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綁越久、更高費率,綁容量越大的機子真的更划算嗎?
中華電信iphone13方案




面對各家業者以「每月資費」、「綁約月數」、「購機價」三個變數,呈現五花八門的方案,本篇將原本「手機折價」的變數攤提到「每月需繳交費用」中,如此只需考慮不同的「綁約月數」與「每月資費」這兩個變數,即可簡單判斷哪個方案是更適合自己。
而需要去轉換計算的,便是攤提後每月實繳多少資費,
其公式為:((原方案每月費率*綁約月數+中華方案購機價)-蘋果官網售價)/綁約月數
------------------------------------------------------------------------------------------------------
其實在去年,便有針對中華與台灣大哥大iphone12系列資費寫了一篇分析文(iphone12方案怎麼選划算?可以從另一個視角算法來考慮看看!),但許多人反應太過複雜,最好有懶人包直接知道分析結論,因此今年我用比較簡單的方式來呈現。
從下列圖表中可以看出換算出來每個資費「所需繳交的月金額」(藍色數字)




今年亦如同往年的設定般,各方案購機價雖然五花八門,但其實皆是由一個基準值與公式計算出來的。
以公式((原方案每月費率*綁約月數+中華方案購機價)-蘋果官網售價)/綁約月數還原後,以1399方案48個月約來看,雖然在原資費表上每種iphone的購機價皆不同,但其實月繳皆是876元,而同樣的情形也發生在其相同綁約月數(30,36,48個月)的方案上,因此結論便是『選哪種iphone機子與容量,最後繳的錢都相同,所以選自己喜歡的就好』(感謝adamke網友留言提醒,我將文句修改為『在同樣的租約期限下,買哪一款iPhone中華的補貼款都一樣,不會因為買容量大一點便賺到』
而大家一定也有注意到表中有少數數值是高於基準值的(綠底色部分),若回去看上面原本資料的數字,那些綠色底的方案正好都是0元手機方案,其實以基準值來算,原中華方案表上那些綠色底的地方理論都應該呈現負數的,也就是不只手機不用錢,電信業者還需倒貼金額給簽約者才能維持基準值的公允,但電信業者當然不會這麼做,最多只讓手機降到0元,因此只要是綠色底的資費方案便是雷區

------------------------------------------------------------------------------------------------------
『重點』
然而今年方案的最大問題,卻在換算後的大縱向比較下顯露出來


如上表的藍色數字,以「同一種機型容量」「同一費率」下,比較24、30、36、48個月,以iphone13pro1399約為例,綁24個月實際換算出來是每月繳832元,綁30個月卻變成879元,36個月為910元,48個月才又下調成876元。
也就是竟然『綁越長的約每月實繳金額反而更多』
而這種現象也發生在其他機型與方案,形成綁越久每月實繳越高金額的奇異設定。
------------------------------------------------------------------------------------------------------
今年中華電信資費表確實設定的很怪(比去年更異於常理),自己是無法理解為什麼要這樣設定,但若上面數字與推算無誤(若有錯誤還請大家協助驗算與指正),建議無論想辦哪種機型與方案,都綁2年約就可以了,越長的約每月反而繳交更多。
其他電信業者也同樣可以用此方法來轉算,讓選擇更明確,祝大家都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方案,也祝大家都能順利拿到自己的新iphone:)
註1:今年999方案月容量已從去年的64G改成60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