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

apple 有在規格上 "宣稱" 採用某款 cpu 嗎?

有關智慧型動裝置上的 [規格表] 和大致實際關上給的用途和電池時間

大家應該比較相信大廠給的
[APPLE]算是最有公信力了...

A9晶片(就算同事台積電生產也有好跟不好的問題)

良率問題 檢測問題 和 功耗問題...APPLE都是以三星14製成做出來的A9下去當標準

因為大量鋪貨不夠才跟台積電同時下訂單幫忙做

APPLE內部是知道 有關功耗問題 台積電在PERMANCE/WATT上 勝過三星

protocol出來就是這樣

發行出來的END PRODUCT有的比較省電有的比較好...這也不是APPLE在567那三個月大量製造時候所能解決的問題了

APPLE絕對站得住腳 規格和內容並無不符

你整不能拿電腦那一套 intel 哪個晶圓廠的同型號CPU可以超頻到大鵰等級 去篩選CPU吧~

就算A9 iphone 6s在有些機子正常使用下 測試下少2個小時(假設我們先雙盲去測試)

最低標準的那台iphone6s 並沒有少於APPLE所提共的使用時間(官方預測)

那大家沒有可以責難APPLE的地方


marx1964 wrote:
5x歲經商20餘年...(恕刪)





(情況1)
三星低於APPLE標準 → APPLE 照用不誤
台積電符合APPLE標準 → APPLE 使用生產



(情況2)
三星符合APPLE標準 → APPLE 使用生產
台積電遠優於APPLE標準 → APPLE 使用生產






上面兩種情況
在社會歷練, 應非常足夠的你眼裡, 難道是一樣的?





scott810523 wrote:
其實以消費者的角度...(恕刪)


蘋果是不可能主動換機的... 因為在ic業界都知道...它們出了名的"嚴格"

jimmy55502 wrote:
Apple當然有錯...(恕刪)



均質化
是廠商的義務



這點成立, 但前提是

廠商在賣產品之前
有把 "質" 是如何... 寫在他的規格, 廣告裡面




APPLE 今天搞成這樣
他要不要 "善意" 回應消費者
那是另外一回事

我的文章是訴求
政府無權用公權力, 去逼迫任何事情

donny419 wrote:
那你又是哪種人?只...(恕刪)


我是回文給台灣人看的

真的要團結給外國看看

jimmy55502 wrote:
Apple當然有錯...(恕刪)


說的好,Apple當然有錯,錯在當Apple發現台積電超出它開的規格那麼多時
怎麼沒有想到加價賣?

要是用TSMC的都現在的價錢再加個三千塊賣,不就沒有爭議了
我是覺得這兩種的差異性,還是要靠之後的達人實測才有辦法解決,
如果兩者相差無幾,大部份的人大概都會默默接受,

反之,如果相差真的很明顯,這樣apple就有義務說清楚、買家應當也有權利去換機,
而不是是像樓主講的,因為apple沒標示,所以就不用負責,這樣有違職業道德,對拿到三星cpu的人也很不公平。

所以還是要有更完整的實測、更多量的樣本,這樣才能說服大眾,
而不是丟出一個問題,大家就在那邊吵個沒完沒了,
apple這麼大的公司,如果真如他們自己講的,兩種cpu沒差別,就要拿出強而有力的說服力,
不是發個公文稿,隨便哄哄說幾句兩者效能相差無幾就帶過。

scott810523 wrote:
其實以消費者的角度...(恕刪)




我當然會在意


但如果是自己買之前
沒有想清楚, 做足功課
我會自己承擔

下次我可能就不再買這間廠商的產品


.......................

APPLE 今天搞成這樣
他要不要 "善意" 回應消費者
那是它自己的商業考量

我的文章是訴求
政府無權用公權力, 去逼迫任何事情
donny419 wrote:
公務員考試

採資格決

超過80分率取 (滿分100)
薪水固定ˇ3萬/月


某甲考81分... 錄取
某乙考99分... 錄取


兩人到職後, 某天閒聊... 乙無意間得知, 甲只考81分

乙隨即跑去跟主管抗議
"他考81分, 拿三萬.... 我考99分, 也拿三萬.... 這合理嗎?"




你覺得乙 道理上站的住腳?

...(恕刪)


考幾分不是問題好嗎!
如果你是私人企業的老闆要花三萬雇用一個員工
某甲考81分... 錄取(試用期間 上班摸魚打混,公司給一樣的資源業務完成量就是剛好達到公司要求)
某乙考99分... 錄取(試用期間 上班認真工作,公司給一樣的資源業務完成量比甲多20%以上)
你今天是老闆要你從口袋裡面,給個月掏出30K雇用一個員工
你有得選的話你要雇用哪一個?


至於公務員的工作態度就.................

這就像某工廠生產一種餅乾.只有一種包裝.標示每包100g+-5g
而這家工廠有兩台餅乾製造機.
A製造機產出的餅乾較大一點.約103g+-1g
B製造機產出的餅乾較小一點.約98g+-1g
餅乾只能從無法得知重量的自動販賣機購得.
今天小明買到B製造機產出的餅乾,打開才發現餅乾比別人小一點.
產品明明沒有違反標示.但小明心裡卻很不爽.
小明去找消保官.但於法無據根本沒什麼用處.
網路上又有人一直在放大那5g的差距.讓你覺得好像少了50g那般.
消息一傳在傳.就愈來愈多人怕買到較小的餅乾.
廠商說B製造機產出的餅乾在標準2~3g內.符合標準不會另外處理.
但還是有不少人無法認同.覺得那平均5g的飽足感會影響他判斷是否要多開一包.
倒底最後結果會是如何呢?
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 3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