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gotaiwan wrote:又來了~每年都要比這個,有意義嗎?台灣人老是希望自己的經濟表現要勇冠全亞洲,偏偏繳的稅、水電油價格又要亞洲最低,現在手機還要便宜? iPhone 超耐用,二手市場明明有便宜貨可以撿,經濟能力差、又想要買最新款的,就讓他們這些人靠北吧,也算是一種情緒發洩
我不懂比較這個幹嘛真在意那其實大可以飛出去買當盤子? 你不當不就好了同樣買包包你可以選NET 也能買愛馬仕非要選愛馬仕 國外便宜 有能力就飛出去買但買國內愛馬仕的人 是盤子嗎? 人家有錢就想買飛不出去就在買台灣 這愛抱怨是 你不能出國嗎?
擬定訂價是很複雜的作業,不是單純一位蘋果員工覺得哦台灣人很好騙,或庫克覺得台人很盤,因此就開高價,然後沒有任何上級主管或專業團隊review,並不是開早餐店一樣愛訂多少就訂多少。訂價因素以我這外行人知道的大致就有:匯率波動,比如台幣對美元波動較港幣大,那在訂價時就會偏保守,將訂價提高以避免日後匯率變動時的損失。進口稅 貨物稅 關稅等,各國都有差異,這就比較不是蘋果的鍋,比如台灣賣價已內含消費稅,美國則還要外加。小市場的原罪,台灣進貨量少,所有成本如貨運、日後維修叫料成本都無法攤平降低,這些在訂價時都要考慮進去。這種動輙幾千萬上億的生意,都是經過精密商業模型計算的,不會是由”人"覺得怎樣就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