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11/24) MLC/TLC 技術性釋疑


ianwang1 wrote:
HTC在發表該手機時沒有表示將有Z520e和Z560e兩個版本、沒有提起規格差異,也沒有解釋其原因

在來看看HTC在包裝外的標示
One S(z520e) 1.5GHz 雙核心
One S(z560e) 雙核心

ok 歐州發表會時Demo機說可是有秀出S4的關鍵GPU代號Adreno 220
台灣上市時卻只敢打「雙核心」連後面的 1.7Ghz都不見了

最該死的是HTC還跳針的出現下列"官方發言"
HTC One S 搭載 1.7GHz 雙核心 Snapdragon 處理器,其使用效能一樣優異。
HTC 台灣是北亞區第一個市場推出。

我必須說...這次的Apple根本只是學乖了!
(我指的是iPhone 天線門事件)
完全不做回應是最好的回應


不過呢,當初one S在台灣上市的價格有比較便宜,看來是有把CPU的價差反映出來......

伯爵紅茶 wrote:
這裡有一份圖給大家研究一下
NAND這是基本電子學電晶體改良變成存資料邏輯閘
利用電子與電洞 當電子下金屬氧化物上下成形成一個電場、讓電流通過或不通過。變成0與1的概念


其實,電洞在flash的program & erase當中,是儘量被避免的一種東西,因為電洞容易造成trap,而使得memory cell造成degrade。

不過,目前NAND type flash都是採用FN program & FN erase,產生電洞的機率是很小的......

反倒是NROM,就需要用hole來erase,不過這又是另一個故事了。
iP6+ 128 TLC

想遺忘+1

ianwang1 wrote:
HTC在發表該手機時...(恕刪)


不太一樣的事件
一來兩顆cpu並沒有可靠度上的差異
二來實際售價並不同
三來操作上並無多大差異(hTC大概是想摸這點)

TLC事件我想大部份買家在意的是穩定性

ssschkuo wrote:
小弟不才,僅就自己知...(恕刪)


這篇也有點專業~



‧°∴°☆﹒°☆﹒﹒‧°∴°﹒☆°∴°☆﹒﹒. °.﹒‧°∴°☆‧°∴°﹒☆ ☆°.﹒‧°∴°☆°
哎~ 光是DRAM的MLC, TLC言論, 就知道完全不懂這製程的差異了~

去了解一下Trench跟stack的製程差異, 跟DRAM的運作原理, 就知道DRAM不能MLC/TLC了.

只有4F2跟6F2...的差異~

Arthur106 wrote:
我不知道你是真的有做...(恕刪)


你講得很正確耶~~~我幫你補充一下吧,因為現在TLC最大的問題是在leakage,所以有些vendor改變了program的方式,使得TLC的壽命大幅的增加,目前我們公司就有 TLC + LDPC 可以做到PE 15K次以上的NAND,至於這篇作者,我想他對於controller大概是剛入行的工程師吧.....不然就是公司技術不好加上沒有做過mobile用的 NAND controller,他應該不曉得mobile用的NAND品質比SSD還要好,而且controller的要求更高~ 特別是蘋果是自己做controller~~~

Rayco wrote:
你講得很正確耶~~~...(恕刪)


一堆連基本常識都不懂亂回樓主專業
結果18,20樓的打嘴打到啪啪響




如果TLC 放在一支3000 多的手機上, 我很能體諒廠商的成本困擾, 但若放在一支好幾萬快的手機上, 就無法體諒了! 我只希望蘋果改變策略, 既然要賣這個價, 乖乖用MLC, 再搞個平價千元手機, 擺上TLC , 並告知資料有掉失之風險, 需有良好備份習慣, 畢竟TLC 在資料損壞特性上, 是有一定的資料崩潰性機率產生的, 在現有物理基礎上, 不會因為蘋果採用TLC, TLC的物理特性就變好或更穩定的


128G因為體積關係不得已用TLC,我想這可以理解

但64G有TLC與MLC兩種版本這是個錯誤的作法

就算用控制器提高使用壽命跟穩定性

但這兩者不管怎麼提高還是不會超過MLC阿

拿到64G TLC版的人會不爽,這很正常

就像我ipad mini2 64G與6 64G都拿到MLC,心裡很爽一樣意思
  • 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