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iter5494 wrote:
2007年, iPh...(恕刪)
原來也有人跟在下一樣 看到這次A6的測試分數跟時脈出來
腦袋裡馬上浮現了一對名字:P.A.Semi跟PWREffience
這次的狀況真的太像了
Weiter5494 wrote:
真假A15架構之爭,其實是一個假議題。真正的核心還是在指令集。指令集是為架構的foundation,確保軟體的相容性,但硬體的執行效能便取決於微架構的建構(單週期解碼數、管線化程度、管線化FPU、亂序執行、快取共享、記憶體存取頻寬、.....).
ARM的IP授權business model極具彈性化,針對不同客戶有指令集等級的Architectural License跟便民的標準Core,如同買房子時,可直接買建設公司的標準裝潢套餐(Cortex A series)或自行找設計師(Apple A6/X、Qualcomm Krait)。
有些人重點在SoC的整合,不想浪費資源在另創自己的微架構,此時ARM套餐是最佳選擇;有些人則藝高人膽大,另闢蹊徑,但所費不貲,像Apple A6光定義自己的微架構便花了兩年。
A15與否,其實只是個等級之分,端視是否採用了類似等級的設計概念。
以目前揭露的Benchmark來看,CPU效能 Apple A6 > Exynos 5250 > MSM8960,相較A15,Apple跟Qualcomm兩個自主架構一優一劣,評斷是否正港A15,其意義已不明顯,因為ARM標準core只能做為一個性能指標,功力強者超越它,弱者落後它,其最大意義是在服務想吃便餐的客戶!並非人人想當Apple或Qualcomm!
...(恕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