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備的5G,希望達到高頻寬、廣連結、低延遲,這才是完備的5G。如果像對岸為了急就章搶開通只布建Sub-6GHz頻段,在人多的集會場合照樣大塞機,延遲也沒法兒進步,並沒有改善4G/LTE的兩大問題,頂多稱作"4.5G"或跛腳版的5G。
海思的Balong/麒麟僅支援Sub-6GHz低頻段,高通跟三星已經支援Sub-6GHz + mmWave頻段。
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18&t=5853217&p=3#74065077
GSM協會也建議各國及電信商在佈建5G時,低中高頻段,都要並進。
5G影片說明: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K0H5iMjHwc#t=5m58s
至於有哪些國家在測試、建構、或已分配/已標售mmWave頻段給5G使用,下圖中的斜線國家都是,美/加/澳/義/德/英/日/韓/台/俄/星/馬/泰/越/巴西/烏拉圭.....等等不及備載。
德國身為高階製造大國,認知5G在工業4.0的重要性,也在歐盟相關組織內積極推動歐盟區在26GHz頻段的使用;台灣本月已經開始受理的5G釋照申請,標售頻譜中也包括28GHz頻段;香港的26GHz跟28GHz頻段,都已經釋出;老共則要遲到今年的12月,才準備要針對mmWave頻段的使用,提出計畫 (不過香港已經跑在前頭了)。

[圖片來源:GSM協會]
Birds born in a cage think flying is an illness.
5G熱門詞彙之一:微基站
當通訊技術往更高的頻段部署時,電磁波的繞射能力就變得更弱,傳輸距離及覆蓋範圍也會相對縮小。因此,不同於頻段較低的4G採用一個大型基地台 (Macro Cell)即可覆蓋2~40公里,5G時代必須採用多個微型基地台 (Small Cell)才能覆蓋到同樣的區域。

以下是我腦補想法~
假設一個範圍內有5000人在使用同一個4G基地台, 所以5000人在搶這個基地台頻寬
現在開始用5G, 假設7個5G服務範圍等同4G服務範圍, 那是不是5G基地台只要服務 5000/7 = 7xx人, 所以服務人數變少了速度相對變快了,
當然基地台變多囉~剛開始推出使用費用又是高價~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