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別人持有智慧型手機的心態很容易,檢視自己的心態卻很困難。
我自認對於iPhone是有『需要』,而且是兩台,每次上課時,一台接在中控的單槍投影機,一台拿在手上,用藍牙遙控投影片翻頁,整個上課流程無比流暢,是我自認『需要』iPhone的開始。
還有認識學生,我把學生的手機聯絡人都拍下大頭照,可以讓學生打來時,第一時間就知其人、知其名,對於印象不深的學生,可以私底下查閱聯絡人,再直呼其名,表示老師是認識你的喔...直到我真的記得那位同學且不會忘掉,這個方法我也逐漸在依賴。
智慧手機尤其是iPhone真的是一大傑作,省去好多電腦架設,故障排除的時間,基本上我在iMac上編好的教案,同時就iCould到雲端,並傳送上iPhone,我只要拿著講義加上iPhone就能多媒體教學。
可是回想幾年前,我總是指定某個男生女生,上課前要先去我辦公室搬投影機、筆電,幫我架設好,我也趁機關懷那位同學,有時是兩位一起,就跟學生聊聊。過一陣子,再換兩位。即使設備當機,還是有電腦高手的男同學,幫忙排除。對於認人也一樣,雖然忘記了就只能統一叫『同學』有點糗,但會逼迫自己快速認人,點名簿回家會默念很多次。
我覺得我是從『想要』慢慢被慣壞變成『需要』了。
不過身為教育工作者,我還是很不齒當低頭族,正課以外幾乎不碰手機,看著學生桌子底下一臺一臺在玩,也只能感到無奈。
iPhone再怎麼好用,如果能回歸人文上的用途,例如讓彼此更貼近,更認識,而不是更疏遠,我覺得這才是重點,許多人談到炫富、面子、追硬體這種現象,我覺得都是人心的孤單造成的錯誤投射。如果有一台好手機,拉進家人朋友的距離,其實怎麼使用,比怎麼買來得太重要了。
那麼各位iPhone使用者,是有『需要』,還是心裡『想要』呢?
之前都想說家裡電腦可光纖上網且沒人跟我搶,出門就是開車代步也沒辦法使用手機,工作的時候更不用說,常常忙到天昏地暗。
但太常逛01的結果就是忍不住想換手機,從NOKIA N82換到IPhone。
以前回家第一件事情就是急著打開電腦上網看看FB、逛01、收信、瀏覽喜歡的網頁、網路購物...一坐下來可能就好幾個小時。
但有了智慧手機後,出門在外忙歸忙,但一有空閒隨時隨地可以更新FB的動態、看新聞,想到事情就
隨手上網查,還有分享手機裡或是網路相簿上的照片。看到新奇的事物隨手一拍就可以上傳分享,
有時候等待一些事情,能趁隙瀏覽一下網頁或玩個小遊戲...
總之回家後不需要急著打開電腦窩在電腦前面,有更多空閒和休息時間陪家人或做其他事情...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