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apple pay 真是令人兩難的工具


pig33 wrote:
這種東西 有什麼好兩難的
我現在去 全聯 家樂福 屈臣氏 (這三家是我最常去的),都直接用APPLE PAY 付款了
結帳速度 比掃二維條碼的 其他支付方式快超多
去全家我會開街口支付~ 因為 回饋多,然後綁定的信用卡又有數位回饋
去7-11我就用LINE PAY ~ 累積我的 LINE POINT
搭捷運公車 就乖乖把卡拿出來吧


這位大大你也太強大了
電子支付本來是為了方便
和信用卡不一樣的是
電子支付通常都是小額度
相當於零錢的概念
怎麼個方便?不用找錢不用數零錢
不會數一數掉在地上
不會突然零錢不夠又要拿大鈔給別人找就為了買個30塊的飲料

這種支付方式最終都是要回歸到一張卡搞定
只是看他們的商戰要打多久而已
你這樣每間店還要特定支付方式
還要各自搞定付款
麻煩度已經遠超過掏鈔票省下的麻煩了
geniesjan wrote:
電子支付本來是為了方便
和信用卡不一樣的是
電子支付通常都是小額度
相當於零錢的概念...(恕刪)

時代在進步,這種信用卡不是小額支付的觀念可以改了。
Apple Pay、街口支付背後都是綁信用卡,在使用場合越來越多、越來越方便的狀況下消費金額只會越來越低,不再需要分大小額了。

誰說信用卡不是小額支付?我連$4棉花棒、珍奶都刷過了~ 

街口也是可以刷大額的,回饋賺更多

Ramius wrote:
時代在進步,這種信用卡不是小額支付的觀念可以改了。
Apple Pay、街口支付背後都是綁信用卡,在使用場合越來越多、越來越方便的狀況下消費金額只會越來越低,不再需要分大小額了


最終目標本來就是不管大小額都同一張沒錯
但現階段電子支付能展現的就是方便點就在取代百元左右的零錢式消費
搞到去不同的店還必須找出指定的消費方式根本就是本末倒置
而且陷入了商家"會員制"陷阱內
"不是我想去那家 是因為我某張卡還有餘額"
根本談不上是科技帶來便利
比較像被技術和商戰牽著鼻子走的信徒
geniesjan wrote:
這位大大你也太強大...(恕刪)


我並沒有誇大其詞

你說電子支付跟信用卡是不同概念

你有用過台灣目前幾個已經上路的 電子支付嗎??

你知道台灣的電子支付,其實背後都綁著一張 信用卡

不管 街口、歐付、還是 GOMAJI , 通通都是綁定信用卡

把話說開,其實根本都是在刷信用卡,你可以通通都綁定同樣的信用卡隨你高興


回到我上述說的 你信用卡會只辦一張嗎??

道理回到台灣的電子支付

只要有商機,這塊大餅絕對不可能統一

什麼情況才有可能出現統一形式的電子支付?

那就是國家自己推國家型的電子支付,才有可能

然後用法令明訂所有業者通通必須界接此系統

話說就連大陸的支付寶跟維信支付 都沒有統一了......

台灣 ??

反正工具這麼多給你用,還不都是在手機上,開哪個APP 有差嗎??

我會選擇回饋多一點支付工具,對不起 我窮苦人家~

pig33 wrote:
我並沒有誇大其詞你...(恕刪)


其實沒有一個國家,只用單一標準的,即便是中國

很多時候其實都要綁卡(卡也等同銀行帳戶)的,不然實際上要用就得要充值,而最方便的充值也是要刷卡的,所以就直接綁一張卡在App裡面是最方便的

更別說瑞典全部都是跟卡有關的,沒卡跟沒腳一樣,家門都踏不出去,一樣的道理

所以實際上在方便的前提下全世界都是卡、無卡並行的,並不是說用卡就不叫電子支付,其實信用卡本身也早就是一種電子支付了

無卡支付實際上也是一種像是點數的轉化罷了,只是他跟貨幣等值,就像你可以用遊戲點數買食物的概念,叫做數位等值貨幣

而所謂現在一直在講的“電子支付”意義上全球早就都是了,現在發展的東西應該正名叫"支付數位化"才對,就是用“數位化的方式”去使用“電子貨幣”

電子貨幣=>將貨幣法定面額電子化並可使用的等值貨幣,包含點數、銀行餘額、代幣、悠遊卡等等
數位化=> 用演算法將電子貨幣的電子資訊、磁碼資訊、可視資訊經過點對點演算加密,並可自由於網際網路上使用,也包括圖像化(QR:支付寶)、感應化(NFC:VISA PayWave)、虛擬化(替身卡號:PayPal、ApplePay)

沒錯,Facebook就是將"個人隱私數位化、iTunes就是將唱片數位化、電子郵件就是將信件數位化一樣,不過這邊就扯遠了

而數位支付(電子支付)就是把人們目前的使用的卡、銀行帳戶、貨幣等等給數位化~

插個廢話:其實台灣支付數位化,其實只要讓悠遊卡、一卡通之類的可以在網路使用,並全部實名制、背後可綁銀行帳戶也保留可儲值式的使用並可以用於取代銀行卡來提款,可綁定數位個人資訊:取代身分證,綁定數位健保資訊:取代健保卡,可綁定電子發票,可綁定支付帳號:包括購物網站會員、手機App商店、支付App等等,並支援圖像化(QR)的讀取與轉出,最後這卡上的資訊只能用指紋解鎖並一段時間就自動鎖定,卡片的辨識資訊也做虛擬替身化,僅做單一辨識的點對點加密!

意思就是整合一張最高安全的萬能卡,然後讓這張卡可以登錄在手機的專用App中,並也可以不受限的使用卡上全部功能!

這就是我認為較為適合台灣式的數位化,能這樣早就海放中國了,甚至全世界了XD
什麼都用外國成功的模式未必都是最適合台灣的 (台灣廠商偏偏也是最愛學國外)

AW,人類整體支付發展進程是如下

以物易物 => 貨幣 => 不用接觸貨幣就能使用貨幣:卡片、支票、證券 => 不接觸實體金融體系就能操作前兩者的支付行為

即便現在最新強大無現金國家瑞典、丹麥、中國,都還沒有完美進入達到第四階段的發展,只是相當接近罷了

而地球大說數國家包括台灣,目前就是正在落實第三階段的發展,就是往不接觸貨幣的金融行為發展

所以就目前來看10年上,除非銀行面臨全球性的顛覆(像是當初iPhone顛覆手機業一樣)

不然"卡片"這塑膠貨幣(包含一個銀行帳戶),依舊是未來每一個人類都必備的東西


題外話:現在最接近第四階段的地區是非洲一些國家,他們可以用傳統手機操作"完全數位的手機號碼帳號"來操作金融,使用簡訊來操作

包括轉帳(其他人的手機號)、消費(用手機號碼付錢)、簡訊提款等等,幾乎完全沒有接觸金融體系又卻保每一個"等值數位貨幣"都有實體法定貨幣的效力,有一天他們會慢慢成為首先淘汰"銀行"的地區


金融的東西變革是相當緩慢的,所以反而是“從無到有”比"從有改革"來的快又簡單,這簡單的道理就是中國為何如今數位化支付如此繁榮的核心原理

所以台灣的金融體系已經經過多年發展而相當完善了,貨幣安全性與法定效力都有保障,這些既有的"有"其實都算是我們轉向數位支付化的負擔,所以台灣目前的發展從金融體系(以卡為核心)為出發的方向,是正確且必經的。

William.DK wrote:
我比較納悶的是為什...(恕刪)

我也在等花旗,本來想說都是美國企業應該第一波會有才對
沒想到竟然沒有~
很多人就是愛跟風
結果後來才發現apple pay那麼多缺點
相比之下歐付寶跟t wallet+就好用多了 支援的商家也多
APPLE跟安卓系統都能用
m9487945566 wrote:
1.apple pay只能支援有與七家銀行合作的商家(花旗海外竟然沒有.....永豐遠銀)
2. 711不能刷GG 全家也不是每個都能刷
3.電子票證不能用GG
4.交通不能用(悠遊 一卡通)


1. 這你要去問花旗,甚至打客服反映
2. 那是因為 7-11 年前回收,不曉得何時會重新購入建置
3. 這個是 Apple 的限制
4. 這個是 Apple 的限制,除非台灣悠遊卡發卡量超越日本 Suica,那就有機會出台灣專用特殊版,但連中國的公交卡也不支援,另外 Android 裝置沒這問題
01不給改暱稱,請叫我柚子 Blog: http://www.3cblog.idv.tw
boy155112 wrote:
4. 這個是 Apple 的限制,除非台灣悠遊卡發卡量超越日本 Suica,那就有機會出台灣專用特殊版,但連中國的公交卡也不支援,另外 Android 裝置沒這問題...(恕刪)

山不轉路轉,杭州公車可以刷銀聯卡,倫敦地鐵可以刷運通卡,一定要等人家出特規機才能用嗎?
反正現在國家政策是要扳倒悠遊卡,銀行趁機出手吃下小額支付這塊也是剛好而已~


http://goo.gl/b3MUUb 支持環保 減少用紙 發票要刷 手機條碼
Ramius wrote:
山不轉路轉,杭州公車可以刷銀聯卡,倫敦地鐵可以刷運通卡,一定要等人家出特規機才能用嗎?


這就是重點了,所以應該要加入的是讓大眾運輸工具支援感應信用卡,這樣就能直接相容 Apple Pay、Android Pay、t Wallet+ 等等,還不用擔心餘額不足(額度夠就好),Android 雖然可支援悠遊卡,但沒有自動加值,而不是等待 Apple Pay 支援悠遊卡。

另外像國外肯德基、麥當勞也都是支援信用卡,但台灣肯德基卻僅支援悠遊卡與現金
01不給改暱稱,請叫我柚子 Blog: http://www.3cblog.idv.tw
  • 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