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結帳時,走近櫃台,一眼就能看到明顯的感應裝置,直接把手機或watch靠過去,完成交易
情境:結帳時,走近櫃台,完全看不到感應裝置,這家店就算是可以pay,機器也是擺在櫃檯內,已經失去了行動交易的基本環境,就算表明要感應,也變成為了pay而pay
行動支付要發展,店家的態度要擺出來,對於死都不擺出來的,久了,累了,也不講了。
以後有看到正常的刷卡環境就用pay,收到櫃臺內的就算了吧
店家不管有什麼限制,只要有感應裝置就應該擺出來,如果該店家只能刷中信,不會因為擺出來,就變成可以刷別家
主要是結帳時,該店家並沒有營造友善的支付環境,就算最後還是pay了,卻是消費者為了pay的堅持
説真的,就算沒有各種pay,我拿實體信用卡想感應,都沒有幾家有擺機台出來的,很多店家都還要拿走我的卡去幫我嗶,現在用pay了,難道變成要拿走我的手機幫我嗶
對於正常 (有刷卡機, 有POS機開發票) 的店家, 應該就要提供信用卡等...塑膠貨幣 或是行動支付.
政府不努力只好民間自己來.
歐美紐澳早在磁條金融卡時代, 就人手一卡幾乎包辦大部分交易了,
所以當台灣人在那裏沾沾自喜說 我們VisaWave 這類感應式刷卡機或是悠遊卡/悠遊聯名卡很方便時,
反過頭來講, 我們實際能刷卡交易的應用反而沒有人家多.
不僅僅是超市或是路邊咖啡廳等...
甚至租車在人家市區停車, 停車票或是停車場的取卡機也都能直接刷信用卡.
中國就更不用說了... 大部分交易都已經行動支付條碼化.
省掉很多掏零錢,找錢,怕偽鈔,怕找錯錢的麻煩....
Uber輸入介紹碼5120b搭車享優惠. https://www.uber.com/invite/5120b
jshua wrote:
全聯只能刷中信,台新,但是刷卡環境就很友善。
(恕刪)
説真的,就算沒有各種pay,我拿實體信用卡想感應,都沒有幾家有擺機台出來的,很多店家都還要拿走我的卡去幫我嗶,現在用pay了,難道變成要拿走我的手機幫我嗶
全聯擺放位置個人覺得OK,機台兩側,一邊是信用卡(上面還貼一張寫著PAY字樣的小貼紙),
一邊是悠遊卡,昨天在全聯結帳時,也只說刷信用卡,就嗶過了!
拿手機幫嗶.....我有遇過類似的情況....不過不是刷信用卡...
我有用雲端發票APP,所以每次購物結帳時,會叫出雲端發票的雲端會員卡介面(上面是會員卡條碼,下面是共通載具條碼)讓收銀員掃描,這星期在屈臣氏結帳時,店員就拿我手機去感應(看起來掃描的機器好像是在機台下方),不過有些店家,店員就是拿一支掃描器直接掃比較方便。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