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的文章被丟到垃圾桶了,雖然早有心理準備是如此
想了一想還是整理一下重發好了
另外沒有打得很辛苦,想到什麼說什麼,就這樣而已
本文開始
很常看到類似
果粉就是看牌子,就是因為潮,因為外觀才買,果粉無腦之類的
甚至身邊也有一堆人也是這種言論
但我卻要說恰恰相反,買蘋果正是看中了他的c/p值
先說標題好了,我用這樣聳動的標題,並不是代表我就真的不懂智慧型手機的發展史
早在WM系統我就使用了智慧型手機,當然更早的pda可以說是智慧型手機的前身(這個當然有點爭議)
又或者塞班系統,又或者dopad這些老東西我是知道的。
然而即便如此,iphone我還是敢大膽說他iphone之前無智慧型手機
為何?根據世界一貫的史觀
舉幾個例子吧
哥倫布發現新大陸,所以被紀念。
但在哥倫布之前,也早有原住民,但為何世界的史觀仍然認為哥倫布發現新大陸?
因為是他把新大陸跟整個世界做了連結,才有了協作與互動
再來說瓦特發明蒸汽機,蒸汽機的概念,還有實作,真的是由瓦特發明嗎?
大家都知道不是,但為何仍然說瓦特發明了蒸氣機?只是因為他改良了蒸汽機,讓蒸汽機真的能夠參與到現實生活中
變得可以使用,有其實用性與商業價值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就很容易知道,為何說iphone發明了智慧型手機,這樣一個看來像是歪理的道理,變得也有他的道理
在iphone之前,手機是各種樣式,大家摸索著未來的趨勢
iphone之後,智慧型手機只有一種樣式

是iphone不管什麼技術問題,強迫提升電容式觸控,可以說是硬把世界的科技往前拉了五年硬逼出來
不然很可能我們還要用那個爛到爆的電阻式觸控用好一陣子
電容式的成本一直降不下來,在商言商,沒有iphone這樣強勢的競爭者,很難想像商人會自找苦吃去立刻把電容式觸控應用在手機上
還有像是各種感應器,陀螺儀等等,也都是iphone不顧他人反對整合進去,接著就是不是邊摸石頭邊過河的猜測這些東西到底該不該
加到手機? 而是只有就是加進去這條路可以走
又包括ips螢幕的加入,在那之前,國際上還是TN面板為主,只有一些日本當地的機能性手機(不能算是智慧型)有用
因為日本當地就是ips的大本營。
所以沒有iphone,我們很可能還停留在各大廠商競相競爭手機內部規格,比如說誰的cpu強,誰的記憶體大之類的
而根本不在意最後接觸我們的部分,並不是商人壞或者蠢,而是他們本身就被自己的框架限制住了,很難跳脫
iphone基本上是從人的角度重新設計智慧型手機
iphone最早的概念應該是ipad,早在賈伯斯剛做好apple電腦的時候,就有一個很有名的歌手(我忘記是誰)跟他說
你為何不把電腦做成像筆記本一樣薄薄又輕,可以隨時帶著這樣很好用,當時賈伯斯就在思考這件事
當然當時的科技水平是無法完成這個想法的
即便在iphone一代的出生年代,很多現在我們認為理所當然的科技與零件,在當時都還是認為不可能實用,因為成本過高
所以,你要說iphone毫無科技水平,沒有走在時代尖端?
恰恰相反,蘋果內部永遠都是採用了世界最新的科技,並努力把他們實用化,不管在實際操作上或者成本上讓大家都能夠負擔得起並且好用
所以他們採取的態度恰恰正是一個科技廠應有的態度
如同麥納馬拉這一先知所言,科技是人的延伸
從頭開始思考,很多人認為賈伯斯很驕傲,恰恰相反,他很謙遜,只是謙遜的方式不同
他對自然對未來謙遜,他不知道未來會怎樣,所以不斷的去追求心中的理想
而那些看起來好像很謙遜的其他廠商,卻從來不願意從消費者從使用者的角度去思考
只是不斷的丟出新的科技做為賣點,想辦法讓利益最大化,這難道不是一種傲慢嗎?
特別是那些新科技又很難用,我想這些就不用我一一列舉,多的是採用最新科技但最後大家很少用的東西
手邊很多一時嚐新,卻最後丟在一邊的物品是吧?未必是我們浪費,而有很大的可能是那些東西根本就不好用
蘋果採用的科技很多時候看起來已經都不是最新,但如同他家總裁所言,很多iphone的科技至少都要在蘋果內部研究四年以上才會實用化,因為要確定確實使用上很好用才發佈到大眾間
這難道不是一種謙遜嗎?
所以延伸出來這個論點 iphone確實是把智慧型手機提升到一個容易使用的境界,所以可以說是智慧型手機由蘋果發明一點也沒錯
這樣回想起來,賈伯斯說我的手機連笨蛋都會用,這樣的要求自我的產品去實際上很好用,難道不是一種謙遜?一種自我高要求?
在產品不好用之前,甚至根本只是研究室內的技術就發表到大眾,我恥於做這種事,難道這不是研發與製造真正該有的態度?
當然這都太理想化,理論上看來這樣做只會搞死自己
但最後蘋果得到了全部的利益,反而那些懶得重頭設計,從最開始思考的廠商,把自己的利潤削減到幾乎為零
所以到底誰才理想?誰才聰明?倒也未必如同我們直覺那樣
所以從這樣的角度來看
我們就會知道什麼叫做真正的c/p值(c/p值一詞當然有所錯誤,不過言語嘛,從眾比較好溝通)
在規格上看起來好像很厲害
但是使用起來卻一下很燙手,燙耳朵,或者一下子閃退,一下子軟體又出問題,又或者隨著時間進展,越來越慢
又或者必須一段時間就要優化,又要整理
到底是我們服務手機? 還是手機服務我們?
c/p值到底是什麼? 我想大家都是忙於工作與家庭,時間與心情對我們才是最重要的
而時間與好心情又可以換到另一個很重要的-錢
唯有真正浪費在道具上的時間越少,才是真正的高c/p值
所以我的c/p值定義不同,好用與真正有幫助,縮短我本來該做事情的時間,才是好東西,有c/p值
而我本人恰恰與他們說的果粉不同,我講究的是實際效益,畢竟是商人,在商言商
只有真正實際效益,才能說動我
我iphone跟安卓都用過一些
一開始用asus的WM系統
說到WM系統,windows可以說是智慧型手機的先鋒,但卻一路擺爛讓對手超越,可以說是自找死路,現在要重回卻也困難
蘋果已經用各種方式建起進入的高門檻,不過微軟有ie幹掉netscape的紀錄,也就很難說
微軟真的蠢到看不出來智慧型手機跟平板是未來電腦的模樣? 我看未必,只是過於成功以及在框架內思考,限制了自己的發展
那支手機當時也要兩萬八,可以說是當時最貴的手機之一,整機特殊金屬很有質感,搭配TN面板,電阻式觸控還有一堆按鍵
要當行動助理,開一個檔案開半天,要找應用也很少,然後觸控又常常必須按邊角,按了半天都偵測不到,在太陽下也根本看不到畫面,為客戶找資料,按了五分鐘還開不好一個最簡單的excel,開起來也看不清楚,根本是爛到不行,用了一週就想丟了。
後來改用iphone 3GS,雖然沒有現在的iphone好用,也是頭好壯壯居然一路使用了5年,直到真的感覺有點慢了,然後手機摔壞了才考慮要換
這時候看了新的iphone真心覺得貴死人,再加上受到那些人說買iphone就是買他的牌子
(對,人就是容易受人影響並無自信,即便我已經感受到iphone的好用,卻仍然有這種感受,不過主要還是價格問題)
即便現在我用的是iphone 6 plus,仍然心中還是會覺得太貴了,同時也想著科技日新月異,說不定安卓早就趕上蘋果
同時其實也對谷歌這一企業文化有好感
所以我就開始使用各種所謂的超高c/p手機
不管是小米紅米zenphone都用來用去,說實話也並不難用
但就是很多小問題,一下子gps晶片有問題,一下子有相容性問題,一下子閃退,雖說蘋果也會閃退
但大概就一百次有五次的感覺,安卓可是一百次至少有25次吧
平常就耐著性子,但一到緊急時刻就覺得很煩躁,都在處理事情處理不完,還要面對手機的問題,簡直摧毀生命
安卓系統還要做功課,偶而去改善他的狀況,裝一堆優化軟體
好吧,也許是因為我用的都是中低階手機所以爛,改買了三星的旗艦,用了一陣子很多問題還是差不多
然後也沒便宜到哪邊去
所以我有這樣的經歷與經驗,你們是無法說服我安卓系統是多麼的高大上或者超值
在我心中這些狗屁小問題就足夠讓人發瘋了,不斷的發生,不斷的影響你的使用,在關鍵時刻卡住你的事情
但是自己去看看,真正的所謂名牌,不管是愛馬仕還是保時捷,或者便宜一點的LV,gucci,都可以說是小眾
蘋果的銷售量還有持有量,你很難說是小眾
單純靠品牌,不可能經營出大眾市場,品牌要維持他的價值,恰恰只能走小眾路線,走菁英路線,不能大量生產
那iphone為何能夠這樣普及? 很簡單,恰恰相反不是名牌效應,而是他的超值表現
在使用者的實際使用上,他是最好用的,這種節省時間與好用,超越了他的價格
所以我們只好一邊靠被他的高價一邊乖乖買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