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 之前我寫負評的時後, 很多鄉民說我該去看ID4之類的. 可能我不太會表達, 讓人誤會了.
Ridley scott所拍攝的不是藝術電影, 仍是一般的商業電影. 但是讓他能站在眾人之上的, 是那絢麗的影像風格, 流暢的故事. 他不跟隨類型, 因為他自己就創造了類型. 如Gladiator, 此後一堆人跟拍, 如異型, Black rain , Black hawk down, 等等.
容許我簡單舉個例子.
在Blade runner 裏面, 哈里遜福特演的警官, 要逃離人造人的追殺, 最後被逼到高樓屋頂簷邊,僅剩一隻手弔在那裏, 眼看著即將墜落, 人造人站在他面前, 冷冷地看著, 就在主角力盡墜樓的一岔那, 猛然出手, 救了這個本來要殺他的人!! 然後在主角面前坐下, 緩緩說出, 他已見識你們人類從未看過的星際異像, all these beautiful moments will disappear in time, like tears in rain. 語畢, 死去. 握在手中的白鴿緩緩飛起, 沒入雨中.
這段已是影史經典片斷, 但重點是, 這充滿了喻意, 美麗的片斷, 不是各別存在, 它是在一個流暢自然的兩個小時的有機體裏, 所以它是活的! 再久之後去看依然感動.
所以, 當年的異形, 讓觀眾驚駭喘不過氣的, 不只 是 那一隻破體而出的怪獸, 也不只是後來突然被揭穿的機器人, 而是一群人帶著被附身的組員, 逃離外星人的太空船, 後者在昏暗的光線裏閃著詭譎的光芒, 是艦長試圖要去通風孔道捕殺異型, 反被捕殺, 是女主角在狹小的空間裏面, 左右掙扎, 不知如何才能生存.
promethius 裏面隨處可見巨大的頭像, 感覺就像圖騰Totem, 到底是ridley 個人的投射( 智者?) , 還是根本就在反諷, 這只有他老先生才知道. 但是, 這一切, 只有在一個故事說得生動流暢的有機體裏, 才有意義. IMDB裏面的負評, 大部份不但不是說怪物不夠多, 反而是, 何必把30年前就說過的故事, 換個方式加點東西再說一次, 還沒當年說的好?!
anyway, 這些都是很主觀的東西. 每個人都有自己觀影的方式. 沒有標準答案, 參考就好.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