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
這個電影所討論的議題再大家的眼中應該算是政治議題,但是實際上是每個生活在地球上的人類所要共同面對的議題
先寫結論:
如果你或是你所愛的人將要繼續生活在這顆行星上,你就應該去看.
看完影片後的感想:
雖然說是電影,還不如說是高爾的演講.他在影片中只傳達了一個理念,全球暖化已經嚴重到需要我們"立即"做出反應
不知道從哪時候起,我知道"溫室效應",也知道它對我所居住的環境所會成的影響,但是在看完這部電影之後才知道現在我們所面對的狀況
高爾在電影中不只闡述了全球暖化的現況.也對一般大眾的誤解提出解說
整部電影約長100分鐘,有華麗的動作(前美國副總統登高6公尺),有感人的內心戲(一個父親擔心車禍昏迷的兒子),但是有耗資億萬的大場面(其實只有幾張圖片而已,但這是全人類在這二三十年一起創造出來的結果),也有驚心動魄的劇情(現在進行式,結局未知)
本片還是帶有少許的政治色彩,但是比台灣的好多了
剩下的心得就是違反站規的政治心得,所以到此為止
好康相報:
看這部片只要150元
請到電影官網下載電影優惠卷
daKKK wrote:
我看完預告的感覺
很像明天過後的 加強版
我也有同感吶
如果把明天過後形容成人的話,感覺就很像說書,劇情很吸引人
而不願面對的真相感覺就會比較像教授
不過 我也有想去看這部,加上還有優惠卷
應該會約朋友一塊去看吧...
daKKK wrote:
我看完預告的感覺很像...(恕刪)
本片跟明天過後是完全不一樣類型的電影。
明天過後是強調特效與場面的劇情片,AIT則是立於科學與演說的紀錄片,非常不同。
以下是我在PTT的寫心得,現醜給朋友參考。
最初接觸這部片,是一位朋友讓我看了預告片。
在預告中的幾個畫面,敘述了如果全球暖化造成了海平面上升,世界將會有何等面貌與衝擊。
我的朋友強調,這不是商業劇情片,而是紀錄片。
看完預告片時候,我心裡想著,拜託,全球暖化與氣候變遷的老話題已經有太多討論了,不就總是沒有結論,沒有確切證據,最終老是回歸環保與經濟的天平競爭。
主講人是上上一屆美國總統選舉失利的高爾,一個失意政客的話有什麼好聽的,還不就是老掉牙。它即使自稱紀錄片,應該也就是沈悶、高調、抨擊的三部曲吧!
最好笑的是,我還是環境科學領域的研究生,研究室裡有前輩專攻氣候變遷,連我的室友還專研綠建築。有關這方面的專業期刊與科學數據,我手上很多,電影怎麼可能完全客觀專與專業!
然而,今天晚上走出電影院,我不禁為了自己的膚淺與無知啞然師笑。
片頭從一片美麗的鄉下河川與高爾的低語自述開始,此時還不脫我的想像,以為這是電影化的"寂靜的春天"!
接下來高爾登場開始演說,從溫室效應的基礎科學談起,排山倒海的數據圖表累積而來。
從眾多科學家的研究,包括極地地層冰芯的氣體分析,高空氣球的大氣二氧化碳濃度量測,現場氛圍開始有了變化。
隨著數字而來的,卻非教條論述與控訴吶喊,而是一張一張的照片與影像,真實呈現因為全球暖化而造成的地景改變。隨著冰棚溶解,氣候異變,世界的未來變化的預測,每個畫面出現,都讓現場觀眾驚嘆。
格陵蘭與南極拉森冰棚可能在數十年內消失,這將致使全球海平面上升20英呎,世界許多城市將沒頂於水中。
這是危言聳聽,或是即將發生?電腦模式預測與現場觀測資料都說明極為可能,然而那會是什麼景況?
我從來不知道,在期刊與教科書上描述的氣候變遷與極端天候,原來已經真實出現在地球上。而且造成許多人們受傷死亡,流離失所。片中許多照片與紀錄,詳盡道出萬千文字不及其一的衝擊。
我們真的很幸福,台灣的氣候縱使偶爾颱風、炎熱,卻總不至於死傷過於慘重。
透過高爾極富感染力又不失幽默的演說,二氧化碳濃度與氣溫,不再只是死硬數字,而是一個故事,一個我們都不能閉眼忽視的可能未來。
片中當然不乏對於布希政府的嚴厲抨擊,以及高爾個人英雄式的自傳陳述與懷舊感傷。這些部分,會讓我們有些疑問,這部片是否是為了高爾再次參選下一屆美國總統而插入如此片段。
這一點,我不與置評,因為我們並不能期望他永遠真心為了環境奮戰,而非意欲挾帶環保英雄的光芒再次參選。但我認為,此片的數據與陳述,以及超過一千場的演說已經讓他成為世界不可忽視的要角。
環境保護不見得必定是苦行僧似的犧牲與冷硬,在科學與事實的基礎上,也可以是生動活潑的說服與感動,更是可以讓我們開始嘗試改變。
燈亮散場之後,觀影群眾忽略的片尾也是失之可惜的重點,但是此處我不願意爆雷,請各位朋友務必在現場留到最後,因為那是真正改變的開始。
明天是週末了,觀賞此片,不需要有高深的科學背景,也無須期待特效或場面,因為它陳述的是數字與事實,一個讓我們驚訝與感動的思考。
最後,我想問一個老問題,環保與經濟的競爭天平,你要選哪邊?看完本片之後,相信你會有不一樣的答案。
我來問道無餘說,雲在青天水在瓶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