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可以罵人,你應該先針對你那個『竹xxxx』道歉
二、不應當批評消費者的消費行為,至於廠商的營銷策略(或是維修商的、經銷商的),則是可以公論喔。
您仔細看看其他人的回應,針對第一點的居多,至於銷量﹍,那不是小弟關心的重點。
-----------------------
庫存多寡,那是廠商的策略問題,或許是蘋果硬逼中華一定一次要吃這樣多,也或許是種花高層樂觀的估計這樣多。事實我們並不知道,您片面的這樣作結論,有失公允。
毛利高低問題。毛利到底多少您並沒有說,種花賣出一支之後,後續的服務要多少費用、廣告費用、與蘋果還有沒有拆帳、庫存、零件等等,這些也都要一起評估在內。
而且,有一點您一定沒有想到。如同蘋果這樣的大廠,他們銷售東西一定有所謂的『全球策略』。也就是說,每個國家加以匯率因素之後,售價絕對要『差不多』,除去某些重點國家(如美國)以外。倘若,種花店經銷iphone之後,發現蘋果內定給種花的毛利頗高,因而良心發現,特別賣的非常便宜﹍,那後續會有啥狀況,相信您也可以猜到吧。
當然,這塊是可以討論的。
--------------------
說道您很強調的庫存多寡。
大家記憶猶新『華碩』去年嚴重虧損,原因是錯估市場景氣,備了一堆小筆電的庫存。這檔事情仍有印象吧?
所以,也要因此批評華碩高層,或是看到新聞之後仍舊買華碩筆電的人是『xx』麼?
以這樣的方式來作評判,那是嘴泡。
--------------------
賣的數量多就是『王道』?
倘若這樣,那許多手機大廠都可以關門,因為真正的王道是中國山寨機。銷售量大、研發成本低,而且無須事後責任呢!
倘若真要這樣比較,蘋果評介『單一款』手機,便做到佔有率 1% FLICKR相片上傳率 第一名
也無須高興,因為那比不過銷售量的關卡呢!請問,是這樣麼?
cklee wrote:
我買了之後,身邊同事朋友一週之內被我勸敗了五隻16G黑色,
另三位正績極談條件中,都是中華的而且都謝絕JB。
賣不好?難道我住火星嗎?還是我的生活圈比較異類?
常常看到有人以個人的經驗/觀察
做統計的推論
請注意"抽樣代表性"的問題
-----------------------------
DigiTimes 的資料顯示
中華電信在去年12月 iPhone 的銷售數字是 12,012 支
拿下當月台灣銷售 2.2% 市佔率
分享 http://post.mchiang.name | 臉書 http://facebook.com/mchiang
單一手機銷售數字,對公司內部可能有是意義的,
像iPhone這個例子,對蘋果、中華電信或許有意義,
因為可以跟銷售預測、跟存貨來比對,調整產能、訂出下季的策略等等;
就算是公司內部,很多時候也需要多一點的數字來比較,
中華電信內部相信也會把iPhone跟HTC、SE、三星某某款拿來比較,
看看台灣市場對這些手機的接受度,並比對行銷、廣告支出,
還有比較最重要的一項--利潤,
來決定之後要引進什麼手機,或是行銷策略上的調整。
所以上面也有大大認為要看到iPhone跟他牌二萬元等級手機的銷售數字,
而不是只是說iPhone三個月來賣了XX支,就是賣得奇差無比。
另外,該產品的產量也是考慮因素,(不過我不是說iPhone產量低啦!)
不然,就像一家人氣排隊名店一天只能做100個麵包,量販店一天生產一千個,
假設一天下來,人氣名店賣光光賣了100個,量販店賣了600-700個,
這樣到底是誰賣得好?
我相信因為台灣市場規模問題,
中華電信可能真的跟蘋果簽了一個不太合理的銷售合約?
或許中華電信也跟上面大大提到的華碩一樣,對於iPhone銷售過於樂觀?
加上經濟不景氣、無薪假、裁員種種問題,
飯碗都可能不保的人,怎麼會去花錢辦貴貴的手機?
也或許真如這些討論串有人提到,礙於合約,
中華電信必須賣到多少支,才可以繼續獨家銷售新款iPhone,
才會有中華電、神腦員工被強迫推銷的情事?
而不管是中華電信過於度樂觀、或是價格過高、
或是跟蘋果的合約數量過高,這不也都是中華電信自己要承擔的?
對消費者而言,使用沒問題、服務沒問題,應該就沒問題了吧!
使用上有問題,來Mobile01這裡通常可以找到答案;
服務、保固、維修上有問題,相信這大家也都很有經驗,或一肚子苦水;
至於賣得如何,賣太好搞不好也有人會嫌啊,怕撞機;
賣不好?如果有人因為發現自己做足功課買來的手機銷量不好,
就開始質疑自己的判斷力、質疑自己是不是 "竹本口木子",那也真難為他了!
如果有人想知道賣得好不好,是希望賣得不好,然後等降價來買,
能等的人自然會等,這比較屬於個人行為,
就看你是先買先享受型的,還是晚買享優惠的。
但是有一點倒是值得留意,
如果賣太差,讓中華電信放棄iPhone,導致日後服務上出現問題,
那就是消費者需要正視的。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