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有感而發之不得預約機制與社會成本(抱怨文,不喜勿入)

神奇的iphone4在上市如此之久後仍然熱賣。最近不斷的看到有版友們在詢問何處可以詢求到可綁約的iphone4,不知有多少人為了一隻手機不斷的打電話,跑門市再不斷的買不到。

針對打電話層面而言
打一通電話,需要的僅僅是一點點的時間與電力傳輸以及一點點的電力損耗,另外再加上客服人員回覆的一點點時間和一點點的通話費。但是如果每個要買的人一天要打20幾家門市電話,這樣所有人加起來為了同一件事件所付出的時間成本,資金成本,以及精神上的消耗究竟有多少呢?社會大眾所付出的代價究竟有多高,沒有人可以知道。

針對跑門市層面而言
每天工作下班,花一點點時間繞一點點小路到自家附近門市(跑大區域門市的人小弟認為應該是少數吧!!因此估且不考慮此狀況)看是否隔天有進貨,有進貨的情境,再當一次早起的鳥兒不一定要蟲吃,因為可能有不睡覺的鳥兒比你還要早。
辛苦工作一天,下班跑門市看進貨,(1)沒進貨則帶著沮喪心情回家去,隔天帶著每腦子進貨進貨進貨踏進公司大門,進公司就想下班,再查進貨(2)有進貨,早上六點起床排隊去,有早早鳥兒已在排,帶著疲備的"身心"踏進公司大門,進公司就想下班,再查進貨(3)有進貨,半夜不睡有代價,我就是那早早鳥,成功入手iphone4,帶著疲備的身體與滿腦子的iphone踏進公司大門。
在上面這三種可能的狀況下,我們造成了什麼?可能有(1)繞路->油的浪費(2)睡不飽->工作效率不彰->公司績效不好->薪資水平下降->消費力減弱->........不小心寫成景氣衰退了XDDD

這些成本真的沒辦法解決嗎?預約制是不是可能可以呢?小弟認為至少不會再這麼多人跑門市打電話了吧~(變成上網靠背排隊要排很久)

以上小弟淺見,純抱怨XDDDD
2011-06-02 4:51 發佈
I don't care不是常掛嘴邊嗎?
....嗯!! 看來"昧有"廣告可以加入新題材了

luckyking wrote:
神奇的iphone4...(恕刪)


你有想過為何無法實現預約制,因為失去信任

誰知道經銷商是否確實依預約順序發放(譬如特權插隊)
當然沒預約特權也能插隊....




amourhsu wrote:
你有想過為何無法實現...(恕刪)


所以中華選擇用逃避的方式,避免名聲被經銷商打壞?

為了不好的經銷商,增加這樣多社會成本,是否太沒有CSR了

這對名聲也不是好事吧!!

真的很好奇他們這個機制設定的理由為何
買iPhone很麻煩, 這我同意. 一個供大於求的產品本來就不好買
預約就真的可解決問題? 我也不認為.

而且用社會成本來當論點就完全是爛新聞媒體似是而非的假正義.

這不是社會成本, 這只是你自己的成本!
而且這些成本都是因為你一定要續約買iPhone, 才要付出的
而你本可選擇不付出

你可以不買, 你可以選擇不續約...但你不肯
還CSR哩, 只為了支iPhone,你都不管自己的工作了, 只會叫別人管什麼CSR?
說實在的, 這些不僅不是社會成本, 還可能是促進消費哩
(油, 電話費, 累了吃東西...)
(至於那串 睡不飽->工作效率不彰->....., 這如果發生...完全怪你自己吧!)
只有一句話

別把自己想的那麼樣的偉大

kenkenken001 wrote:
買iPhone很麻煩...(恕刪)


先感謝這位大大的回應以及不同的見解

做個澄清
我是學生,不是上班族,半夜不睡覺回文是個人習慣與IPHONE無關,所以才以上班工作的情境做表達,因為本人不屬此類。

社會成本不就是指社會有用資源的浪費,因此所有人力資源的浪費不都應該是社會成本之列?因此,我認同大大指出這些現象是個人成本問題,但是我指出的是這些個人成本高漲下所造成的整個社會人力、物力、資本的浪費。
或許大大可能認為行銷手法有效即可,本來就沒有人在考慮社會成本的問題,可是這樣是正確的嗎?就像古老時代的口香糖廣告一句"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造成短期內青少年犯罪大增,這樣的後果不應該避免嗎?


學生就多讀點書會有更全面性的思考邏輯,而不是從"買不到iphone的消費者"角度思考事情。
如果你是蘋果公司,你創造了什麼?
如果你是供應練裡面的一環,你創造了什麼?
如果你是軟體開發商,你創造了什麼?
如果你是消費者,你消費了什麼?

你只想消費端的經濟活動,那往上游想,會見到什麼經濟活動?

一台iPhone的熱賣,可以創造多少就業機會?資本流動?產業的成長?
不看Apple少數研發人員的投入跟屬於80/20的金字塔上面的最大贏家。

蘋果要開Apple Retail Store,要找地,要租金,要裝潢要花錢帶動室內設計的需求
Retail Store要雇用員工,員工數不斷的成長,創造就業機會,經濟成長。

運送iphone要物流,你把物流的運費油費當成社會成本,還是當成經濟的復甦?

到工廠,iphone的需求上來,觸控面板興起,讓原本只能在實驗室的沒有經濟產值的產品,有了應用,可以賣錢,創造了價值。之外,廠房的需求,土建工程,設備工程,人員的招募,帶動經濟了活絡,連成都這非沿海的二線城市都有工作,有了收入。

到消費者,有appstore,有周邊配備,appstore裡面的開發商,因以受惠,有了工作跟收入,周邊配備開發商,因為蘋果產品熱賣,間接讓自己的設計也跟著熱賣而賺錢。

單單一個蘋果產品,當然其他非蘋果的產品也是,熱賣,就都是在創造這個社會的經濟活動;賣的不好,一堆庫存,最後打掉銷毀,這才是可惜的地方。

把蘋果產品換掉,套用在其他品牌都一樣。
這些活動是單純的成本?還是創造另外的產值?
-- Using Numb3rs, we can solve the biggest mysteries we know

AppleDesign wrote:
學生就多讀點書會有更...(恕刪)


謝謝這位大大提醒我應該多讀點書,這位大大可否推薦幾本與此主題相關之書籍做為參考?

不過這位大大是乎誤我的觀點了

我的重點是在於"購買機制"上產生的無謂成本而全盤認定運用在iphone上的成本皆為無謂。

我只想討論預約機制與不預約機制所造成的不同社會現象與社會成本之高低

P.S.01的大大們很愛批評個體嗎?小弟實在無法理解此種行為的目的。不過還是謝謝大大的指教,我的確就是因為書唸得不好才無法就讀世界上的頂尖學校,只能就讀台灣算不錯的學校,受教了。
01 的文章本來就是砲轟版主為樂趣,請版大不用太在意,
沒錯,你點出來的問題很好,"購買機制",不只iphone,
ipad(2),也是一樣,不過也不知道是不是蘋果刻意的行銷
手段,反正就是創造一個感覺,要,你就得配合我蘋果,你想想,
隨便一家蘋果專賣店,你跟他說你要預約,他都不接受,why ?
別的任何3c品牌產品會這樣嗎? 只有蘋果

你一家那麼大的公司,別跟我說你一天能生產多少產品你不知道,
多久能配額多少產品到哪一個國度你不知道,蘋果養的行銷人員都
是腦殘?

批評歸批評,問題是如果你喜歡蘋果的產品,除非他們本身會改,否
則就只能接受他們的方式,這個也是沒辦法的事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