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外奇蹟(UP) - 一個包著彩色糖衣的殘酷現實
氣球,是非常虛幻的物品。充滿美麗色彩,但過兩三天就會煙消雲散,剩下皺巴巴的塑膠皮。
很多夢想也是。
Pixar 過去作品,大部分都有很鮮明的主題,整部戲就是很單純的圍繞這個主題發展與結束,
玩具總動員-化敵為友
海底總動員-找尼莫,找到了
超人特攻隊-中年危機,再次出動解除真正的地球危機,重溫舊時光
Cars-霍霍霍霍
料理鼠王-每個人都是廚師,天才可能來自於任何角落
瓦力-資訊時代的人際危機與地球環境保育的重要性
族繁不及備載,不過大致遵循這個非常連貫的公式,也都一次次擦亮Pixar的招牌。
但這次 UP 卻沒這麼單純,在充滿可愛造型與童趣的甜美糖衣之下,包覆著很深刻的哲學議題。
儘管上一部評價很兩極的瓦力,探討時下最夯的環保議題。well,那是一個公眾的問題,大家都可以談的很開心,也都可以不去理會它,反正責任很容易推拖到別人身上,總是有人樂於毫不客氣的繼續污染地球。
但 UP 的議題卻很私人、很直接,每個人都必須面對,就算你希望一生都假裝做不知道。
故事的前言部分,敘述了一對青梅竹馬的夢想來由,與他們共同的偶像為何被世人誤解(這地方讓人想到MJ)。
接下來時間瞬間跑過半個世紀,女孩回去了,男孩變成老頭,然後在因緣際會下重拾了兒時夢想。
氣球飛天這個方式太過夢幻,不過若以劇中的可行性來看似乎並不困難,結果這兩個人夢想,卻在年過半百後才由一個人去實踐。是不是現實中有太多障礙遮蔽我們小時候最純真簡單的夢?或是不得不因現實捨棄它?
當氣球升空的那一剎那,我深深被感動,同時也感到辛酸。
尋求夢想的中間發生了很多事情,最後終於將小時候的塗鴉確確實實地在現實中完美重現。
然後呢?
大概有幾分鐘的快樂時光,但冷靜後發現,為了達成這個夢想,卻驚覺犧牲了更多。這時面臨兩個選擇:一、留在自己的舒適圈;二、拋去包袱,把握現在值得把握的。所以當他把家具和一切珍藏的事物、連受到暴風雨威脅時也不妥協的事物,全部拋棄,這時我又深深被感動了。
這次的壞人角色是主角小時的偶像冒險家,結果發現一生的偶像也是人、也有他陰暗醜陋的一面。因為他放不開自己名譽,窮極一生為了都是要證明自己的清白,who care?so what?最後造成誤入歧途、墮落成魔。他也不過是在追求年輕時的夢想而已,初衷也是非常單純,為何他的下場好像是在Pixar中最淒慘的,為此感到非常扼腕。
更諷刺的,他所追求一生、費盡一切心力卻始終無法實現的目標,被一個胖小子用一塊最簡單的巧克力就無意中達成了,真是天大笑話與諷刺。即使大魔王得到報應,老人與小孩有了非常歡樂的新生活,但這真的不算是一個happy ending。
整體而言,影片本身很好看、很幽默、人物和畫面都很細緻,也充滿歡笑。可能是因議題影響,光影片本身而言,劇情的精采度、起承轉合的變化感覺並沒有超越前面幾部作品,不過感觸卻比之前大部分的作品都要深刻,這是部充滿現實無奈與無情的電影。
這次小短劇一貫的很可愛,也很容易讓人進入UP的情境。
回憶的重量有多重?
皮克斯用了一個跳脫現實的手法,來拉起一生回憶的重量。
這個手法很夢幻、但也脆弱的很現實。
(氣球不能過暴風雨、或爆一些、房子也跟著降低高度跟沈重一些...等等。)
我們一生中會遇到許多人,幸運的話可以遇到一個跟自己相處一輩子或半輩子的人。
他/她帶給自己的回憶可以重到讓自己有多「捨不得」放開?就像卡爾爺爺之於那間房子的關係一般。
那間房子,就是卡爾爺爺「回憶的重量」。
這也是皮克斯有史以來,第一次嘗試那麼明確的敘述關於「死亡」的劇情。
不管是剛開始的女孩,還是到最後壞人的失足摔下飛船。
其實要去包裝「死亡」這件事情本身的難度是很高的,因為那是一個不可變更、一定會令人難過的事實。
但是皮克斯用無聲的動畫、不同樂器重複主題的旋律,營造出生老病死的自然循環。
將死亡包裝成一個必經過程而不是單一的事件,沖淡了死亡帶來的衝擊力道。
這個問題其實夢工廠的「怪怪屋」討論過,但那時怪怪屋接近恐嚇的手法應該沒有讓太多人有這種感覺。
一樣是老人為了不捨的另一半,甘心跟房子(都意味著老婆)一起成為常人眼中怪異的存在。
但皮克斯給了房子更多的意義,包裝的也更為明亮精巧。
(不管是人設或是顏色甚至音樂,至少在定位上並沒有像怪怪屋那樣限定自己的路線就是走驚聳,
很可能一開始就砍掉了不好此道的觀眾。)
房子在這裡有多重的身份,它是回憶、是老人對已經不在的另一半寄託物、是未完成的夢想。
我們看到卡爾爺爺從一開始的暴風雨中束緊了所有的家具,保護到筋疲力盡。
再到瀑布上東倒西歪扔出所有的家具,只留下兩把代表彼此的椅子穩座在瀑布旁。
最後到飛船上時放手了整個房子,只留下釋懷的表情。
從一開始他的生活中、眼中只有另一半,到最後他的生活重心移轉成小羅、道格、凱文。
他終於發現自己不是一個人,也終於看清即便他留著這一切,家具會毀壞、相框會破碎。
但是只有回憶會完好無缺、閃亮亮的活在自己的心裡,而這樣也就夠了,如此而已。
當然最初到最後都串場很大的"我的冒險書"在前半跟後半的意義轉換也功不可沒。
前半卡爾只翻到小時候(也是觀眾已知的部分),所以感受到的是欠缺、是沒有幫她完成夢想的虧欠。
等到卡爾在後半翻到後面(也是觀眾已知的部分),才發現並不是只有接受她給自己的美好,
他在婚姻中也完滿了她人生的冒險旅程,她並沒有欠缺或被虧欠,而她希望他能在她離開後積極的為自己而活。
(這下真的要說結婚是某種程度上的大冒險了嗎?

很難說皮克斯在這部片表現的跟前幾部差強人意,
只能說看得到他開始嘗試超越目前所有動畫公司所能表達的範疇。
(目前為止我們常見的動畫公司作品大概都是大人小孩看到都會是同方向或差不多level的東西。)
因為其實他想講的很深(導演取向),但他又必須講得很淺顯(老少咸宜觀眾取向)。
我們都知道要把很深的東西講的淺白是一件相當困難的事情,甚至是心理層面的東西。
就這點而言,我個人覺得皮克斯是成功的。
他成功的做到讓大人感受的東西跟小朋友看到的東西截然不同,但卻又能同時滿足兩方的胃口。
(其實這點從Cars開始就隱隱約約有這個味道,到瓦力甚至是UP算是又更凸顯了這樣的意圖。)
整體而言個人覺得皮克斯已經表達得很好了
(相較於Cars其實想談的是城鄉差距議題的話,那真的是進步的非常的多。)
而且事實上如果今天這樣的劇本不是「動畫片」而是真人拍的話,說不定感覺就不會有這麼強烈了。
感謝皮克斯,再次讓我感受到最純粹的感動。
(這傢伙在短片後面就哭的一把鼻涕一把淚,然後正片結束時更是哭的一發不可收拾。

設計,就是更貼心。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