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好,近來論壇上的砲火似乎有減弱一些些XD,那麼我斗膽再來分享一些心得。
這一篇文章會有點長,又沒有圖,希望大家有空閒時間再看吧XD
說到擁有iPhone之前,其實跟很多人差不多,就是常常瀏覽Mobile01和兩大介紹手機的網站,看的廠牌不外乎Nokia、Sony Ericsson,而Samsung偶而也會看一下,還有HTC也會看。至於換過幾隻手機,其實數不太出來,因為太多了。
曾經在Sony Ericsson載浮載沉蠻久的,曾經很開心,也曾經很盲目,當Walkman手機首發W800i出現的時候,我和老哥都相繼入手,用得很開心,畢竟那個時候用手機聽音樂還不算相當普及,就連記憶卡的容量都還有很多用MB為單位的,螢幕1.8吋在當時就已經很滿意了。
後來在W850i的消息放出之後,更是讓我為之瘋狂的苦等多時,然後在終於上市的那幾天搶先發了開箱文與詳細的外觀與介面心得,那大概算是我在SE的巔峰了,而W850i,在我手上服役了超過1年以上,代表那真是一支不可多得的經典手機,為它所發的文章大概有七八篇以上,前前後後甚至換過3支W850i,有黑色也有白色,有點誇張(因為換了新手機還是用不慣)。
直到2007年,第一代iPhone發表上市了。
我興趣缺缺。
第一個原因是我覺得Apple的東西很遙不可及,再來就是我對於全觸控的操作方式感到有點懷疑,雖然那個時候看了很多相關影片,例如一些多點觸控放大縮小啦、看照片滑來滑去啦、卷軸上下拖曳滾動啦,這些在當時不要說手機,就連電腦上都不太有看過類似的操作方式,所以感覺相當陌生,不太敢貿然嘗試,再加上有很多自己使用手機常會用的功能都不支援,像是A2DP、藍牙傳檔案(or照片)等等,讓我後來有一陣子連觀望都懶。
而Nokia在後來推出許多經典好機,像是N73、N95-8GB、N82....等等,其中N95-8GB就在我手上也服役了超過1年以上,也換過一次全新的,N95-8GB除了USB傳輸速度慢到太誇張之外,其餘真的沒啥缺點,用過都說讚!當時個人認為幾乎可以算是S60 3rd幾乎到巔峰的時期了。當時的我,把Symbian Sign認證這個玩意兒研究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自由化、改字體、裝模擬器...等等,甚至也發了不少教學文章,現在想一想,當時確實很熱血(笑)。
2008年後期,我也嘗試過HTC,當時挺著一股熱血嚐試了HTC-Dimand,鑽石機。
WM系統對我來說很陌生,會衝Dimand有一半是因為外型,入手後想找一些軟體,爬了很多文章,研究了一整天下來的結果,感覺比S60要難學習,資源的找尋也不太簡單,而且那耗電的速度比我想像快太多了,於是,我入手的隔天就處理了它,以新機價的95折賣出,然後重新入手N95-8GB(就是第二支)。
後來就繼續快樂的用著N95-8GB,覺得S60真是我的天堂。
接著記得是2008年第四季吧?我們經典的5800XM消息放出了,那時也參加了Nokia與01所辦的體驗會,有幸帶回了一支5800XM實機作測試,體驗一週的時間,由於S60 5th對照3rd來說也真的改變很多,在那個時候我對於全觸控的手機才終於有了更進一步的想法,或許我可以習慣它?
然後當然就是入手了5800XM,也因為Nokia的Ovi Store才推出不久,所以又開始了Symbian Sign找軟體、簽證、自由化的日子....雖然麻煩,但是畢竟曾經樂在其中,所以也算是得心應手。
一直到5800XM服役之後,我都還沒有真正在我眼前看過iPhone、iPhone 3G實機,更不用說操作了。
使用5800約兩個月之後,2009年的1月左右,我一如往常的在捷運上,偶然看見了有人拿著iPhone 3G在使用,稍微去瞄了一下,當時那個人應該是在看通訊錄,我看他上下滑來滑去的,那畫面滑順的程度,不禁讓我大感好奇也覺得很心動。
後來考慮了一個星期(瘋狂爬文的一星期),最後決定入手iPhone 3G(當時是買空機),當時是想,如果用不習慣,大不了再換回5800XM.....哈哈。
於是,2009年1月,我開始了iPhone的故事。
常常在討論區聽到【後悔太晚入手iPhone了!】之類的云云,我個人是覺得還好,因為從前那些經典手機所帶給自己的娛樂與日常生活的幫助一點也不少,如今只是我願意去嘗試一個新的系統,新的操作方式,甚至是.....一個新的廠商,Apple。
使用了iPhone 3G一個月之後,我發現自己很少再去看Nokia版、SE版以及HTC版。
我到AppStore找尋新的軟體,免費的也好,付費的也好,不時關注很多新上市的軟體、遊戲介紹。而我不用信用卡,曾經買過iTunes gift card,20美金沒多久就用光了,所以我去找了永豐銀行的酷幣卡(Gift卡),填上資料後發現可以在AppStore使用(限台灣帳號),也為此寫過了一篇文章去介紹給大家,造成了不錯的迴響,可惜現在該卡已經停售,聽說在改版成IC卡中,有興趣但還未入手的朋友可以爬一爬站上的文章,或是Google一下,還是有很多銀行的VISA金融卡可以用的喔!
一個月後我也開始研究JB的方式,經過了許多跌跌撞撞的情況,像是白蘋果、死當、iTunes誤升級無法支援舊iPhone韌體...等等的困境,也經由01與友站(iPhone4.TW)的資訊解決了我的問題,順利、也熟練了JB與自救的過程之後,於是乎我便開始每天關注著AppStore與Cydia這兩個軟體王國,也入手了人人稱讚的iAcces輸入法。
接下來的日子,我只能說,蘋果毒性越來越猛烈XD
當然Android也開始蓬勃發展,所以我也一樣對於Android有著蠻高度的興趣,在HTC-Magic上市時,也曾經借了一台來與iPhone 3G做了一番比較。
2009年6月,iPhone 3Gs出現了,外型一點都沒變,但是依舊吸引了我的目光。
速度變快,加了錄影,Ram多了128MB變成256MB,有沒有差?當然有差,而且差多了。同年的8月底,台灣中華電信上市,我在九月中旬入手了iPhone 3Gs - 32GB。在這之後的體驗又更上了一層樓,就因為速度。後來呢,像是TV-out傳輸線、In-Ear Headphones(Apple原廠耳道式耳機)、通用底座(Universal Dock)也都相繼入手,甚至還入手了一台Airport Extreme無線基地台。
該死的是,後來出現了全新的iMac 21.5與27,我曾經在很久以前看過朋友的iMac 24,對於那大螢幕與順暢的操作大為喜愛,但是也是覺得會不習慣,而沒有再多做研究或爬文,可是一直到2010年2月之前,這擁有iPhone的一年多當中,不知去了多少次台北威秀影城旁邊的Studio A,對於Apple的產品是又愛又恨,也摸過了不少次的iMac、Magic Mouse等等,對那IPS的顯示畫面始終目不轉睛XD。
2010年2月8日,公司年終獎金發放的時候,最後一道防線終於被徹底擊潰.....
我去找了01上在Apple賣場工作的朋友,入手了我的第一台Mac:iMac 27。
然後就是充滿蘋果的生活了。
對於手機,對於Nokia,對於Sony Ericsson,對於Android,我依然有在關注著發展,但是關注Android系統發展的比例高於前面兩者很多,只能說,時代一直都在進步當中,未來會如何,我們都不知道。Nokia與Sony Ericsson是不是陷入了困境?Apple的iOS與各式各樣的iDevice會不會普及到我們難以想像的地步?無論如何,我想最後獲勝的都是消費者,因為我們要一個簡單方便的生活方式。
我還沒有入手iPad,還沒有入手MacBook Pro,但那至少都會是近幾年的目標。
而我親愛的老婆,從一個普通的PC使用者,現在是iPhone 3GS + iMac 21.5。
喔對了,忘了說,2010年9月17日,我換了iPhone 4。
by LuLu總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