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

iPhone 6s 最革新重點功能:3D Touch,你懂嗎?

我覺得噱頭成分比較多吧@@
誰能輕易使用按壓的三種力道~覺得使用上也不會有太大幫助
比方說常按訊息可以看訊息內容,一般不是點進去就能看了嗎
覺得幫助不大耶
主要還是看使用者習慣啦~哈哈

shawn84327 wrote:
我覺得噱頭成分比較...(恕刪)


你有用過嗎?

Apple Watch的Force Touch你有用過嗎?

看到各位版友的討論

我也有看畢官方的介紹短片

我知道, 3D Touch 是跟 長按, 是不同

但官方的介紹短片內, 相比測量壓力分別,

給人的感覺, 還是 長按 的感覺較重

短片內的中文字幕描述, 也是用 輕按 長按, 去表達

畫面上, 也是有這感覺, 相比壓力, 時間長短好像跟有感.....

是官方的介紹短片問題, 還是實際操作也是這樣呢?
Bruce 李 wrote:
w

沒辦法⋯

一堆人只侷限在"現在"的使用方式

都不會看未來的發展性

就如指紋辨識,當初也是一堆人認為只能拿來解鎖手機

不知道還能用在替代app store密碼、付款等等⋯,說不定以後更多

別說台灣還不支援蘋果派,現在大多就卡在金管會那邊

等台灣開通一堆台灣人知道好用之處。

3D Touch我認為很有前途!



為啥很多人都還沒用過,就跟先知一樣

難不成是未來人?...(恕刪)


說到touch ID是真的很方便,但是Apple 真的已經完全利用了嗎?

重新開機要輸密碼
重新開機之後App store第一次還是需要密碼
有事沒事跳出的需求輸入密碼

為什麼?不是說touch ID是絕對安全的嗎?怎麼還需要輸入密碼?不應該是password free了嗎?

有人知道為什麼嗎?
a3619453 wrote:
不要再搞錯了...按著不放跟有感壓的觸控是兩碼子事,上面那位PS已經解釋跟舉例講得很清楚了
iPhone從2007年以來就有壓著不放才會出現的選單,例如壓著圖片可以選擇儲存或複製圖片、壓著電話號碼可以選擇要複製還是要撥號..等
2008年上市的Android有這功能我並不意外(恕刪)



嗯,我舉的手機並不是android的
可能等i7重新定義沒有按鍵的手機時,你才會知道我說的是哪一隻,
而該手機有它自己的方式,跟3D touch是一樣的功用
展示的方式不同
它是直接螢幕任何地方下拉,就可以拖曳出3d touch這些選項,
不需要搞噱頭,也不用增加厚度

特殊用途上我承認3D touch或許有他的用處(前面有網友說)
在螢幕操作上,I don't think so..


我說清楚一點好了,我看過影片之後較細的看法
在影片中試範的照片開啟,
輕重壓(假設重量是3g)->圖片放大,但沒全螢幕
再重壓(假設重量是9g)->圖片開滿全螢幕

如果說3D touch的用途上,我理解的是
我想要直接全螢幕,所以直接壓9g的重量,就會直接全螢幕

這個在影片中並沒有展示,要請用過的大大試試看
分享一下
PS.我很好奇,如果有3個or以上重壓,使用者可以壓的準確嗎??
結果其實只是把選單分2個層次按出來而已(會不會把它講的太鳥)

而這些東西,在長按的選單上其實也可以選->放大跟全螢幕
我認為apple用3D touch只是要對應大螢幕時
無法一手操作時想出來的方式(不敢打臉home鍵)
->壓2下home鍵太蠢了,這是新的方式..

而apple的確為了這件事想盡辦法對應,
這是不可否認,也是有目共睹



看有在用的人覺得方便,是不是大部份都是大螢幕上
或者其他原因(其實原本就不好操作)->我可能會被拖走...
細分4吋,4.7吋,大螢幕(5.5以上含平板)的人來分享比較準確囉
三直三現阿阿阿...
以影片來說,傳統的"輕觸"和新的"輕按",應該很容易分辨,
比較難的是"輕按"和"重按",所以影片中幾個看似第二段的
功能,幾乎都是先出現輕按的功能後,再施加更大的壓力來
告訴手機你要更深入,這樣就不會搞錯了。

這東西有時不會與按的時間有關,例如展示中,桌面app icon
跳出的捷徑,就是稍微用力按一下就出現。
有時與放開的時間有關,例如展示中的郵件,應該是輕按時
就開始執行,但是要按著不放,待功能執行後,後續才可以
重按。

總之配法會有很多種,apple大概已經定義了一些在新版的
Xcode,但要不要弄其他更複雜的操控,就看開發商他們。

papasi wrote:
我說清楚一點好了,我看過影片之後較細的看法
在影片中試範的照片開啟,
輕重壓(假設重量是3g)->圖片放大,但沒全螢幕
再重壓(假設重量是9g)->圖片開滿全螢幕

如果說3D touch的用途上,我理解的是
我想要直接全螢幕,所以直接壓9g的重量,就會直接全螢幕...(恕刪)

其實啊....你要直接全螢幕,就不要管什麼3D touch了,直接
按照以往的操作方式,輕觸就是了啊!
這個用力變全螢幕的功能,是因為前面你已經用輕觸來預覽了
,而且預覽必須一直壓著,放開就停止預覽,所以這裏你可以
用更重的壓力,去告訴手機你要進入。
所以我猜只要更重到一定程度就行,是相對的,而不是一個絕對
的9g。
這個壓按功能其實在apple watch已經初步使用過了,但較陽春,
只是force touch而已。
所以使用過apple watch的人,看到這發表會內容,大概能理解,
我自己也是正在使用apple watch的人。
個人覺得,這一定會改變手機使用方式,簡化更多手機操作步驟,
且看起來目前暫時只有6s做得到了。
讓我們拭目以待,看接著哪家會抄襲了!

force touch壓按出現第二層功能時,手指會有回饋感,跟長按是完全不同的,
3d touch的介紹形容是差不多的意思,這種指尖的回饋感很多人還沒感受到,
所以有人會誤以為像長按那樣的的功能。
惡魔推銷員 wrote:
其實啊....你要直接全螢幕,就不要管什麼3D touch了,直接
按照以往的操作方式,輕觸就是了啊!
這個用力變全螢幕的功能,是因為前面你已經用輕觸來預覽了
,而且預覽必須一直壓著,放開就停止預覽,所以這裏你可以
用更重的壓力,去告訴手機你要進入。
所以我猜只要更重到一定程度就行,是相對的,而不是一個絕對
的9g。
.(恕刪)



嗯,用 數字g 比較容易說明(重新再看一次本樓->是用接觸面積阿)
主要是要說,如果層次多設幾道,
實用性上的困難會更多
所以我猜想3層以上可能就會不適合使用(以現有想的到的來說)


至於你的說明,正是我看完影片想更深入瞭解的->應用面..
如果是有step by step來操作
而不是可以跳步驟的簡易操作
其實就跟選單一樣的使用方式,

那最終的結果,就是我猜想的->fo i7無home鍵的設計
先讓使用者習慣這樣的操作方式

每一家開發的方式不同,就看使用者的感受如何了..
papasi wrote:嗯,用 數字g 比較容易說明(重新再看一次本樓->是用接觸面積阿)
主要是要說,如果層次多設幾道,
實用性上的困難會更多
所以我猜想3層以上可能就會不適合使用(以現有想的到的來說)...(恕刪)

用接觸面積來判斷,我想是不太實際的,因為變數太多了。
用哪隻手指,用什麼姿勢操作,是不是本人操作,甚至當天心情如何....XD
這些都會影響接觸面積。

papasi wrote:
至於你的說明,正是我看完影片想更深入瞭解的->應用面..
如果是有step by step來操作
而不是可以跳步驟的簡易操作
其實就跟選單一樣的使用方式...(恕刪)

不一定是step by step,例如桌面icon那邊,demo是直接用一點力按下去
,第一時間就跳出選單,這不需要等待,不需要一步步來,而是直接一步
到位。
郵件那邊預覽再跳進入,才會需要用step by step的方式。

所以說多了這3D Touch,會有很多種不同搭配方法,Apple有定義一些,
而App本身要怎麼設計,要用apple定義的方式,或自己調整,就看app
開發商了。

Homo sapiens wrote:
andriod引進虛擬按鍵解決了這問題好久了 蘋果現在才打算靠3D Touch來解決.....

只能說會行銷就是不一樣......一般人根本沒注意到 這類的功能Android有很久了


android的虛擬鍵如果可以解決,就不會有3D touch

有沒有看到蘋果的介紹影片,手指都不用離開螢幕就有不同的功能出來,輕按、重按,手指都沒離開螢幕

就像touch ID一樣好用

另外,這不是單單教一個選單出來而已,他是直接可以有不同功能,例如輕按是選取、重按可以直接預覽

  • 1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2)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