:上帝並不存在,不過是人自身的投射
作家問著PI 【聽說你的故事能讓我相信上帝?】
兩個故事說完後
PI問著作家 【你喜歡哪一個故事,是第一個故事?還是第二個?】
意思就是你相不相信上帝存在與否
很明顯... 第二個故事完全沒有上帝
那第一個就有了嗎?
沒有! 非但沒有
反而不斷隱喻,暗喻自我幻想美麗背後的真實殘酷
表面上是探討上帝是否存在老掉牙的哲學命題
事實上卻是在探討更深層的人性 人為何會需要上帝?
PI的母親說過 【科學是解決外在的問題,不是內在的問題】
科技知識進步的現代
人為何擺脫不掉無法用實證邏輯證明存在的上帝
PI因為強烈的道德焦慮與深沉的悲痛
所以需要宗教這個鴉片來麻醉
可是任憑PI在狂風暴雨中不斷呼喊上帝
卻絲毫不見任何回應
PI只好自欺欺人
自我幻想一段奇幻漂流
沒有上帝幫你背負罪惡的十字架
PI就創造出理查派克來背負十字架
否則罪惡感將吞噬靈魂與自我
幻想創造神話
神話組織宗教
宗教定義上帝
世界上那一個宗教不是如此形成
上帝總是依附在人性的脆弱...
這就是荒謬...這就是人性......
遠方山谷吹來的清風 wrote:
是宗教片嗎?每個人感想可能不同...(恕刪)
我想清風兄可能被我的標題誤導
我的想法其實與你一致
影片中指稱
這是一個聽完會讓你相信上帝存在的故事
而上帝重頭到尾都沒有出現
那上帝究竟是誰呢?
其實指的是老虎 李察派克
因為影片一開始時
就暗喻了老虎就是PI的上帝
因為PI的父親就告誡PI
你在老虎眼中,看到的不是靈魂
而是自己
其實就是呼應了 哲學家費爾巴哈(一八○四~一八七二)
費爾巴哈認為:上帝並不存在,不過是人自身的投射
宗教只是個組織團體
每個宗教都有各自的神話故事來詮釋上帝的完美
PI在追尋各宗教時
父親也曾說:什麼都信,那不如什麼都不信
這句話深深影響了PI
後來在海上漂流,承受苦難時
沒有出現耶和華
沒有出現阿拉
沒有出現梵天神
只有一頭老虎...李察派克
PI創造了屬於自己的上帝
寫下了自己的神話
所以後來獲救時
PI感謝的並不是一般我們熟知的上帝
而是理查派克
積極熱愛生命,享受生命
我心中的Life of Pi
所有動物只是象徵原始的人性。理查派克是PI內心出現的人性~
因為當猩猩被攻擊時~PI不得不變成理查派克與鬃狗抗衡!
雖然理查派克殘暴但也強壯勇敢堅強!
而PI是代表神性(單純認為大自然現象與萬物都神所賜予的)
神性與人性的抗衡並沒有誰善誰惡,神性的PI也會搶大魚!
食人島是宗教本身~蒙狐是堅守宗教的許多信眾或傳教者。
他們為數眾多~但你我都不知他們在島上追求的什麼?
他們會去找森林中的蓮花嗎?
甚至挖掘蓮花中的真象嗎?
或聖水的秘密嗎?
並有能力明辨判斷嗎?
或離開嗎?
--------------
看完電影的幾天我很執著於真相~PI是不是吃人~食人島是誰的屍體是否暗喻食母~狐蒙暗喻蛆~樹根暗喻血管等等!事後發現有點好笑~因為這根本沒真相!
況且如果是這樣~那麼猩猩跟其他動物不見時~是不是早就暗喻被吃了!怎麼可能在島上時再暗喻一次被吃的吃法!況且對比也不對~老虎的部份吃蛆~PI的部份是血肉!如果無聊點還可以再推算誰大概什麼時候死~食用一個人可以食用多久~長蛆的腐肉是否可食用~為什麼食用到牙齒部份才會清醒等等…
整部片子我最喜歡的片段是夜晚時PI與理查派克獨處~PI問理查派克在看什麼!
(孤獨無望的自己是如此的貼密的問不了解的自已!)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