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iPhone 60% 毛利率

Kirin456 wrote:
CNBC 的 Jim...(恕刪)

這個我也不太清楚,我是從下面這篇看到的
http://www.cfo.com/article.cfm/14440468
剛看了這段短片, 如果FASB能夠盡快改制, 那的確是件好事, 那才可以盡快和IFRS接合.

不過正如JIM CRAMER所說, 股價只是一些數字遊戲, SHARE PRICING 其實只是對前景的預測. 實際上牽涉到很的的ESTIMATES, 而這些ESTIMATES包含了很多的未明朗因素. 而市場是比較著重利好的消息, 有了這個因素, 投資者會更加看好APPLE的前景.

EPS是最常用來估計一間公司的能力, 不過看CASH FLOW STATEMENT應該是更加有力的證明, 我倒想知道究竟一班分析員有沒有在這CASH FLOW STATEMENT上下功夫, 如果有的話, 應該不致於會造成如此的MISPRICING吧?

實際apple在往後的表現如何其實在此刻也不太重要, 因為大家對他的前景有期待的話, 股價還是會一直上升. 先賺了這一筆再說吧~

btw, cramer 的演出實在是很浮誇...
medarchies wrote:
賺這麼大
還是賣到全球缺貨~

這就是apple厲害的地方了~

不知台灣何時才能有如此等級的公司呢?
希望htc加油嚕!...(恕刪)


賣自己國家生產的東西,還賣這麼貴,怎麼愛用國貨?
有做過生意的人也知道不是這樣算的
很多都是無形的成本帳面算不出來
設計,技術,品牌......
沒意義的60%
那我可以這樣說嗎?

手機的原料不過是些金屬跟塑膠?
怎麼可以製作成手機後賣這麼多錢呢?
yutasan wrote:
賣自己國家生產的東西...(恕刪)

哪是自己國家的東西?代工只是過路好不好?
以前我外公的工廠給英國某名牌做代工
家裡連一件都分不到,人家控管可嚴格了
交幾件做壞幾件都要算到準
只有爛牌子才會有流出品之類的
整櫃的料進來,整櫃成品出去
到了專櫃一件一樣要你五六萬
連這樣的都不能算是國貨了
更何況做IPHONE的工廠在中國
哪沾得上國貨的邊啊?

頭殼壞去了
像這種用會計原則改變
來替股價上升找理由的做法
根本不是財務技巧
應該被稱作行銷技巧才是........

這批假投資銀行的皮條客還是學不乖啊

GAAP,IFRS
會計準則是用來當量尺用的
量出來結果不同只是度量方式不同罷了
哪個白痴分析師會說用哪一支尺量
數字比較大
然後就支持方法,而不是支持事實

憲 wrote:
如果推出IPHONE...(恕刪)


甚麼換湯不換藥?
iPhone第一代到第三代外觀沒啥大改變,
可是內容卻差很多,

第一代的iPhone到現在還可以升級到3.1版軔體,跟第三代機除了硬體的升級項目不支援,其他跟3Gs功能都一樣。
N記跟S記根本不可能這麼做,更別說WM的系統了,

這是iPhone可以讓人依賴並付高代價價購買的原因之一(其實比起他牌智慧手機也沒貴到哪裡),
一支手機至少到目前可以用三年了還不落伍,
很多鄉民都是行內人士或重度玩家,試問自己他牌手機上手三個月後會不會有點失落感?更別說三年了。

這不是換湯不換藥的問題,藥的顏色都一樣只是藥材不斷更新加強。
你只要觀察iPhone使用者的忠誠度就不難想像品牌成功絕不是靠數字就可以分析原因的。
pkl01 wrote:
哪是自己國家的東西?...(恕刪)


小弟是說HTC這個品牌,很想支持。
所以一隻手機搭配門號只要萬元初甚至5千不到,最多0元。

便不便宜,我覺得便宜阿。

而且iPhone所帶來的已經超過那價值了。

剩下的就是要透過app store來加值。

我以前買過BenQ, se, nokia, toshiba手機,都沒有帶給我如此感動。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
這真的是有點大驚小怪,如果只算成本的話,絕大部分電子產品,成本大約是零售價的一半,
剩下的一半是由銷售通路賺走,這邊的成本是包括所有行政與開發與軟體的費用

所以如果60%是指硬體成本價,再加上公司行政成本與軟體開發成本
那我倒是有點驚訝Apple賺得有點少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