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電影分享]不願面對的真相

聲明:

這個電影所討論的議題再大家的眼中應該算是政治議題,但是實際上是每個生活在地球上的人類所要共同面對的議題

先寫結論:

如果你或是你所愛的人將要繼續生活在這顆行星上,你就應該去看.

看完影片後的感想:

雖然說是電影,還不如說是高爾的演講.他在影片中只傳達了一個理念,全球暖化已經嚴重到需要我們"立即"做出反應
不知道從哪時候起,我知道"溫室效應",也知道它對我所居住的環境所會成的影響,但是在看完這部電影之後才知道現在我們所面對的狀況
高爾在電影中不只闡述了全球暖化的現況.也對一般大眾的誤解提出解說
整部電影約長100分鐘,有華麗的動作(前美國副總統登高6公尺),有感人的內心戲(一個父親擔心車禍昏迷的兒子),但是有耗資億萬的大場面(其實只有幾張圖片而已,但這是全人類在這二三十年一起創造出來的結果),也有驚心動魄的劇情(現在進行式,結局未知)
本片還是帶有少許的政治色彩,但是比台灣的好多了
剩下的心得就是違反站規的政治心得,所以到此為止

好康相報:

看這部片只要150元
請到電影官網下載電影優惠卷
2006-10-15 22:49 發佈
文章關鍵字 電影分享 真相
我看完預告的感覺

很像明天過後的 加強版

菜頭是什麼 能吃嗎?
美國還沒加入京都議定書的行列,大概也不會加入
日本經過一番奮鬥又可以捕鯨魚了


自省跟進步都是屁話,賺錢才是王道
daKKK wrote:
我看完預告的感覺

很像明天過後的 加強版



我也有同感吶

如果把明天過後形容成人的話,感覺就很像說書,劇情很吸引人

而不願面對的真相感覺就會比較像教授

不過 我也有想去看這部,加上還有優惠卷

應該會約朋友一塊去看吧...
daKKK wrote:
我看完預告的感覺很像...(恕刪)


本片跟明天過後是完全不一樣類型的電影。

明天過後是強調特效與場面的劇情片,AIT則是立於科學與演說的紀錄片,非常不同。

以下是我在PTT的寫心得,現醜給朋友參考。

最初接觸這部片,是一位朋友讓我看了預告片。

在預告中的幾個畫面,敘述了如果全球暖化造成了海平面上升,世界將會有何等面貌與衝擊。

我的朋友強調,這不是商業劇情片,而是紀錄片。


看完預告片時候,我心裡想著,拜託,全球暖化與氣候變遷的老話題已經有太多討論了,不就總是沒有結論,沒有確切證據,最終老是回歸環保與經濟的天平競爭。


主講人是上上一屆美國總統選舉失利的高爾,一個失意政客的話有什麼好聽的,還不就是老掉牙。它即使自稱紀錄片,應該也就是沈悶、高調、抨擊的三部曲吧!

最好笑的是,我還是環境科學領域的研究生,研究室裡有前輩專攻氣候變遷,連我的室友還專研綠建築。有關這方面的專業期刊與科學數據,我手上很多,電影怎麼可能完全客觀專與專業!

然而,今天晚上走出電影院,我不禁為了自己的膚淺與無知啞然師笑。

片頭從一片美麗的鄉下河川與高爾的低語自述開始,此時還不脫我的想像,以為這是電影化的"寂靜的春天"!

接下來高爾登場開始演說,從溫室效應的基礎科學談起,排山倒海的數據圖表累積而來。

從眾多科學家的研究,包括極地地層冰芯的氣體分析,高空氣球的大氣二氧化碳濃度量測,現場氛圍開始有了變化。

隨著數字而來的,卻非教條論述與控訴吶喊,而是一張一張的照片與影像,真實呈現因為全球暖化而造成的地景改變。隨著冰棚溶解,氣候異變,世界的未來變化的預測,每個畫面出現,都讓現場觀眾驚嘆。

格陵蘭與南極拉森冰棚可能在數十年內消失,這將致使全球海平面上升20英呎,世界許多城市將沒頂於水中。

這是危言聳聽,或是即將發生?電腦模式預測與現場觀測資料都說明極為可能,然而那會是什麼景況?

我從來不知道,在期刊與教科書上描述的氣候變遷與極端天候,原來已經真實出現在地球上。而且造成許多人們受傷死亡,流離失所。片中許多照片與紀錄,詳盡道出萬千文字不及其一的衝擊。

我們真的很幸福,台灣的氣候縱使偶爾颱風、炎熱,卻總不至於死傷過於慘重。

透過高爾極富感染力又不失幽默的演說,二氧化碳濃度與氣溫,不再只是死硬數字,而是一個故事,一個我們都不能閉眼忽視的可能未來。

片中當然不乏對於布希政府的嚴厲抨擊,以及高爾個人英雄式的自傳陳述與懷舊感傷。這些部分,會讓我們有些疑問,這部片是否是為了高爾再次參選下一屆美國總統而插入如此片段。


這一點,我不與置評,因為我們並不能期望他永遠真心為了環境奮戰,而非意欲挾帶環保英雄的光芒再次參選。但我認為,此片的數據與陳述,以及超過一千場的演說已經讓他成為世界不可忽視的要角。

環境保護不見得必定是苦行僧似的犧牲與冷硬,在科學與事實的基礎上,也可以是生動活潑的說服與感動,更是可以讓我們開始嘗試改變。

燈亮散場之後,觀影群眾忽略的片尾也是失之可惜的重點,但是此處我不願意爆雷,請各位朋友務必在現場留到最後,因為那是真正改變的開始。

明天是週末了,觀賞此片,不需要有高深的科學背景,也無須期待特效或場面,因為它陳述的是數字與事實,一個讓我們驚訝與感動的思考。


最後,我想問一個老問題,環保與經濟的競爭天平,你要選哪邊?看完本片之後,相信你會有不一樣的答案。
我來問道無餘說,雲在青天水在瓶
曾在網路上看過一片 中文翻譯叫 「天崩地裂」不知道看過的有幾位
我倒是很推崇這電影 遠比 明天過後還有更多的鋪成
講的是地震的事情 每個人怎麼面對的問題
有小雷以下:
州長怎麼面對 前夫跟女兒 還有他的秘書捨身
外科醫生跟老婆間因為車跟房子的困擾
父親跟兒子的困擾
總統跟麻吉的困擾
地震學家對於是否可以大膽假設的問題

我覺得有機會的各位可以去找來看這影片.看完以後也覺得超感動的
*凡是太盡.緣分勢必早盡*
To 所有引用其他電影的站友

請看過電影之後再來比較,不要用預告片來以偏概全

chrischiyu wrote:
這一點,我不與置評,因為我們並不能期望他永遠真心為了環境奮戰....


感謝chrischiyu的心得,無論高爾的真正目的為何,他六年來一千場的演講以足夠讓我肅然起敬了.
何況美國總統也不是只有全球暖化要擔心,以一個外國人的角度來看,有一個重視全球暖化的美國總統至少比一個不那麼重視的好,畢竟美國才是溫室氣體排放大國

這部電影也是我必看的



姑且不論高爾是否有其他政治意圖

我也不在意 或有人認為是危言聳聽

我的心態很簡單

若一旦這是個事實且已經確定的時候

一切是否還來得及 ???!!!


不要說政治要取得共識不易

就連科學也是 各持己見

我寧願相信這是個已經存在的事實

並儘自己小小的力量去維護地球的未來

也不希望掩耳不聽 視而不見

直到早已來不及的時候 真的來不及了


這期的 Scientific American 似乎也配合這個議題

以 " 迎向低碳能源時代 " 的主軸呼應

還附贈去年2005年同月刊的 " 地球的極限 " 專輯

另外 .... 更建議有時間的話

Jared Diamond 的 Collapse - 大崩壞

更是值得一看




請問這部片內容會不會太難懂啊@@?會不會出現很多該領域的專業名詞,想帶女朋友去看,但是我們對自然科學環境方面都不是很懂(當初去看蝴蝶效應還以為是類似吃人巨蝶之類的片子=.=),外行人可以去看嗎?我怕會看到睡著~"~
這類訴求環保的東西其實都差不多

表達一下另一種看法
很多已經達到已開發國家階段等級的國家
在進步的過程中,製造很巨大的污染

當這些國家拱出地球生態浩劫等等的標題
要求全世界都能執行低污染的發展

對全世界非高度開發的國家公平嗎?

很多事情先要求自己就好

目前個人只做到拿免洗筷出門


囶oz...,鬱卒...
  • 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