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gle2000092000 wrote:寫這篇文章的人電學有問題,其他不多說了 寫這篇文章的人電學有問題 +1鋰電池如此敏感脆弱, 充電的過程怎麼可能是你給多少電流, 它就照吃不誤用這樣的電流來充電?自然應該有迴路隨時監控並調整充電的電流.電源供應器只負責提供電流的來源, 需超過廠商的額定值, 以確保電流來源的足夠.剩下充電電路會適當的控制跟最佳化整個充電的過程. 所以 用2A的來當電源來源提供給需求只要1A的裝置. 這一點問題也沒有!(姑且不論主動元件, 既使是被動元件, 假如電阻用100 ohm當負載, 丟到不同的1A跟2A的電源供應器, 只要電壓大家都是 USB 5V, 出來的電流都會是一樣的 I = V / R = 5 Volt / 100 ohm = 50mA, 跟電源供應器電流的額定值是1A或2A一點關係都沒有)
阿誠0725 wrote:那為什麼當初那個電池廠商的boss決議要使用1.2A而不是0.7A呢?因為,電流大小決定充電充滿要多少時間,假設電池的容量是7Ah,要是充電器為1.2A,就要接近6小時才能充滿但如果以0.7A來充電,就要幾乎10小時才能充滿(以電芯完全沒電來算。)這是考慮到充電時間的決定,充電時間是越短越好,但也不能把電池壽命拋開不計。又為什麼當初的實驗結果壽命會不一樣呢?以電池廠商的Datasheet所描述的壽命,他所指的次數是以活化為標準的充放電,也就是以或許0.1C、0.5C來把電芯完全充放電來計算。所以這個次數對使用者端來說是沒意義的,因為依照使用習慣的不同,放電深度也不同,鋰電池的共通特點就是,放電深度越淺,對電芯壽命越好,放電深度越深壽命則會相對縮短,因此實驗出的壽命與實際上的應用基本上是有差異在的。這之中還有參雜哪些變因呢?最大的變因我想是電芯本身的特性問題,鋰電池都有一個充電曲線,x軸為容量、y軸為容量,在正常狀況中,電壓的變動是很小的,但是當容量接近全滿時,電壓會分段式的提高斜率往上增加,但一般來說鋰聚合物和鋰離子是不會讓電芯達到這個區域。再來就是使用者的習慣,像我前面所說的,放電深度會決定電芯的壽命。其他比較專業的就是粉材、電解液和極片材料之類的電化學方面。另外 想請教 充電器是不是還有分脈衝式 或是其它?充電器基本上我所用過的就是會進入cv mode 跟不會的充電器,其他的我就不太了解,基本上現在都是會cc轉cv的充電器。
小弟自己也是學電子,也在電子業上班。之前買了IPOD時,店家說:裡面沒有付充電器,只有一條USB線,要我再買一個充電器(土匪貴)...我說:不用了,我家有IPAD,用IPAD附的充電器就可以了。但店員說:不行喔,電流不一樣,這樣你的IPOD會很快就壞了...當時...我很疑惑,會嗎?? 不論Source多大,消耗電流取決於Load啊??我稍微地跟店員說明一下原理,哈...但她似乎聽不太懂,我就說 不需要了~店員還用怪怪的眼光看著我...呵...當然,這個問題確實一直困擾著我...看了各位大大專業的見解後...,不論是否高了0.1V or 正確的理論分析...,其實兩個簡單方法 就可以完全肯定答案:1. 若家裡有IPAD 與 IPhone充電器的人,做個實驗:紀錄一下 用IPhone充電器 沖沒電的IPhone(假使剩下10%),到底要多久才會到100%(其實50%或一個固定的%也可以),時間為多少?記錄用IPAD的充電器沖IPhone,也從同樣條件下10% 沖到100%(or 50% 一定要跟上次一樣),這時間是多少?若這兩個時間一樣(或差不多),那代表...隨便混用吧...,IPhone內部充電IC 是會控制load的電流的...2. 知道哪顆充電IC,看一下規格就知道了...(要搜尋一下 被支解的...)基本上,鋰離子電池 都會有完整的專用充電IC 與 相關保護,以APPLE一堆厲害的工程師設計出來的東西,是不會"欠考慮的",不過 沒確實證實 小弟即使15年經驗了...我也不敢肯定。呵^^======= Update==========================好吧~ 剛剛不偷懶的搜尋一下,Iphone4 是用FOSLINK(FSP4054)的充電IC,就如一般專沖鋰電池的IC一樣...沒啥特殊。所以若是此顆IC沒錯的話,隨便混充 無所謂的。(若真的有啥問題,因該是其他原因引起,例如零件瑕疵 或 產品瑕疵~)
有興趣可以看看這個PDF檔.我是覺得還蠻詳細的.裡面有特性曲線及各種充電方式,並有拆解鋰電池圖.http://www.bsmi.gov.tw/wSite/public/Data/f1320734816890.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