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rsmario wrote:
大家跟你講雲端的方便跟16G的便宜,
但沒跟你說背後的其他東西。
我的經驗是64GB也是不夠的。先前也是花了不少錢在儲存媒體上,由其是Apple的儲存媒體要可以直接插在30Pin(iPhone4)或是5Pin(iPhone5)接頭上的話一定得經過蘋果認証所以超級貴,iFastFlash這家公司的產品也是很貴,小小容量就要好幾千。
那時我還認為說反正記憶卡類的產品久了就會容量加大價格下降,但是發現若是經常照像或是錄影的話,不論是手機內建16G或是64G、甚至直接再插上那支隨身碟使用也是一下就滿了,所以才下定決心改用雲端。
你說雲端會貴? 那要看你是否善用現在各家免費的空間了。先不用說Dropbox送的免費空間、現在連Google Drive、華碩的WebStorage、微軟等也都有免費空間,你至少可以把這些免費的空間先"填滿"了,再考慮要不要去使用付費的空間。
最笨的方式就是不連網,純粹本機照像錄影的話一滿了就透過iTune與充電線去轉存到電腦內,那麼不論是16G或是64G都夠用了,反正就多開幾次電腦就好了嘛! 而且現在Windows平板這麼方便又輕,像Surface這樣你轉存也是很快很方便的。
不過人是會習慣"方便"的,有了"雲端"之後,只要打開"拍照後直接上傳"的功能,現在人網路吃到飽很多,出國也開通一天288至399上網以日計費,所以一拍完就上傳iCloud,連轉至iFastFlash隨身碟都不用了,"方便"會令人習慣的,這也是雲端的魅力。一旦開始使用雲端了,就真的慢慢會愈來愈用它,到後來成為雲端的重度使用者之後,連買手機容量規格的"思維"都變了,就不會一直想買大容量的,反而"夠用"就好了,因為雲端可以隨時找到好幾年前的照片這種方便性,已經不是你64G或是128G可以裝得下的了,沒有個256G、500G或是1TB以上的雲端來裝你多年的照片與影音、文件檔的話,你忽然要找有時還不一定找得到你當年是存在哪支隨身碟內的。不然你得隨時把電腦帶著才行,那不是更麻煩?
所以在討論16G與64G的差異時,我心裏想的是"買便宜的就好,省下來的錢,就是自已的",也省掉了3C產品的折舊、或是掉價,但是不論是16G或是64G,對於已經使用雲端多年的人來說,是"沒啥差異的"!! 容量都還是太小!! 所以iPhone6/6S要出128GB,不然螢幕解析度高,隨便拍幾張照片就滿了的話那就要一直轉存電腦麻煩,所以還是要使用雲端才方便。
倒是灌APP這件事,對於也是多年來使用智慧型手機的人來說,已經可以知道現在的APP真的是"競爭激烈",常用的就是那些,不常用的,即使是付費買來灌在自已的手機內,也是偶爾才開啟。使用了小容量手機之後,就知道懂得"取捨",若是不常用的APP,根本就可以不用一直留在自已手機內的,有需要時再下載進來就好了。
例如: 最近日本櫻花季,很多人準備去日本自由行了,像坐電車的"乘換案內"、東京地鐵等的赴日專用的APP一羅框,有免費也有付費的,這些是有"專門使用期間"的,你會去日本時用到,你回來後放在手機一年可能也不會再用到,即使是付費的。 那麼,該先移除的就先移除了吧! 手機灌太多用不到的APP使用時會變慢這件事我想不用在這裏特別講大家也應該耳聞,所以適時整理自已手機內常用的APP就好。
16G在iPhone6/iPhone6S可能不夠用,但是在iPhone SE上,夠用了!! 它的前鏡頭也才多少畫素? 即使喜歡自拍的人,也不會一下就灌爆它了!
以上各人淺見與自身使用經驗,大家青菜蘿蔔各有所好,尊重每個人的使用方式才是正確的。
biscuit6779 wrote:
了解自己使用定位拍...(恕刪)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