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在下小小的心得文
一.前言:
簡單來說
一般在發表會上 會將產品先分作較為淺顯易懂的兩大部分來介紹 :"軟體" 與 "硬體"
首先 先從"硬體"談起 (這也是吸引"非深度使用者"&新客群的誘因)
在創立/開發新產品線的前期
"硬體"的表現 / 成長性 可視為能否打入市場的一項關鍵
在這點上 apple是成功的
如同以往 apple 於"硬體"部分上 往往令人驚艷 (這邊的"硬體"泛指外型設計與&性能)
接著我們再來談到"軟體"部分 (這邊的"軟體"除了ios外 另指"與各界面的整合")
脫離早期"硬體"快速發展的時期後
提升iphone 真正的靈魂 ios 反而成了"相對緩慢"的進步
此階段發生於 iphone > iphone 3gs ; iphone 4 > iphone 4s
儘管這才是iphone 之所以吸引人的主因 (以核心使用者來說:高度的介面整合)
也因為此階段的升級屬於"較為無感的" 不免會引來前面提到的第一類客群"硬體"派的不滿
二.談談iphone 5吧:
開門見山的來說 以下的論點為"我個人"在本次的發表會上所覺得的重點 (優與劣)
1.優點:
a.新款的連接線 在這邊我將其視為 "軟體"上的重要進步
它定義了日後 apple產品往"更輕薄"的發展基礎 也帶出往後與第三方硬體整合的新方式
b.耳機孔改設置於底端 此為"硬體"上的進步
以我個人來說我對這樣小小的改變是很讚賞的
(以往我就很納悶 為何耳機孔無法同touch般設置於底端)
耳機孔設置於底端的好處在於 不管我們將手機放回褲子口袋 在手中把玩時
耳機線"才會處於對的位置" (想像一下以往耳機線從手機上端"垂"下碰觸你手背的體驗)
這次的改善是十分細膩的
2.缺點:
a. "雞肋"般的4"螢幕
(首先我先強調 我是喜歡小尺寸螢幕的 所以或許這部分的評斷含主觀意識居多)
本次的4"說真的 在這樣長寬比較高的情況下將螢幕"拉長"
升級幅度是很"雞肋"的
真正只拉長了不到"0.9cm"
感覺是想迎合"大螢幕"的潮流 卻又不敢放手一搏的心態
等寬的手感或許能保留先前喜愛小尺寸螢幕的客群 (ex: me)
但apple卻要為"新的長寬比"付出較大的代價:
不管是日後ipad的螢幕長寬比是否跟進 或 app的開發上 老實說"拉長的0.9cm"真的不直這些
以下個人建議:
以原有的長寬比"等比例"放大至"4.2" 或許才是個真正改變的方法 (雖說我還是傾向小的好)
在"iphone5的長寬比"下 4"螢幕只是個噱頭 (任何人都知道長寬比越大 實際的面積增加越小)
三.小結:
以我個人來說這次的產品說不上令人驚豔
手機畢竟就只手機 或許我們本來就不應該太過於期待
畢竟上了軌道的產品 真正要期待的是"軟體"上的創新
但這同時也是需花較多時間等待的.
LEGEND1230701 wrote:
以下是在下小小的心得...(恕刪)
螢幕加長實在有點雞肋
在手持直立使用手機時
網頁、閱讀寬度沒有增加
與4S閱讀體驗比沒有增進
只有在橫放時有16:9的效果
這點蠻失敗的
幾乎長期都用蘋果的人
iphone ipad 也共四隻了
安桌系統 我有借同事的來用
很不習慣又難上手
付費軟體無法抓等等讓我幾乎不考慮
我阿姨買了 安桌平板問我軟體怎麼裝
我直接請他退掉吧~ 想裝付費軟體
對你們電腦不熟的真的不是那麼友善
而且介面也沒 IOS好用跟順
對 ip5 的期許沒有一鍵上火星那種虛幻
只有相機再好一點 廣一點點光圈大一點
螢幕等效放大 4" 就夠了
想不這些都沒有
失望之餘 開始爬 sony 版了
不過手頭上買那麼多的付費 APP 可惜了
每兩年換一次手機 是因為約期到
加上電信費是公司出的
不要把買 iphone 常換機的人
都打常 浪費一族~~
螢幕加長 真的很廢
只有看影片有差
問題是 那種小螢幕看影片 其實很累
真有那種需求的 會買更大的手機吧
visually wrote:
那為什麼還是有這麼多人願意花兩萬多買一隻4S,再過沒多久在花兩萬多買一之差不多的 IPHONE 5呢?
您這一段話成立的前提是在假設會買 iphone 5 的消費者, 是現在手上拿 iphone 4s 的人.
但是您忘了有更大部分對 iphone 5 有購買意願的, 是目前拿著 iphone 4 (例如我本人) 或者是更早一點的 iphone 3gs. 甚至是目前不是拿 iphone 手機的其他系統消費者.
不過雖然我目前是那 iphone 4, 但是下一支手機到底會不會繼續用新發表的 5 也還沒決定. Lumia 920 真得很吸引人啊! 如果真的換成 Nokia, 已經購買的 app, 就在 ipad 上繼續使用就好了. 然後 4 就當成 ipod 用, 誰叫我音樂都已經轉到 itunes 裡面去了.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