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打算要去讓別的店家直上整套白色外殼,
但...感覺價格高出成本太多,於是上網買了一套,自己DIY
看著youtube的教學先拆過一次,第一次拆就拆了一小時,裝回去又是一小時,
為了怕把排線後面的膠給弄髒,全程都戴著手術用的手套,組裝手感實在難抓啊...
不過看來在建築系做了一堆模型的手在這裡也行得通,
真不知道富士康是如何快速生產的...

訂貨後三天,東西到了,就直接換上


沒有縫隙了,因為在鎖前殼的時候有預加應力........................其實只是壓得很緊再鎖

耳機孔模組是我覺得最難換的地方,要把排線折得整整齊齊不容易


蘋果的設計算是很用心,這些都是看不太到、卻會增加生產成本的地方

要是沒有加減號就好了

要拍出鏡頭的藍光整個搞很久

一個設計很強的朋友:這縫好有設計感!
iPhone4發表前幾位網友:這縫......敗筆啊!
大家的意見真是有趣



打開螢幕看圖



最後兩張,看起來像開箱,不過我想大家都心知肚明盒子上印的是什麼顏色的機子


題外話:
從Apple的產品可以看得出來他們慣用減法設計原則,
其他大品牌在進行工業設計時絕對有製造出這種東西的本事,
一切都是設計取向的問題,
有的廠商在設計上走保守路線,自然是希望消費者不必去記怎麼打開某功能,直接多做個必要的按鈕就好,
就像NOKIA的通話和掛斷鍵一樣,那像Apple走的就是比較前衛的路線,
所以我覺得,去酸別家產品做得比蘋果難看是很沒意義又幼稚的事情,
我相信他是一個讓你拿在手上會有格調的品牌,
但若優越感是靠詆毀別人而得,那Apple不會提高你的格調,而是你在貶損Apple的格調;
話說回來,我拿iPhone、用MBP做網頁設計,但我也挺欣賞Windows Phone7的UI,
學校在訓練設計的過程通常很講究概念,如果只是好看的話其實得分反而很低,
因為對只要有點sense的人來說,要做出好看的東西其實不難,甚至是可以訓練出來的,
因此追求蘊含在其中的意涵變成設計界的重點,
很好奇若要Jonathan Ive講解一下Apple產品的設計概念,他會怎麼講...
Jonathan Ive的個人頁面
而且,這個蘋果的首席設計師網頁用flash做哦...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