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為蘋果的堅持不是螢幕大小的問題而是堅持下一代和這一代的比較比方說:5 一定要比 4 輕4s CPU更快 ram更多 但不準比 4 重!5 一定要比4 薄 等等...所以當螢幕變更大的時候, 要怎麼堅持這些原則?我記得有看過一篇文章講到蘋果高層說:不是不放大iphone的螢幕,而是必須要放棄某些東西舉個比方, 4.6以上的螢幕又要retina,是不是就要更高階的CPU RAM,同時也要有更大的電池來撐。那怎麼保持重量和薄度?除了等更新的技術成熟以及價格合理外,就只能繼續保持這個大小了至於甚麼更好操作那些鬼話,稍微了解marketing的都知道那只是術語、技巧,只是蘋果做得特別好舉例以前Apple的行銷術語:10吋以下的平板很可笑4:3 的螢幕比例才是最完美的當時果迷還不是像看教主布達一樣,聽得如癡如醉
市場區隔iPhone、iPad mini 與 iPad 就是 Apple 行動通訊 的 solution如果 iPad mini 加通話功能 變成大尺吋iPhone .....不僅 現在的iPhone完蛋、以後也別出了所以 三條產品線要各有特色。至於把 iPhone、iPad mini 合成一個 產品賣的還是比現在三星Note3的貴.... 會買Note3的也不會轉投Apple陣營精品、網路、尊榮感(或譯『冤大頭感』) 才是 apple way
ableton wrote:有人說螢幕太大手滑不...(恕刪) 說改就改現在是用嘴巴講一講....程式就自動寫好了 ?cargo pants ?所以為了放 ipad mini 人人都要穿那個 ?請問西裝褲的要放哪 .....別太自我吧會漏看很多東西
allenchuang2002 wrote:I like app...(恕刪) 自由的歐美國家可愛又愚蠢的特色就是,因為沒嘗過被剝奪自由的滋味,所以反而不懂得珍惜自由。(或許其實是因為這年頭所謂的專家學者們實在太多了,似乎語不驚人就不會成名。)「做選擇」本來就是耗腦力卻又珍貴的「特權」。連「做選擇」所需的時間和腦力都不願意投資,還抱怨擁有選擇反而讓人很累很辛苦,那的確不配擁有選擇權。歷史已經一再證明共產主義只是個不可能成功的美夢,卻還有人以為只要能夠建立起一個烏托邦的世界就能解決人類所有問題?卻不知道「解決問題」就是人類珍貴的能力與挑戰!「做選擇」的權利居然成了擾人的負擔?做選擇的確需要花時間動腦,「買東西之前爬文不吃虧」老早成了常識,加上現在網路這麼發達,取得資訊並沒有那麼困難。追根究底,只不過是因為「懶散」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