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ny922 wrote:
台大學生也是出了不少OOXX的
我念交大學校也從沒交過我人品
身邊不要說學生 連教授有些人品我都不苟同
不說大學 說你講的國高中
我念建中的同學也是有後來被抓去關的
所以學歷的高低或是校名跟人品一點關係都沒有.....(恕刪)
所以您知道中小學的重要了吧。
小時候沒教好,長大才會變那樣。小時候沒學到的,長大就沒機會學了。
每個階段學校的主要教育目標不同,所以大學,研究所強調的不在品格方面,這也不足為奇。
否則大學為什麼不教同學上完廁所要洗手,研究所為什麼不教過馬路要看紅綠燈。
個人以為品格與生活態度的養成,最重要的就是高中之前的教育。
到高等教育的階段,學校不會特別教品格,但會放在潛在的課程裡。
例如老師的身教,言教,學校的境教,替代學習等...但不可諱言的,我們現在中小學品格教育比較著力。
而現在的思維早就不是會讀書就是好學生囉,現在強調的是多元智慧與通才。
在這方面很多人都lag了,以為現在的價值還跟以前自己讀書時的價值相同。
其實"知識無用論"很常被提起,同學每次不讀書就拿出王永慶。
要他們好好考大學就抬出清大王水事件....或者是Bill gates。
這時候老師只好搬出更多正向的例子。
什麼事情都可以舉出殊例,不要只看"上智"與"下愚",還有更多普通的孩子。
有自制力比大人好的小孩,其他人也可以舉更多自制力比大人差的小孩,這能代表什麼?
有學歷很低卻人品高尚的人,其他人也可以舉很多學歷很低,但人品真的也很低的人,這又代表什麼?
討論社會的現象,還是用普遍而平均的大眾會比較容易聚焦。
特別的人事物,他們有特別之處,不適合跟一般人做比較。
有興趣的話,我可以提供太多個案了,每天看到的學生不計其數。
如果真的如大家所說,現在的學生多好又多有自制力,那麼就不會有這麼多老師得憂鬱症。
有些事情不是憑"說不定"跟"想像"就說了算,現實的情況就是這樣。
希望第一線的老師們能夠有道德勇氣,不要媚俗,好好的把關...否則與不良的社會風氣隨波逐流。
那學校不如廢了算....但實際上,在學校裡是可以看到很多孩子的進步與改變。
這又跟很多人想像的不一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