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pple 稍早前於發表會中正式發表了包含 iPhone 15 Pro / Pro Max 與 iPhone 15 / 15 Plus 以及 Apple Watch Series 9、Apple Watch Ultra 2 等新品,剛好也有機會可以前往美國加州的蘋果總部進行體驗,首先要帶來的自然是重頭戲,iPhone 15 Pro / Pro Max 雙機的實機賞玩了。
這次 iPhone 15 Pro 系列簡單來說可以歸納出幾個重點。首先是外型設計以更輕、更耐用的鈦金屬製成,同時在邊框也多了些微的弧形設計之餘,也加入了 A17 Pro 3 奈米製程晶片,並可搭配 iOS 17 提升操作體驗,甚至在效能上也能直接玩 3A 等級的家機大作。另一項使用最有感的,則是 USB-C 連接埠的替換,在 iPhone 15 Pro 系列也有最高 10Gbps USB 3 之傳輸速度。
另外,相機部份這次則是走回以往路線, iPhone 15 Pro / Pro Max 的望遠鏡頭再度分家,不過主相機則是在延伸出三個焦段,號稱三鏡可抵七個焦段!並針對基礎相片顏色、畫質再調校,人像模式的更新也可做自動偵測拍照,以及調整景深與對焦點等。

台灣的售價部分整理如下:
・iPhone 15 Pro:128 / 256 / 512GB / 1TB 四個版本
售價:36,900 / 40,400 / 47,400 / 54,400 元
・iPhone 15 Pro Max:256 / 512GB / 1TB 三個版本
售價:44,900 / 51,900 / 58,900 元
▌外型設計

這次 iPhone 15 Pro / 15 Pro Max 一樣按照螢幕尺寸分為 6.1 / 6.7 吋,不過在機身材質改為鈦金屬(Grade 5 等級),在機背霧面玻璃塗裝上也有著更為硬派、金屬感的呈現,真的是有讓人耳目一新的感受!
機身尺寸與重量整理如下:
・iPhone 15 Pro Max:159.9 x 76.7 x 8.25mm,重 221g
・iPhone 15 Pro:146.6 x 70.6 x 8.25mm,重 187g
- 原色鈦金屬
- 白色鈦金屬
- 藍色鈦金屬
- 黑色鈦金屬
iPhone 15 Pro 系列則有四款顏色,分別是原色鈦金屬、白色鈦金屬、藍色鈦金屬、黑色鈦金屬四款,白、藍、黑其實都算既視感頗高的組合,真的要說最亮眼的,一定就是飽和度稍低,忠實呈現出「鈦」的原色鈦金屬了。

實際拿原色鈦金屬的 iPhone 15 Pro 做個比較,淡淡的顏色與金屬調性,真的是看不膩啊.....
- 弧形邊緣
- 弧形邊緣
另外,中框用的鈦金屬除了提到是 Grade 5 等級,邊框做了髮絲紋處理之餘,也終於跳脫好幾代都是純直角的收邊,仔細看可以發現在機背與螢幕旁,有著淡淡的弧形曲線來增加握持的舒適度。不過裸機使用的話,中框還是會沾指紋....甚至會蓋過髮絲紋。

螢幕部分整體的提升幅度不大,這邊就直接將規格整理如下:
・尺寸:6.1 / 6.7 吋
・解析度:2556 x 1179,460 ppi / 2796 x 1290,460 ppi
・超 Retina XDR 顯示器(OLED 面板)
・動態島、永遠顯示功能
・ProMotion 120Hz 自適應功能
・HDR、原彩顯示、P3 廣色域
・2,000,000:1 對比度
・1,000nits 亮度 / 1,600nits 峰值亮度 / 2,000nits 峰值亮度(戶外)

這次 iPhone 15 Pro 系列在桌布上也對應了像是鈦金屬的粒子質感。


另一項跟硬體有關的功能,則是把靜音撥桿進化為單按鍵的動作按鈕,藉由長壓與短按的操作方式,就能在靜音、相機等多種內建應用程式中做操作。
- 靜音
- 勿擾模式
- 相機
- 語音備忘錄
- 放大鏡
- 捷徑
- 輔助觸控
- 什麼都不做
設定的方式也很簡單,只要到動作按鈕專屬區塊(還有特別設計精美 UI)後,就能在靜音、勿擾模式、相機、語音備忘錄、放大鏡、潔淨、輔助觸控以及關閉功能中做選擇。但可以看到這些功能都是原本內建於手機內的 APP,不知道未來是否會開放第三方應用程式使用。
舉例來說,靜音其實就是靠長壓來做切換,至於相機部分可玩性則比較高,長壓可開啟相機 APP,此時短按就能拍攝照片,再長壓則是可直接觸發錄影功能。

相機也是這次 iPhone 15 Pro 系列改動較大了一點,在維持了幾代之後,這次在 iPhone 15 Pro / 15 Pro Max 的望遠鏡頭上又做了分割,有著 3x 與 5x 的差異,這也表示 iPhone 15 Pro Max 最遠其實是可以拍到 120mm 的。簡易規格整理如下:
・48MP 等效 24mm f/1.78 廣角鏡頭(感光元件面積更大)
支援第二代感光元件位移防震、起始畫素變為 24MP / 支援 48MP HEIF
・廣角支援 1.2x / 1.5x 等效 28 / 35mm,並有 2x 4 in 1 等效 48mm 焦段支援
・12MP 120 度視角等效 13mm f/2.2 超廣角(新的抗反射塗層)
・iPhone 15 Pro:12MP 等效 77mm 3x f/2.8 光學變焦鏡頭(數位 15x)
・iPhone 15 Pro Max:12MP 等效 120mm 5x 光學變焦望遠鏡頭(數位 25x)
相較 iPhone 15 Pro 望遠鏡頭感光元件提升 20% 面積
四重反射稜鏡降低體積
支援 3D 感光元件位移式光學影像穩定功能
另外,這次也因應新晶片 A17 Pro、演算法與更進化的 LiDAR 光學雷達掃描儀等規格加持,讓 iPhone 15 Pro 系列針對夜間模式、夜景人像、智慧型 HDR、乃至於影片的品質與動作模式都有進一步的提升。

iPhone 15 Pro Max 的 5x 光學變焦望遠鏡頭,要在幾乎一樣的面積下塞入等效 120mm 的鏡頭,則是透過了「四重反射稜鏡」的方式,在鏡頭後方加了一個摺疊玻璃結構,就能讓光線在其中反射四次,以成相原理來看就能達到增加焦距的效果了,其實意思有點像潛望式的設計概念。

整體拍攝介面差異不大,但右上角可以看到 RAW 變成 RAWMAX 的字樣,但在 1x 廣角端的按鍵上,也多出了兩個焦段拍攝,加上超廣角(兼微距)、2x 與望遠,共可來到七個焦段選擇。

iPhone 15 Pro / Pro Max 的差別則是在望遠端的起始焦段上。
- 1x
- 1x24mm
- 1.2x
- 1.5x
- 28mm
iPhone 15 Pro 系列在點擊 1x 焦段時,則會切換成 1.2x 等效 28mm 或是 1.5x 等效 35mm 做拍攝,也就是說光是這顆 48MP 的廣角就包辦了 24 / 28 / 35 / 48mm 四個焦段。畫質如何其實真的是蠻讓人好奇的。

人像模式部分,這次有個亮點是只要在一般模式之下,iPhone 15 全系列就能針對場景中會出現的人物、貓、狗等物件自動紀錄景深資訊,就能在不開人像模式的狀態下透過後製變成人像照片。另外,在人像模式的編修部分,也新增改變對焦點的功能。
- 改變焦點景深
- 改變焦點景深
改變景深強度與對焦點這件事相信大家已經不陌生了.....這邊就直接來看圖!

錄影規格部分,iPhone 15 Pro 系列也因應目前手機越來越高的錄影需求,ProRes 規格之下也支援 4K 60fps 的幀率,同時也有專屬的 Log 檔案可方便剪輯後製調色使用。

至於蘋果自家產品緊密的生態鏈,自然也是會影響其他應用的。iPhone 15 Pro 系列這次也能以廣角、超廣角雙鏡頭拍攝 3D 的「空間影片」,並能搭配 Vision Pro 顯示器觀看。

iPhone 15 Pro 系列的重頭戲,則是首度採 3 奈米製程的 A17 Pro 晶片,其中也用了六核心的 CPU 架構設計(兩大四小)、號稱在 CPU 效能上比上代提升 10%,同時功耗表現也更提升 3 倍;GPU 部分則一樣是六核,效能比起前代快 20% 之餘,這次在光線追蹤的性能也有 4 倍的提升。

而光線追蹤搭配整體圖像與處理效能的提升,讓 iPhone 15 Pro 系列對於遊戲的支援性可以來的更廣,不僅可強化手機遊戲大作的光追表現,向本張圖就是明年初會上市的《全境封鎖:曙光》,未來像《惡靈古堡4》、《惡靈古堡8:村莊》、《刺客教條:幻象》等大作,都可直接在 iPhone 15 Pro 上遊玩。

另外,因應 USB-C 連接埠的導入,A17 Pro 也賦予其 USB 3.0 規格,理論數值最高可讓傳輸速度來到 10Gbps。

另外,因應 iPhone 15 系列的 USB-C 連接埠,快充這邊是有號稱充電約 30 分鐘最高可達 50% 電量,搭配 MagSafe 則是 15W、一般 Qi 無線充電為 7.5W(iPhone 15 系列其實也支援 Qi2),USB-C 連接埠也能為 AirPods Pro 第二代,甚至 Apple Watch 做反向充電。

這次包含一般版的 iPhone 15 系列,除了處理器的提升,也用了第二代超寬頻晶片,在尋找指定的追蹤物件時(透過精確尋找功能),距離比起前代可以提升 3 倍之多,如此就能大幅提升尋物,甚至是跟朋友指定地點時的實用性。


另外,iPhone 15 系列也可同樣支援透過衛星方式的 SOS 緊急服務,可以在沒訊號的當下進行道路救援(美國是與 AAA 合作),甚至也能看到在沒有網路訊號下朋友的手機定位。
整體來說,這次 iPhone 15 Pro 系列雖說在設計風格差異不大,但挾帶 A17 Pro 晶片、鈦金屬外型以及相機功能、甚至望遠鏡頭的分家,讓 Pro 系列不會像前幾代單純選尺寸就好,在意相片效果(尤其是望遠)的話,真的是會讓人考慮再三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