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終於收到了一個跟平常不一樣的包裹! 我的新電話到啦!!
馬上班也不上了 (其實還是跟經理吃完午飯), 就直奔回家~
包裝簡單, 但是感覺得出來它的用心, 盒子質感不錯, 而且還挺厚的.

亮亮的iPhone 4在發亮中.

很乾淨, 有灰塵很容易看得出來.

團體照, 充電器插頭, 耳機線, USB傳輸線, 說明書

天下第一針! 很像縫衣服幫忙穿線的那個東西.

其實很想照這張相片很久了! 一代Nano (1GB) v.s. iPhone 4 (32GB)

我覺得造型很像, 銀框, 亮黑面.


不過一個是在頭頂開孔, 一個是底部開孔 (耳機孔).

以前開箱都沒有玩過這個, 疊疊樂.

謝謝觀看.
PS: 其實本來回家下個iTune把iPhone activate一下就要回公司了, 結果就順便升級OS, 漫長的等待就讓我把這篇先打出來了.
-----------------------------------------------------------------------------------------------
8/15 更新
剛拿到iPhone之後, 還沒來的及處裡"保護措施", 所以只能用這樣東西代替了....



棉套保護作用很好, 夠厚, 只是稍為大了點, 不過這也是沒辦法的事, 因為PSP Go 是比 iPhone肥, 儘管他們外型是有類似的地方.






跟PSP Go借了兩天的屋子終得歸還, 所以就又花錢買了螢幕保護貼和保護殼.
好貴的保護貼, 好貴的殼..... 希望他們能夠好好的做到他們該做的事情.
保護貼 - Cygnett Optic Clear Anti-glare screen protectors, 正面三張, 背面一張, 另外還有棉布和一張硬卡 (刮氣泡用)
手機殼 - Speck Candy Shell

重點來了, Made in Taiwan.

孔都對的很準, 按鈕都是橡皮製的, 如果是金屬就更好了 (Apple原廠的好像就是金屬, 不過還沒寄到)

完全不會檔到傳輸線孔, 喇叭孔.

側面的靜音開關和調整音量的按鍵. 因為這個殼有點厚度, 有留一點點指甲的人會比較方便"摳"到這個靜音開關.

按起來要稍微大力點, 不過還是有明顯的回饋感.

通通裝上去吧.

四個角落都有強壯的"支架".

殼子的背面採用黑亮面的設計, 我還蠻喜歡這一點的. 不過我相信應該很快就花了.

鏡頭孔和閃光燈都對的很準.

最後.....新手的我想請教個位高手, 我貼完保護貼之後, 在聽筒的下方有一條氣泡, 但是我怎麼刮都刮不掉, 想請問該如何處理? 謝謝.

------------------------------------------------------------------------------------------------
9/10 更新
剛拿到iPhone之後就上網下載了free case App.
經過好幾個禮拜的等待終於收到了!
DHL到澳洲, 不懂為什麼透過New Zealand.

一層塑膠袋包著, 目前看過Apple最簡陋的包法吧, 不過...就一個殼子而已, 無所謂啦~

包裝的也還算可以, 閃亮亮的蘋果logo在正上方.


包裝的背面, 簡單的安裝說明, 以及顯示了產地.

外框其實是可以凹的, 並不完全是硬的, 是有彈性的塑膠, 大小聲音量控制是用銀色的按鈕, 質感很好, 跟iPhone4 本身的音量控制鍵差不多.

頂端的Power鍵, 跟音量控制鍵是同樣的銀色材質.

接觸到桌面的那一圈是軟塑膠, 外面一圈則用亮面處理.



準備開始換新家. 可以很明顯得看到兩個殼的差異性, 大小, 以及厚度, 保護性當然也不一樣.

很簡單就可以裝上去, 比我之前那個殼好裝太多了, 之前那個殼要很大力的擠進去, 這個新的則比較像是套上去的.

正面可以看到, 密合度相當的好.


靜音開關可以很簡單的就碰到.

頂部音圓孔也很準.

底部傳輸孔和喇叭, 收音孔.

整個就比之前裝的殼還要小了一圈, 扁了許多, 恢復了iPhone應該有的感覺.

感謝舊的殼好好的保護了iPhone, 背面已經有許多刮痕.

感想:
這個新殼讓我覺得我的iPhone變瘦了! 質感有增加, 不再是一個大磚塊了.
不過少掉了背面的保護, 以及沒有了保護殼的應有硬度(舊的殼本身就像一個大盒子一樣整個包住了電話), 保護能力下降了.
放在平面的桌上, iPhone並不會接觸到桌面, 因為四周的軟橡膠比較凸出一點點, 這個我還挺欣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