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到最後消費者和對手都會「妥協」,慢慢習慣並接受iPhone的爭議設計,隨後對手開始採納這些設計,除了「瀏海」螢幕之外,iPhone還有哪些先被吐槽、後被模仿的設計呢?
該文主要聚焦在後iPhone4/5時代,首先是iPhone 6/6 Plus開始出現的天線條,發表於2014年9月9日的iPhone 6/6 Plus是iPhone轉變設計語言的開端,機身採用了圓潤輕薄的全金屬設計,但機身背部的天線條則破壞了機身的一體性。不少人開始瘋狂吐槽。
其實2013年2月19日發表的HTC One背部也有類似的天線條,但HTC One對條帶顏色和粗細的處理要比iPhone 6/6 Plus和諧得多。
後來大家都知道了iPhone 6/6 Plus的條帶是天線的一部分,沒有它手機就不能正常收發無線信號。於是大家也漸漸接受了。之後不少其它廠商推出的手機都採用了金屬機身+塑料條帶的設計。
天線條帶並不是iPhone 6/6 Plus帶到世界的唯一罪惡之物,某種程度上來講,這兩款手機也是之後其它廠商大肆使用凸出鏡頭的始作俑者。
iPhone 6/6 Plus的鏡頭不僅凸出,而且還不在機身中央。導致了手機平躺在硬質水平面上時的不平衡。在iPhone 6/6 Plus之前,鏡頭凸出的手機很多。但像iPhone這樣在機身角落以最突兀的方式,破壞當時最優雅的纖薄金屬機身的做法可以說是最容易惹人討厭的。
隨後其它廠商也開始肆無忌憚地突出鏡頭,消費者也逐漸習慣了這種設計,因為不得不承認在大多數情況下,性能越好的鏡頭體積愈大。
2016年9月7日,iPhone 7和iPhone 7 Plus發表,這次設計爭議是有史以來最嚴重的。那就是取消3.5毫米耳機孔。
3.5毫米耳機孔是電子產品歷史最悠久、使用範圍最廣的接口之一,通過有線耳機在手機上聽歌也是無數用戶的傳統使用習慣。在很多人看來,iPhone 7/7 Plus的舉動是對用戶體驗的公然挑釁。網絡罵聲此起彼落,Google還在Pixel發表會上暗諷蘋果移除3.5毫米耳機孔的做法。
其實早在鍵盤機時代就沒有3.5毫米耳機孔的手機,但蘋果的做法帶壞其它廠商。愈來愈多的手機殺死了3.5毫米耳機孔,包括之前嘲笑蘋果的Google。
其實廠商們跟進是有道理的,移除3.5毫米耳機孔可給其它硬體更多的發揮空間。比如容量更大的電池、邊框更窄的螢幕和更輕薄的機身等蘋果
手機廠商越來越多都互相模仿了
蘋果經過新的階段推出新外觀也是會被說模仿
從iphone 6的天線仿M7開始?
這幾年變化到現在,轉變成iphone X有瀏海後,去年被說不好看結果今年開始有安卓牌子跟風
前幾天又看到新聞傳蘋果下一代沒有瀏海, 先跟風的不知做何感想

如果是各位會希望下一支iphone要留著還是不要瀏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