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爵iPhone5:(購買心得&開箱&包膜圖文)

我對蘋果算是有點七年之癢,當然我不可能簽下結婚或離婚證書,但就是那種癢。

讓人會忍不住想要試試看他們的產品。

縱使評價很兩極,也很詭譎的有聽到很多資訊,但是那個癢,就好像一直在搔弄我們一樣,彷彿不看到我們使用就不行。

 

尤其台灣人對於韓貨的支持度更是兩極到不行,所以相較之下國仇恨比較清淡的蘋果,就成為了更可怕的熱銷對象。 

至少我是這麼判斷的。

 

不論如何,回到這七年之癢上來看,到底蘋果給了我什麼樣的刺激?

七年前?我大學二年級左右。

那是個兵荒馬亂的年代,但是爭戰的卻是隨身聽的市場。

當初打出MD的SONY,不敵Apple主打MP3的領域,最後也臣服的投入數位音樂市場的隨身聽開發。

 

從那時可以看出,人類的選擇趨向於選擇簡單、不要求高級的趨勢。

僅有少數人會酷愛MD那高音質的享受,而願意投資金錢與時間。

當時一年就會有很大的躍進,出現很多更大容量的隨身MP3。

 

Apple算是推出了很多創新的設計方式,當時像是觸碰平面滑動就能調整音量、歌曲等功能,以及大硬碟體積的iPod都是讓我覺得有意思的特色。

爾後輕便型的iPod更是引領MP3微小設計化的風潮。

只是這幾年他們這塊市場也反而被自己開發的數位產品iPod Touch給牽連到了。

不然我總覺得那塊微型MP3市場,應該還可以持續發燒的。

因為真的太袖珍小巧又方便了吧。

目前感覺就是一種不上不下的情況,因為Apple推出了iPhone這個更可怕的玩意。

在這人手一機的年代,手機居然成了人人身上必備的工具,連以往我們覺得不需要的小朋友都可以在捷運上拿出一台iPhone跟人討論。記得第一次看到時我只尷尬的看了看自己手上的便宜貨。

但iPhone這兩年我開始正式考慮買入時,卻也疑惑到究竟是什麼樣的特色讓他適合我?

 

打仗需要理由,出征需要緣由,把妹需要加油,敗家需要藉口。

我思索自己目前使用的Sony Xperia S最大的問題就是過重、耗電噴的兇(這是我覺得最可怕的缺點吧)、相機即使是1200萬畫素,但拍出來其實粗糙不堪...

當然Xperia S也不是一無可取,但買入他後也真的是苦惱耗電與體積問題。

所以乾脆趁這機會進入Apple的世界體驗一下。

 

(接下來省略一大段廢話)

 

12月中旬的中華電信預購開賣,我卻因為預購太晚訂,所以可能要延誤到2013年不知道幾月才能拿到。

加上我其實不確定到時是否解約免付違約金(33專案+mpro 64折),雖然店員當時說可以隨時免費解約。

於是趁著高雄資訊展時,看到裡面有人拿著台哥大的看板說有iPhone現貨,便亦步亦趨的進去問看看。

一問果然有現貨,但老實說在這裡買總覺得是下下策,因為資訊展太熱鬧了,很多美女在引誘眼睛亂看,精神迷亂。

這種混淆手法讓男人容易失去正確的判斷能力。

 

就算對方是男業務,但我還是稍稍吃虧了點,因為比較了朋友的包膜方式後,我選擇了顏色,以及現場請台哥大合作包膜店處理包膜。

說是700元就能包了,於是我指定了部位的材質,並尋問到底瑕疵貨要怎麼處理的問題,確定可以拆到合理滿意後才買。

因為台哥大現場只有16G的貨,思考自己Xperia S使用容量後,我判斷自己用16G算差不多夠用了才買。

 

想不到開第一個就給我...合格。

其實只有一小部分的漆上的不好,機身沒有刮痕,也沒其他問題,只有那一個小地方。

正如同我說失去判斷力,當下我卻忘了本來說要檢查的開機螢幕狀況。

接著包膜時看那業務跟包膜師問我的包法時就知道那些包膜師不大可靠了,但我想應該都講得很清楚我要的就是:

正面:亮面

側面:霧面

背面:中間霧面、上下亮面

 

再三叮嚀後說一小時後來拿,當我看到時,還是差點噴飯...

不是,我當時喝了飲料,應該是噴汁。

 

居然側面跟背面給我上的是法令紋!

對,我說『法令紋』是錯的,其實是『髮絲紋』質感。

但後來整晚我都罵那是法令紋,因為真的好醜呀,好像貼了塊貼布而已,整塊都太凸出,而且摸起來粗糙到不像話。

 

而且背面給我是整面都法令紋,這也太草率了吧,當下就是一堆扣分。

這筆錢花的很冤枉,背面請他重新貼透明部分後,就只能認哉的打開螢幕確定一下,因為他們好像包膜時會碰到開機鍵,因此我就順勢檢查螢幕觸碰狀況跟色溫。

結果...看到以下畫面。

 

這時候我想說應該就是滑桿右移解開吧。

想不到我怎麼摸都沒反應?

這到底是怎回事,總之觸碰好像整個當機一樣。

最後去給業務看時也是不解,氣氛很詭譎...結果重開機後就正常了。

但我回家後發現,相簿中有這張圖,到底是當時我就是對這個圖一直在鬼打牆呢?還是後來業務不慎捕捉了這畫面?

如果我當時摸的只是圖片,那我滑來滑去至少圖片也會左移右移一下。

但事實卻非如此,總之當時真的覺得好危險...

因為還得趕行程,於是這個無言就只能先擱置住,先去把SIM卡更換成Nano SIM 。

可要去哪換呀?市區離我最近的中華電信也是有段距離。

 

工商服務時間:

高雄資訊展這次最大的特色就是業務比客人多兩倍,進去就是一堆業務在走動,要不是看到他們工作服,可能還真的以為他們是遊客。

不過這次SG請來的水準也算是比以往高雄場好多了,我真的很多年沒逛高雄資訊展了,所以這次看起來是有大進步,連我在台北看到的SG也來了。

 

回到主題,要不怎說這裡叫資訊展,連中華電信都來客串了。

於是去問有沒有換卡服務,還真的有!

我好像整個流程都是在很冒險且不怎麼安全的情形下處理的。

完全違背了某人再三告誡的小心行事。

中華電信負責繳費、辦換卡等業務的櫃臺全是資深前輩等級,完全跟外頭年輕SG有強烈對比...

可能也是因為這的業務比較繁忙且慎重,才會這樣處理。

 

但我問Nano SIM時,他們卻說沒這種卡?

害我以為自己說錯話了...

最後說是給iPhone用時,他們才恍然大悟的說:

「那叫小小卡啦!」

『小小卡?好吧,不管怎麼稱呼好了,你們有嗎?』

 

我還真的懶得討論這個命名,因為畢竟大家都知道是什麼卡就好了。

順帶一提:

SIM:一般卡

Mirco SIM:小卡

Nano SIM :小小卡

 

這是他們當場的稱呼方式...若是下次出現更小的卡不就叫做:「小小小卡」?

 

當出現奈米10的-9次方卡時,就叫做:「小小小小小小小小小小卡」...(會不會被認為口吃?)


 

結束這場惡夢後,裝卡,確定機子功能總算暫時不會出現問題後,最大的麻煩才正要開始...

 

首先,我要同步Google聯絡人清單,不然手動輸入我會哭夭的。

但網路上看到的教法Exchange卻對我沒用,弄了老半天都問我Exchange密碼。

搜尋問題後說可能是Google雙重認證功能問題,我關了也還是沒法連通。

最後我採用了關閉iCloud,在iTunes中帶入Google聯絡資料的方式複製資訊過去。

這樣的缺點我猜可能會是將來有新聯絡人時,我手機上沒法及時收到更新資料吧。

 

這最大的麻煩解除後,剩下的就是一些APP安裝,還有設定內容的部分如何做到省電。

折騰到半夜一點多後才搞定,剩下的就是該死的法令紋保護貼了,摸了一整天總覺得很很像手汗、手垢都被那粗糙到不行的法令紋弄出來,摸起來有點噁心。

於是我先找了間比較有信心的店家,因為對3M我比較有印象,乾脆去找認證的專門包膜店處理。

我可不想再弄得一臉大便。

 

有時真的別省那個小錢,以免讓自己不開心。

我開始能體悟之前有人說的某句話了。

這次選擇的3M包膜說是抗刮指數有到4H,根據包膜師自信滿滿說這已經是金屬抗刮等級、最高9、10已經是鑽石等級的說法來看,我猜到是指摩式硬度,摩式硬度4的材質最經典的就是鐵了。

不過我倒是對等級7的石英比較有興趣。

可惜聽他們說目前3M做到4H而已,因此我整個包膜除了正面、側面都是用3M外,背面中間我選用日本抗刮霧面材質處理。

 

取貨時覺得還不錯,本來側面我希望用霧面的,但他們側面都是統一,所以作罷了。

順帶問了他們...

『我原本貼的那些膜...是抗刮等級多少的?』

「你的那些膜?都丟掉了啦。」

『我知道啦,我只是想問,以你專業角度來看,知道那是多少等級的嗎?』

「大陸貨,2H而已。」

 

謹記...別給電信業者的包膜合作廠商包膜,包的不吻合、歪歪之外,還可能包上容易造成膠痕的膜。

除非是信任的那就另當別論了,我相信還是有OK的包膜合作商才對。

幸好我隔天就趕緊處理,不然會不會調漆都還很難說。

只是因為有包膜,所以店家也是說,最好用軟質的保護套,別用保護殼,殼或損壞側面的膜,這樣就不終生保固了。

只是,後來暫時沒找到合適的套子就是了。

 

就是這樣難說到底開心、爽、還是憤怒、不滿的購買流程。

但我好像因為看了很多網友的文章,因此已經有打過抗壓針了似的,居然還蠻快適應的...

之後在此文另外補上開箱照分享一下包膜的結果。
至少我覺得有好很多了。

----------------------------------------
102/01/01補充開箱圖:

 

這次一樣採用衣服當背景的練習方式,隨便拍了拍。

不過...從上圖來看,我是買白色的嗎?

其實是因為拍的時候曝光過度,結果過白了...消除光線後慢慢浮現的其實還是: 

我最後還是選擇了尊爵黑的iPhone5。


雖然黑色的問題一堆,而且我也一度想選白色就好。

但也許還是一種執念吧?

開盒紀錄...

已經包比較好點的膜,打算裸機使用一陣子看看。

側邊若還是有破損,大概就會考慮側邊膜都拆除裝殼吧。

配件全觀。


接著就是看包膜質感了...

雖然我不知道一般大眾對於包膜的技術應該怎麼看才算優。

但我覺得已經比原本那種可悲的貼法好多了。

可顯然未來可能還是會破損。 

側邊是個很容易破損處,包完隔天我依照店員說的找軟質保護套看看,結果裝上後拆除時,側邊就還是破損三個地方了...

看看原本正常的狀況吧,後來幸好有保固,所以店員幫我重新包覆一次側邊。

底部也是有手工切洞,沒有說割一塊方塊的那種切法。

正面是用3M 4H硬度的保護貼。

其實我更在乎亮彩鮮豔感是否有維持。

背面上、下塊用亮面的一樣3M材質,中間霧面的用日製抗刮霧面。

以上均為店員自稱,故我並沒有神通的眼睛可以判斷是否為正品,但包的還不錯,就是得小心用。


拿之前的Xperia S與iPhone5比較一下。

體積有差很多。

寬度與長度都縮減了0.5cm左右。

重疊比較厚度的話我覺得差不多,但因為Xperia S有點弧形,比較厚些。

比較一下開螢幕,兩個不同系統的畫面。

並排比較

滑開看操作介面,這次可以好好比較兩者。

兩者用同一張圖研究色彩。

肉眼看時我覺得Xperia S比較亮彩。

iPhone則是暖色比較濃郁。


使用心得:

我覺得...這是個很奇妙的體驗。

以往是單純在音樂上而使用蘋果產品。

但當要進階到變成連通訊設備都用時。

就會變得很嚴苛看待。

首先為了將自己用慣的Google資訊整合進來就是個大問題。

我的帳號有申請雙認證功能,因此常會得針對不同設備而輸入不一樣的驗證碼。

但這辦法在iPhone5上卻不大通,一直給我出現錯誤訊號。

 

爬文老半天才找到一種解決方式。(而且還是Google自己也覺得頭疼後做出的解決方式)

Authenticator」這款APP可以幫助在需要認證時自動產生一組對應驗證碼,幫助認證裝置。

透過這個我才正式連結了Google相關APP,但通訊錄還是暫時先靠iTunes才匯入的...

接著最麻煩的大概還是在設定內很多以往不熟悉的設定參數。

一個弄不好,就是會大量耗電,所以摸索好久才大概關掉不需要的通知。

不適應的部分:

1.電話功能使用上算是有點不適應,想要編輯群組或常用對象上還不熟悉。但除了介面有差外,當要撥打電話時還是接近本來用的方式。

2.打字輸入法上因為直立時的鍵盤實在太窄了,會覺得很希望他在詞彙判斷上能比照小綠人系統上,多幫我辨識打字,減少我輸入的次數。

 

我比較在乎的手機功能大概如此吧,但似乎還是得慢慢習慣。

最後來個...合照?

其實是友人的手機。

 

2012-12-31 7:53 發佈

虛砷 wrote:
我對蘋果算是有點七年...(恕刪)


買 iphone 就對了拉!!~

小小小卡??我覺的應該會叫"三小卡"
連按home鍵三下吧
虛砷 wrote:
我對蘋果算是有點七年...(恕刪)

布雷德 wrote:
連按home鍵三下吧...(恕刪)




那個是輔助使用裡的VoiceOver

迷之音:把阿嬤還給我...

豆豆底迪 wrote:


那個是輔助使用...(恕刪)


感謝,後來確認是那功能的問題。
不熟悉真的是很容易誤會機子有問題。

目前算是很一般的使用中了。

今日補上了開箱的包膜照片供大家參考。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