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libi wrote:TLC 都拿來做 S...(恕刪) SSD仍是MLC為主流, 更何況通常都3年甚至5年保便宜的隨身碟的確以TLC大宗, 但用途不同, 大多是資料攜帶移轉用途, 保固上還有終身保的而手機的用途? 保固? 目前TLC的技術真的適合嗎?
說實在,我也很想知道我機子是TLC/MLC bara bara..但不是因為我很瞭解差異在哪,純粹只是不想吃到任何可能小虧的心態,不過,我不知道TLC/MLC的答案不會睡不著,但裝了一個阿共軟體,我肯定會再也睡不著
同意樓上而且沒人認為這款軟體的安裝方式跟一般APP不一樣嗎但是居然沒有人來討論這個APP......看來資安問題真的大多都是使用者問題居多......目前看到的例子中,利用手機醫生來推測只要寫入是100 MB/s或以下,原則上就是MLC。目前還沒有看到例外的若有例外麻煩請告知在下
tooler wrote:說實在,我也很想知道...(恕刪) 基本上只要沒有JB過,這個app還是sandbox,簡單的說什麼也不能做,要access個人資料必須乖乖的提示。有JB的話少了官方的長城,就不建議安裝了。話說Apple這次假大方真cost down,實在令人失望。
少見多怪,有些公司因為某些業務需求會自己開發APP給同仁使用,這種APP要上架嗎??它就是用這種方式安裝在你的iPhone裡,或是下載ipa檔用iTunes裝進去。IOS是與許這種方式,不然手機還問你信不信任幹啥?直接不讓你用,不是比較實際。
lukepeng wrote:大大您這資料怪怪的同...(恕刪) Cell 都一樣大啦!簡單來說,一顆IC 裡面如果有100個Cells. (假設像棋盤一樣Row 10 X Column 10)SLC --> 每一個Cell 當一個bit (0,1)用。 用儲存於Cell 中的Current量來決定為0或者是1.MLC --> 每一個Cell 當兩個bits(00,01,10,11)。同樣用Cell Current來決定。所以讀寫時間會比SLC 還要長。TLC --> 每一個Cell 當三個bits(000,001,010,011,100,101,110,111)。同樣用Cell Current決定。所以讀寫時間比SLC還要長。所以Cell本質 都是一樣的東東。簡單的說明:你拿一個16cm高的杯子,這個當做一個Cell.用它來做為SLC 時,水量介於0~8cm 叫做0, 水量介於8cm~16cm 叫做1.要你倒水進去,你很容易就可以倒入所謂的0或者1的水量。判讀上也容易.用它來做為MLC時,水量介於0~4cm 叫做00, 水量介於4cm~8cm叫做01, 8cm~12cm叫10, 12cm~16cm叫做11. 這時要你倒入正確的值就比較不容易,可能需要加水倒水來調整。時間會用的比較久。而且判讀時候的模糊地帶變多了。用它來做為TLC時,分割就更細了。需要更多的時間來調整加水倒水,判讀造成的錯誤機率也更多了。而且存取這個Cell的次數(Erase/Program)比當SLC時多了很多倍。所以這個Cell 損壞的機率也比當做SLC高多了。女生教我的事 wrote:APPLE把32G拿...(恕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