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igitalhouse wrote:所以我也只說是坊間傳言,也沒具體證據,但演繹推理上這件事是可以成立的。
笑死對供應商差?一個...(恕刪)
首先你看蘋果的充電規格就知道,蘋果手機電池像充放電倍數、容量之類的參數也就跟大陸品牌低階機差不多。即使我假設大陸品牌銷量全是低階機,小米一家銷量就比蘋果高不少了,OVH三家加起來估計起碼也有蘋果1.5倍。那麼會用大陸代工電池的其他廠商(假設三星完全不用)加起來出貨量比蘋果大多了,這就說明你的假定是錯的,正確的概念假定應該是“其他品牌一家就有1.5億出貨量,幾家加起來3億,一塊電池賺15塊;蘋果一家有1億出貨量,但一塊電池賺10塊,推理來說蘋果電池會比較差”,而且我個人沒見過蘋果電池是獨佔供應商的,最常見就是德賽跟飛毛腿,這兩家都是常見的大陸品牌供應商。
另外我也認為有一個假設是可能成立的:蘋果電池未必是品質差,而是容量小導致同樣時間段內循環次數遠高於安卓機,所以衰減快。
digitalhouse wrote:
有空去看看庫克的傳記...(恕刪)
我也非常同意蘋果供應鏈管理很強,但沒必要神化,供應鏈管理強完全不能等同於任何一個部件都是等於或高於競爭對手的,它家熒幕會比三星LTPO或者是米11Pro的A+好嗎?影像傳感器會比三星GN2好嗎?雙喇叭有比陸廠的大單體大音腔好嗎?充電管理系統會比人家的120W好嗎?
低階手機也是實打實的銷量,也是每支手機至少有一塊電池,我們討論的是電池叫貨量問題,蘋果電池叫貨量並不會因為高階機賣得多而變得比較多。電池也是有具體參數可以看出誰比較高階的,蘋果用的電池有“水準以上”不等於“水準普遍比陸廠高”,最大容量、電流、極耳數量這些參數騙不了人。
庫克的說法跟我的說法可以說完全不矛盾,同等品質下蘋果可以憑藉更強的供應商掌控力獲得更低的供貨價,那如果用的是符合自訂標準但低於其他品牌品質的電池呢?那成本優勢就會更大,蘋果完全有動機有能力那樣做。
而且減配變壓器的實際事例就說明了,蘋果商業手腕確實很高,即使這件事客觀上蘋果就是減少了一大筆成本並且增加了配件收入,客觀上就是花消費者的錢去買屬於蘋果的環保形象,但透過“教育”消費者要環保,再結合消費者對蘋果品牌、品質、生態圈的信任,它就能把這件事包裝為“用戶體驗最優化”。然後還會有不少蘋果用戶去買官方900塊的PD變壓器,這變壓器被那些350塊的GaN 30W屌打,蘋果連比較貴的東西都能比較差,你覺得如果是比較便宜會不會有比較差的可能。注意,我只是說“可能”。
我也說了,我的觀點只是基於有限資訊下的演繹推理,既然蘋果供應鏈管理那麼好,我們自然也不可能找出具體的成本數據。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