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Jony Ive設計的10款蘋果革命性產品

(分享)Jony Ive設計的10款蘋果革命性產品


很多蘋果的產品都是由強納生艾夫(Jony Ive)操刀設計的,這位全方位設計鬼才被公認是與賈伯斯一起扭轉快瀕臨倒閉的蘋果公司命運的人物,並負責蘋果品牌最成功和最獨特的產品。曾有傳言強納生艾夫當初為了使iPad更加輕便易攜, 專程飛到日本,向一位鑄劍大師請教,結果讓iPad2比前一代產品薄了1/3。

隨著這位設計鬼才在2019年6月從Apple退出創立自己的設計公司,小編帶大家回顧他在蘋果27年的設計師生涯令人難以置信的十款革命性產品設計,從iMac到iPod,iPhone和Apple Watch的硬體外觀設計,軟體UI介面的iOS與建築室內空間設計的Apple Park都有Jony Ive的身影。

 (分享)Jony Ive設計的10款蘋果革命性產品
這是Jony Ive的第一張草圖,它將成為第一部iPhone。 整個正面是一個大而不間斷的玻璃。


#10 iMac(1998)


(分享)Jony Ive設計的10款蘋果革命性產品


蘋果公司將其描述為下一個千年的個人電腦,iMac是Ive在該技術公司的第一個重要貢獻。通過將一體機包裝在半透明的塑料外殼中,iMac脫離了以前的灰盒行業標準,最初以顏色Bondi Blue提供,後來以十種不同的顏色發布。iMac 是賈伯斯喊出「Think Different」口號後的第一款產品,而這個不同就從色彩開始。1999 年 Jony Ive 又為 iMac 設計了一系列糖果色:藍莓色、葡萄紫、橘子橙、酸橙綠和草莓色,也就是蘋果曾經的彩虹 logo 的幾種色彩。

iMac還標誌著Apple首次採用USB,並且移除將磁片從傳統接口轉移。1998年8月上市6週後就賣出 27.8 萬台,年底銷量超過 80 萬台,一舉打破了蘋果的銷售紀錄,當時處於低谷的蘋果也開始走向高峰。


#9 iBook G3(1999)


(分享)Jony Ive設計的10款蘋果革命性產品

隨著iMac的發布,Ive向其他產品推出了獨特的透明外殼 - 其中一款是iBook G3。 與iMac一樣,貝殼式筆記本電腦使用USB而不是傳統存取介面,跟iMac一樣起消了磁片。iBook G3也是首批內置無線功能的主流電腦之一。


#8 iPod(2001)


(分享)Jony Ive設計的10款蘋果革命性產品

2001年iPod發表會是賈伯斯(Steve Jobs)幾場改變市場的經典發表會之一,賈伯斯2007年iPhone發表會時曾回顧提到 “1984年,Apple推出了第一款Macintosh。 它不僅僅改變了Apple。 它改變了整個計算機行業。 2001年,我們推出了第一款iPod。 它不僅改變了我們聽音樂的方式。 它改變了整個音樂產業。" (“In 1984, Apple introduced the first Macintosh. It didn’t just change Apple. It changed the whole computer industry. In 2001, we introduced the first iPod. It didn’t just change the way we all listen to music. It changed the entire music industry.”)
蘋果首次進軍數字音樂播放器,iPod將徹底改變整個市場。5GB MP3播放器設計為容量和尺寸之間的折衷,設計簡單,只有五個按鈕和一個滾輪。 它將主導音樂播放器市場,直到iPhone摧毀了對專用播放器的需求。


#7 iMac G4(2002)


(分享)Jony Ive設計的10款蘋果革命性產品


自1998年以來,iMac G4是iMac首次進行的主要設計更新。外觀類似於檯燈,所有計算機的硬件都包含在半球形底座內,而屏幕則通過一個臂進行連接,使其可以旋轉以適應用戶。


#6 iPhone(2007)


(分享)Jony Ive設計的10款蘋果革命性產品
  
蘋果公司首次涉足手機市場,就像之前的iPod一樣,徹底改變了整個行業。 蘋果創始人賈伯斯(Steve Jobs)表示,該公司的目標是“重新發明手機”,這是一款具有互聯網瀏覽功能和触摸屏用戶界面的寬屏iPod。當時由Dezeen主編Marcus Fairs描述為“21世紀迄今為止的傑出設計”之一,iPhone在2008年被提名為設計博物館的年度設計,但沒有獲獎。 設計博物館館長Deyan Sudjic後來將此描述為“a howling error”。自最初發布以來,iPhone已經多次更新,並且仍然是智能手機市場的支柱。


#5 MacBook Air(2008)


(分享)Jony Ive設計的10款蘋果革命性產品


在推出時,蘋果稱這款厚度為1.94厘米的筆記本電腦是世界上最薄的筆記本電腦。 輕巧的計算機設計為極具移動性。去年(2108年)蘋果公司發布了筆記本電腦的最新更新,它被稱為“有史以來最環保的Mac”。


#4 iPad(2010)


(分享)Jony Ive設計的10款蘋果革命性產品


iPad基本上是iPhone的放大版,標誌著蘋果進軍平板電腦市場。 這款9.7英寸觸摸屏設備與Apple現有的大多數應用程序兼容,專為閱讀,瀏覽互聯網,聽音樂和玩遊戲而設計。“iPad是我們在神奇和革命性設備中最先進的技術,價格令人難以置信,”當時蘋果CEO賈伯斯(Steve Jobs)說。“iPad創造並定義了一種全新的設備類別,它將以比以往更加親密,直觀和有趣的方式將用戶與他們的應用和內容聯繫起來。"


#3 iOS7(2013)


(分享)Jony Ive設計的10款蘋果革命性產品

iOS 7是iOS有史以來最大幅度的改版,包含最令人注目的全新UI設計。強納生·艾夫的主導下,iOS 7採用了全新的的視覺設計,整體風格由iOS 6以前的擬物風格改為扁平化風格,並對使用者介面進行全面的改造,包括字體更加纖細精緻、過場動畫更加平順流暢、應用程式的圖示更加清晰銳利等。
作為蘋果公司用戶界面的第一次重大更新,Ive接替了技術巨頭iOS 7的硬件和軟件的主導,其外觀設計整潔。 重新設計旨在使公司的軟件符合我為手機,手錶和電腦開發的最小美學。“我認為在簡潔性,清晰度和效率方面都有著深刻而持久的美感,”Ive在發佈時表示。 “真正的簡約性不僅僅是因為沒有雜亂和裝飾;而是為了使復雜性達到順序。”


#2 Apple Watch(2014)


(分享)Jony Ive設計的10款蘋果革命性產品

通過Apple Watch,Ive創建了一種比手機更具可用性和可訪問性的設備。 除了手錶顯示外,該設備還可與iPhone和其他設備通信,以提醒用戶消息和呼叫。 它也可以用來控制音樂。設計師在手錶發布會上表示,“如此個人化,你不要把它放在你的桌子上或口袋裡,而是戴在手腕上。” 這款手錶有一個方形數字面,包括健身應用和健身應用程序,並推出了可互換的肩帶。


#1 Apple Park(2017)


(分享)Jony Ive設計的10款蘋果革命性產品

新總部 Apple Park 採用環形設計,所以內部也是均一的布局,由Jony Ive 和國際知名建築設計事務所 Foster + Partners 共同完成,Ive監督了Foster + Partners設計的Apple Park的建設,在整個過程中,Ive堅持認為該項目被視為Apple產品,因此設計與施工過程如同商品設計一樣嚴謹,Apple 採取同樣縝密的準則來打造新總部,製作各種原型來驗證設計並相應地調整設計。


TOP小結


希望大家喜歡小編彙整的這篇關於Ive Top 10設計的文章,Ive基本上在賈伯斯(Steve Jobs)回歸蘋果公司之前,Ive可說是英雄無用武之地,甚至好幾次萌生退意,Ive一開始在設計這條路上他走的並不是如此順遂。當時的產業時代是工程導向,產品沒有好看的外觀可言,只有能使用就是產品。當時對Ive來說是件痛苦的事情,不論在設計公司還是初入蘋果時,都是一樣。直到1997年,蘋果收購NeXT,賈伯斯回到蘋果接任執行長後,大刀闊斧地進行改革,Ive彷彿遇見伯樂才得以受以重任喔。




延伸閱讀完整圖文分析:

Top 10強納生艾夫Jony Ive十大蘋果產品設計(2019最終版)

2019-07-15 17:29 發佈

top10.com.tw wrote:
很多蘋果的產品都是...(恕刪)


感謝分享,YouTube一堆Jony Ive的資料,訪談

不只簡單文字介紹大家都知道的產品

謝啦

top10.com.tw wrote:
很多蘋果的產品都是...(恕刪)

可是現在似乎也有一陣子沒有讓人驚艷的產品出現。
top10.com.tw wrote:
很多蘋果的產品都是...(恕刪)
其他一些個人觀感

#10 iMac(1998)
移除軟碟機
率先在自家產品使用外接介面USB 1.2 鍵盤滑鼠也使用USB
而且特別的是鍵盤內附USB HUB 滑鼠是從鍵盤上接出去的 不用從主機接
跟以前蘋果ADB鍵盤一樣 滑鼠不用從主機接出 是從鍵盤接出
(類似PC的PS2埠 只是在PS2鍵盤滑鼠都是接在主機)
水藍色透明外殼 帶起PC主機外殼顏色改變 不再是一成不變的乳白外殼

當時為了USB1.2 廠商還開發出ZiP(100MB) LS-120(120MB)這類外接儲存裝置

#9 iBook G3(1999)
iMac的攜帶版本
logo倒置是因為 她有個提把 移動時提著iBook提把 那個logo是正面
但是開蓋使用時 反倒變成反的
很重 銷售期也很短

#8 iPod(2001)
帶起線上音樂商城與擊敗一堆MP3的產品
在當時flash MP3容量約8~32MB時期
iPad以HD 1GB 可以裝三千首MP3擊敗市面上所有產品容量
而且其版權管理讓全球音樂公司敢把音樂交給蘋果販賣
硬體上算是最早使用電容觸控控制滑頁執行各種功能 能迅速在歌曲海中找出想要的歌
這在當時其他MP3上很難做到
iPod電容觸控環也是後來軌跡板手勢功能 在轉移至iPhone螢幕觸控的前身

缺點:HD比較容易壞
最終版本是DIY改裝flash卡或SSD取代原先的IDE HD

#7 iMac G4(2002)
檯燈機 圓形主機板 首次採用液晶螢幕
初期產品容易垂頭不起 後來改善那結構 發售期很短就停產了

#6 iPhone(2007)
光是用手指操作功能就已經是不同以往的傳奇創新了
傳奇的iPhone就不用再講了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哀鳳傳奇

#5 MacBook Air(2008)
發表會上經典場景 夾不死從A4牛皮紙袋中取出
側面看起來 尖錐形水滴外觀 邊緣削薄 讓其在各個角度的視覺觀感 看起來都極其的薄
堅持使用當時超貴的SSD 不必再等傳統硬碟停轉才能移動 營造出開了就用 關了就走的使用情況
初期價格在九萬多 販賣三年還四年 價格降到人人買得起的五萬元
同期win產品沒有學到其精髓 多數依然配置HD 無法闔上就走

#4 iPad(2010)
靈感來自微軟當時翻轉筆電與折疊筆電 但是認為其硬體配置很糟
螢幕再好一點 系統再簡便一點 軟體再簡單一點 重量再輕一點
把iOS改寫為大螢幕使用 iPad就出現了
之後讓微軟翻轉筆電與折疊筆電近乎絕跡 也讓用了快二十年的筆消失在移動裝置上
筆在iPad後只在其專用功能「筆記與繪圖」使用

#3 iOS7(2013)
很晚才用到哀鳳 接觸時已經是iOS12了 對7沒什麼特別感想
不過其實iOS內部很多元素 在蘋果桌上型系統MacOS上都有用過
移植到iOS與高解析度化是重點

#2 Apple Watch(2014)
沒用過

#1 Apple Park(2017)
沒去過
                              彈幕濃!
skiiks wrote:
其他一些個人觀感

...(恕刪)

從iOS6到7真的是完全不同的感受...
當年很多人都升beta版體驗iOS7,而且那年代的beta版還會鎖UDID
現在反而想念以前iOS6的設計...

AW創造了與以往都不同的操作體驗,但是第一代AW真的很爛...開App慢到崩潰
直到Series 3才有點趕上正常開App速度

top10.com.tw wrote:
很多蘋果的產品都是...(恕刪)



iOS7 的系統出現讓iPhone或Mac都開始變難用
開始加入一推垃圾功能、開始想要討好更多人、讓iPhone沒格調Mac沒個性
然後系統也開始不穩定


iOS7 想到還是
厚~氣氣氣氣氣氣氣氣


嘴歸嘴

現在還是繼續用iOS11
跟mac 10.8


真正革命性的產品不會僅止於一個人的設計,是一個團隊組織間的火花、激盪與協同合作。
賈伯斯厲害的是讓一群在各自領域屁到不行的人,可以一起合作,做出驚人革命性的產品。

沒有iTunes的Rip.Mix.Burn iMac G3系列可能錯失DVD/RW, MP3的時代。
沒有Phil 想出iPod滾輪選單的概念設計,iPod可能會很難用。
沒有新日興做軸承的功力,蘋果的iMac G4也會一直垂頭喪氣
沒有軟體技術DRM, 沒有Eddy去談出唱片公司的合約加入iTunes, 跟談出Amazon的1-click 一首歌一元的信用卡收費機制,iPod也不一定可以成氣候。

後面別更別談了。
-- Using Numb3rs, we can solve the biggest mysteries we know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