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IMDb的評分標準 - 有趣的電影現象

IMDb在2010年歡慶了他們20週年的紀念。IMDb的電影評分,在現今已成了許多人對於「電影是否好看」的依循標準。由於IMDb的電影評分採用了數據過濾機制以及最小投票數量限制(目前為1250票),並且只有「經常投票的用戶」的投票能被記入結果,因此它的評比被認為相當具有客觀性。也就是說,通常分數越高的電影,可看性較高,精采度較佳,也較能吸引觀眾。

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電影的口碑極容易因為廣大的流傳而成為影響票房的因素,因此照理說IMDb分數越高的電影,賣座程度應該能被口碑牽動使其表現較好;而分數低的電影,則可能會因為惡評的散撥而大大降低了戲迷進場的意願。但事實上真是如此嗎?

小弟試著統計了一下全球影史上的50大賣座電影〈不考慮通貨膨漲〉,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在50大賣座電影中,其中僅有13部(註1)進入所謂的「IMDb TOP 250」,也就是IMDb分數的前250名。TOP 250目前的門檻是8.0分,而前50大賣座電影的平均分數為7.3分,算是有段差距;其中甚至有5部電影(註2)的評分低於6分(IMDb低於6分通常可稱之為爛片)。

電影院撥放的電影通常不是免費的,而是需要購票進場。因此要能讓觀眾掏錢〈票價甚至越來越高〉進場看電影,電影的「精采度」「好看度」絕對會是消費者很大的考量因素;理論上是這樣,但電影的賣座榜卻又非如此呈現。如同上述的統計,很多IMDb評比僅為中等的電影卻能擠身賣座榜,而這個評比卻又不是所謂艱深影評人所做的「曲高和寡」裁定,而是號稱具有「大眾口味」的IMDb所展現的評分。

我們不排除會有獨特口味的觀眾進場看普遍被認為難看的電影,但如果一部精采程度嚴重不足的電影卻竟能吸引數百萬、甚至上千萬上億的觀眾掏錢捧場,那就不僅是「詭異」兩個字可以形容。「票房」反應的是普羅大眾的口味,而「IMDb電影評分」亦是眾多影迷的口碑統計;同樣代表群眾性的這兩者卻有這樣微妙的衝突性,也可說是一個很有趣的電影現象。

【註1】:截至2012年,名列50大賣座電影又能進入「IMDb TOP 250」的13部電影,分別是-哈利波特7(死神的聖物2)、復仇者聯盟、魔戒三部曲(王者再臨)、玩具總動員3、黑暗騎士、獅子王、魔戒二部曲(雙城奇謀)、魔戒首部曲(魔戒現身)、海底總動員、全面啟動、星際大戰四部曲(曙光乍現)、天外奇蹟、阿甘正傳。

【註2】:50大賣座電影中IMDb分數低於6.0分的5部電影,分別為-變形金剛2(復仇之戰)、2012、暮光之城2(新月)、暮光之城4(破曉I)、暮光之城3(蝕)。
2012-06-01 16:58 發佈
高票房 不等於 好片
真正的好片 群眾接納度也較低
商業電影隨便都賣破一億 到頭來還不是一堆爆米花片?
試問所謂的"筆者"
有點進去看詳細評分嗎?
有仔細看評分年齡分布嗎?
想當評論員絕對不是以偏概全的角度
IMDB超過七成的評分 絕對是有憑有據
baalyang wrote:
同樣代表群眾性的這兩者卻有這樣微妙的衝突性,也可說是一個很有趣的電影現象...(恕刪)


語言問題都不用考慮?極普遍的事實,連YouTube的人氣榜單各地區都會不同,這還不用註冊...

商業電影的在地包裝、選片機制、IMDb的會員語系偏向,明明建立在不同基準,A大眾和B大眾重疊率有多少?要是Facebook、Google英文限定不做多國語言,非英語系國家使用人口會剩多少?

樓主就像是拿Taipei Times跟蘋果日報在比銷售量,這要怎麼比?
(還有很多例子可以舉...)
簡潔是智慧的靈魂。
第一高票房並不一定是看的人多,很多時後是看的"人次"多,也就是很多人不只買票進去看一次
第二可投票的人數遠小於全世界看電影的人口數,簡單來說就是sample數根本不足

總結來說IMDB的評分主要是表達"能投有效票"那些人的電影口味
道理在把電影當成是娛樂或是藝術

會加入IMDb投票的人,絕大多數對電影有相當大的興趣
把電影當成是一門藝術,喜歡用自己獨到的見解
去評論分析一部電影

但是大部分的人把電影當成是一種娛樂
就是唱KTV.跑趴.逛街.....等等的選項之一
希望在這忙碌的社會裡,在電影院內能不花腦筋的享受100分鐘的
大場面大卡司的刺激快樂
不用去想導演為什麼要這樣做,劇情這樣演合不合邏輯

這兩種不同的角度,所認為的"好片"
會有差異也是意料中事

兩種角度各有千秋.不分貴賤


看電影 我寧可相信網友

也不會去看imdb ,

那說穿只是 少數人的看法 ,

看得人是我 又不是影評人 .
Imdb我都當作參考欸
Rottentomatoes的觀眾百分比感覺比較娛樂性的評比,對我來說比較準
有些強片預告很精彩或是標榜特效震撼(超級戰艦之類的)
或是有明星加持以及強作續集(變形金剛等)的
票房都不會太差
但是進去戲院看了才知道難看
例如你聽說變形金剛二難看
你還會不會為了特效去看?
我會
因為沒有其他片有他那種汽車變人的特效了
再來還有如拿下奧斯卡金獎的送行者
分數高全球有口皆碑
但是要你掏錢買票你願意嗎?
我不會
沒特效只有劇情不需要上戲院等藍光就好
因此票房跟評分不見得有絕對關聯性
我覺得imdb投票者給分蠻嚴格的
跟奇摩電影動輒就4.5分差很多
尤其是英語系西方人邏輯和見解跟台灣不同
我認為相當具參考價值
同樓主所說
6分以下大多是爛片
近幾年的商業電影 3D特效強烈

IMDB卻不可能只因為特效而評高分

舉個例子 超級戰艦
IMDB裡的影評都只是一群嘴砲,

全世界賣到翻掉的強猛大片在他們口中被批得一文不值

這樣的狗屁評論看看笑笑就好

反正他們不是以特效卡司跟票房作為評論的基準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