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投資的角度來看

http://cn.wsj.com/big5/20100428/roi082718.asp?source=mostpopular

2010年04月28日08:26
蘋果股東不應太得意的七大原因

蘋果公司(Apple)的投資者們感覺志得意滿﹐這可以理解。畢竟﹐又一個季度的強勁業績﹐讓蘋果的股價漲到了新的歷史最高﹐而iPad似乎也取得了成功。這家公司不論幹什麼﹐似乎都能點石成金。

想方設法地享受這個時刻吧﹐但不要忘乎所以。如果你是蘋果公司的股東﹐下面就是七件需要關注的事情﹐以及一條可以採取的措施。

蘋果公司CEO喬布斯1.蘋果很好﹐但也不是其股價反映的那樣好﹐只不過是因為競爭對手太差。諾基亞(Nokia)、微軟(Microsoft)、三星(Samsung)、Palm﹐從智能手機到互聯網平板機再到電腦﹐很難相信這麼多大公司都做得一塌糊塗。而且它們犯下的大部分錯誤都如此明顯﹐比如把用戶界面搞得很差。前些天我買了一部不是iPod的MP3﹐機子很不錯﹐只是呢﹐要在上面定制播放次序幾乎是不可能的。

只要競爭對手們的表現就這個樣子﹐蘋果公司就會繼續勝出﹐但其成功更多地不是緣於它自己的本事﹐而是其他人的無能。而這又是你無法控制的一種情況。

2.對蘋果的審美疲勞。有什麼比媒體對新產品iPad的報道更加荒謬的嗎?不過是一家電腦公司推出了一款新電腦而已﹐《時代》(Time)和《新聞週刊》(Newsweek)卻把它放上了封面﹐全是弗萊(Stephen Fry)之流寫的馬屁文章。很多人肯定已經厭煩了這種表演。潮流有來也有去﹐蘋果公司是不是已經曝光過度了?照目前的架勢﹐喬布斯(Steve Jobs)連他的舊內褲都可以冠個iPants的名字出售﹐要價200美元一條﹐蘋果信徒肯定也會在當地的蘋果專賣店裡排隊購買。如果這股狂熱能夠維持下去﹐那將會開人類歷史之先河。

3.高企的股價。蘋果的股價在一年以來翻了一倍多﹐達到現在的260美元。業餘投資者說:“它在上漲。”這是現在時。嚴肅投資者更準確地說:“它已經上漲。”過去時。但沒人知道將來怎樣。而且股價漲得越高﹐其吸引力就越低。蘋果公司現在的市值是其年度現金流的20倍﹐是年度銷售收入的5.5倍﹐整個公司的市值為2,350億美元﹐高於索尼、Research In Motion、戴爾(Dell)、摩托羅拉(Motorola)、諾基亞、宏達國際(HTC)、晟碟(SanDisk)和Palm的市值──的總和﹐這一點這非常值得注意。

4.喬布斯的自負。我不關心他是個多大的天才﹐畢竟人無完人。但喬布斯受到了過分的吹捧﹐而他自己似乎也不怎麼謙虛。總之﹐如果他犯了錯﹐誰來阻止他?一個很小但很有警示性的例子是:蘋果iPhone針對商業用戶的銷售未能大幅提升﹐一個原因就在於喬布斯不知為什麼就不喜歡有鍵盤。從商業上來說﹐不帶鍵盤是沒有道理的﹐是一個愚蠢而不必要的錯誤。

5.手機網絡運營商。手機網絡運營商們什麼時候會不再做虧本生意?目前它們支付了每部新iPhone的大部分成本﹐數據套餐的收費也非常低廉。這對用戶和蘋果公司來說都是好事﹐對運營商來說則不然。iPhone的數據使用量相當大﹐並佔用了大量通話時間﹐而運營商開始變得更加強硬的可能性始終存在。Verizon三年前把iPhone的美國運營權輸給了美國電話電報公司(AT&T)﹐但現在似乎也沒有因此而出現了什麼困難﹐其投資者獲得的回報也不比AT&T的投資者差。在沒有iPhone的情況下﹐Verizon的數據流量照樣實現了20%的躍升。

6.當蘋果成為老大。隨著競爭對手一次次輸掉﹐蘋果正開始在手機、遊戲、音樂、媒體等多個行業佔據主導地位。在電子書閱讀器領域﹐現在它似乎也想佔據支配性地位。但是﹐如果說奧萊塔(Ken Auletta)在最新一期《紐約客》雜志(New Yorker)中所述無誤的話﹐蘋果打敗亞馬遜(Amazon)的策略就是同圖書出版商結盟﹐而這對消費者來說﹐或許意味著要付出更加高昂的書價。在這種情況下﹐消費者們會怎樣反應?蘋果公司“友好”、反叛的形象會受到什麼影響?當你是世界市值第三的公司時﹐不管怎麼說﹐你是不可能再扮演弱者的。蘋果的市值已經超過通用電氣(General Electric)、沃爾瑪(Wal-Mart)、雪佛龍(Chevron)和寶潔(Procter & Gamble)﹐幾乎與微軟持平。在某種程度上﹐它給人的感覺開始像其曾經貶斥的“老大哥”﹐甚至有可能像又一家微軟。

7.喬布斯的健康。這是一個“令人不快”的問題﹐但蘋果公司的拉拉隊們不應左右逢源。不能一方面把喬布斯吹捧成一位具有遠見卓識的天才、世界最卓越的CEO﹐另一方面又說﹐三年後喬布斯是否仍然主持公司的運營對股東絲毫沒有影響。喬布斯做肝臟移植手術距今只有一年﹐而投資者很難覺得自己是把所有相關信息都清晰、及時地瞭解到了。我們都希望喬布斯身體健康﹐壽比南山﹐但他看起來仍然瘦得讓人擔心。這是投資者應當關注的一個事情。

上述問題中﹐一些問題有可能很快就變成麻煩﹐其他問題如果要出現的話﹐則需要待以更長的時日。但如果你是一位不安的蘋果投資者﹐你準備採取什麼樣的替代措施?當然你可以出售一些股票落袋為安﹐但如果你還不想棄蘋果這趟列車而去﹐這裡有另外一個主意。你可以買一些看跌期權。如果蘋果股價下跌﹐這些期權會給你帶來回報。也就是說﹐你可以用19美元的價格買進執行價為200美元的看跌期權合約﹐到期時間在2012年1月。這種期權將把你賣出股票的最低價控制在200美元﹐而如果蘋果股價繼續攀升﹐你所有的損失一共也就是那19美元。

Brett Arends

(編者按:本文作者Brett Arends是《華爾街日報》網絡版專欄作家﹐他的專欄《投資回報》幫助投資者分析最新時事並做出相應投資決定。)
2010-04-29 14:45 發佈
文章關鍵字 角度
難得坐到沙發

~~

說千百萬個理由,也沒辦法阻止投資人的信心,因為"漲"這個信念,讓蘋果越漲越大


=============================

蘋果已經變成信仰了,而不只是蘋果本身而已。

=============================
1: 沒有哪一家股東該[太得意], 因為股票本就有起有落, 不管你是哪一家
2: 主筆者搞不清楚他的角色,
[從商業上來說﹐不帶鍵盤是沒有道理的﹐是一個愚蠢而不必要的錯誤。]
請問他有什麼credit及能力來支援這個奇怪的產品判斷呢? 就因為他不愛?
3: Apple真的做爛了, 大家就換別家手機; 股價垮了?
這邊都是apple消費者, 不是apple股東, 丟錯地方了!
4:[不少媒體對iPad的吹捧過多]...嗯...他不是在做投資建議嗎? 怎麼加上一堆個人喜惡?
華爾街日報網絡版專欄的水準原來如此啊...應該就相當中時布落格吧..良莠不齊!
Brett Arends wrote:
1.蘋果很好,是因為競爭對手太差。


It's software, stupid.
這句話簡單明瞭,可是問題是真正能做得到的人有多少?

這些「競爭對手」的問題不是他們「太差」,
而是他們腦子轉不過來,太習慣以「硬體製造商」的角度來解決問題。
在他提到的這些「競爭對手」裡面唯一還有點系統概念的只有 SONY,
可 SONY 的「系統」...就別提了。

Brett Arends wrote:
2.對蘋果的審美疲勞。


這和股市有什麼關連?

Brett Arends wrote:
3.高企的股價。


OK,這段算是有內容的股市分析。
資料正不正確、分析合不合裡不論。

Brett Arends wrote:
4.喬布斯的自負。


同上,這和股市有什麼關連?
進行投資分析忌諱把個人的好惡套入,
這個作者很漂亮的徹底違反這個原則。

Brett Arends wrote:
5.手機網絡運營商。手機網絡運營商們什麼時候會不再做虧本生意?


請問手機網「絡」營運商們什麼時候做過虧本生意?
「羊毛出在羊身上」這句話不曉得這個阿豆仔懂不懂?

iPhone 數據流量在「智慧型手機」市場中是老大,
但是在整體「行動數據裝置」市場中能佔有多少比例?
在這些電信營運商的整體營業額中又佔有多少比例?
光靠個 iPhone 就能左右營運商的營業額,作者認為讀者全都沒有思考能力嗎?

基本上這是個很有趣的經濟學議題,可以深入研究分析。
但是作者這樣沒頭沒腦根本沒任何根據就搞出這樣的「假設性結論」,
這是一本歷史悠久的刊物的記者該有的行為嗎?

Brett Arends wrote:
6.當蘋果成為老大。


又是一個假設性結論。
就算這件事真的發生,股市投資人有什麼好擔心的嗎?

Brett Arends wrote:
7.喬布斯的健康。


我想作者應該也是受過正規教育的成年人,應該了解沒有人能永生不朽這個道理。
重要的是期望 Jobs 能妥善安排接班事宜,而不是期望他能長命百歲。

所以看完整篇,唯一和「投資分析」有關的只有一點,而且是特別短的一點;
而這一點,任何一個外行投資分析師都會告訴你:「在 xxx 點可能會有獲利了結賣壓」。
全文其他部分,全都是「為何我(Brett Arends)不爽 Apple」的分析文。
本身就是軟體工程師…

說真的,那些說什麼 "使用者介面用好就會大賣的人" 真的是點到重點…

(Wii / iPhone 的 Multi-touch / 滑鼠 / etc)

但他們也都低估了這一個看起來簡單的問題,為什麼每個大廠都作不大到…

大多數的軟體,設計都是 "功能導向" 而不是 "介面導向"… (i.e. 我要有 xxx 功能,硬體要 xxx 規格)

作出來的東西,到底好不好用,說真的,project manager 跟工程師本身根本感覺不出來;因為這些人整天面對著他們的程式,對他們來說,要開音樂 "很簡單啊,就先 XXX,再 YYY,再 ZZZ,最後再 WWW,音樂就出來了…"

但這是因為他們對程式流程怎操作很清楚,所以自然很了解怎作… (加上這些人都是工程背景,看別人作的程式,就算介面爛,還是會覺得 "滿好用的啊,就 XXX,再 YYY,再 ZZZ,最後再 WWW,音樂就出來了…" = =)

要他們 為一個對沒接觸過他們程式的使用者設身處地的 設計軟體,這是很困難的…

---

之前有過個例子,說工程師設計 mp3 player,歌曲排列的方式,預設只有 "字母" 排法… (因為這是對工程師來說,最直覺的作法,但不一對是對使用者來說,最直覺的作法 = =)

---

而 Apple 的強處,不過就是他們有聽使用者真的想要什麼,並作 "prioritize" 的動作,把使用者 最想要 的東西 加進來… (i.e. 大家都在吵說要多工,就看 *為什麼* 大家會要多工的功能?是因為想在開用別的程式的時候,還可以聽背景音樂,所以就開放這個背景音樂的功能就好,沒開放真的多工)

---

至於 對 商業 使用者 來說,沒鍵盤不好用… 嗯,我只能說,有一好沒兩好… 把一個特定族群作好,作到變成像 apple fans 那樣的死忠,也是一個很不錯的商業策略… (同事們大多有2台手機,一台 BB,商業用… 一台 iPhone,中午休息 / 下班玩樂用)

商業使用者?大可推另種新機,再拼,沒必要 compromise 娛樂性 / 商業用便利性…
啊當然沒有人敢確定某支股票會一直漲下去,
如果確定的話,大家都把財產拿來買某支股票
就好啦?
ulyssesric wrote:

所以看完整篇,唯一和「投資分析」有關的只有一點,而且是特別短的一點;
而這一點,任何一個外行投資分析師都會告訴你:「在 xxx 點可能會有獲利了結賣壓」。
全文其他部分,全都是「為何我(Brett Arends)不爽 Apple」的分析文。


諷刺的是標題還是「以投資的角度來看」

七點有六點都是個人喜好問題...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