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

遲遲不開放4G的原因是否跟我想的一樣?


neouk3 wrote:
樓主說的應該不是主要...(恕刪)


第三頁我有寫唷,你可以看看我上面寫的。

台灣壓錯寶不是理由!WiMax 與 LTE 雙軌同時運行的國家有:

美國、日本、韓國、印度、澳大利亞、俄羅斯、比利時、保加利亞、加拿大、哥倫比亞、愛沙尼亞、芬蘭、德國、意大利、科威特、立陶宛、墨西哥、阿曼、波蘭、菲律賓、葡萄牙、俄國、沙烏地阿拉伯、瑞典、南非。

lukwama wrote:
我知道,
所有無線電波信號的所有頻道,無論軍用、民用、廣播用、電信用、衛星用、計程車用的...
電磁信號都是交疊混在空中的,信號衰減再濾波後實際可用的數量有限,
為減少錯誤率,甚至需要用到多個不同電磁波來表達一個數位資料,作為容錯檢查。
雖然每秒發射的電波次數是固定的,但不與資料的數量相等,用在資料上的有效信號可能不到50%。
由於可用率是浮動的,所以基本上無法換算出實際的量,只能概略估算理想值,不可能直接換算。(恕刪)


不是這樣的....
這基本上來說你是完全誤會頻寬跟傳輸頻率兩個詞的意思了...
你這段的描述是指在傳輸協定上會有浪費一些頻寬在容錯的部份,所以傳輸協定的理論值比實際上的還慢
至於電磁訊號的頻帶是不能交疊在一起的,要不然只會互相干擾而已
建議找本通訊原理的書看看吧
weic wrote:
lukwama wrote:
我知道,
所有無線電波信號的所有頻道,無論軍用、民用、廣播用、電信用、衛星用、計程車用的...
電磁信號都是交疊混在空中的,信號衰減再濾波後實際可用的數量有限,
為減少錯誤率,甚至需要用到多個不同電磁波來表達一個數位資料,作為容錯檢查。
雖然每秒發射的電波次數是固定的,但不與資料的數量相等,用在資料上的有效信號可能不到50%。
由於可用率是浮動的,所以基本上無法換算出實際的量,只能概略估算理想值,不可能直接換算。(恕刪)

不是這樣的....
這基本上來說你是完全誤會頻寬跟傳輸頻率兩個詞的意思了...
你這段的描述是指在傳輸協定上會有浪費一些頻寬在容錯的部份,所以傳輸協定的理論值比實際上的還慢
至於電磁訊號的頻帶是不能交疊在一起的,要不然只會互相干擾而已
建議找本通訊原理的書看看吧

http://zh.wikipedia.org/wiki/%E9%A2%91%E7%8E%87%E8%B0%83%E5%88%B6
看右邊那張圖,綠色的波,就是載波的頻率,裡面那個紅色的波,才是「信號」的頻率。載波的頻率是遠大於信號的頻率,NCC 開放的頻道,是指哪一段頻率給哪個業者用,這個頻率指的是載波的頻率,跟信號基本上是沒有什麼直接的關聯,當然載波頻率愈大,理論上能夠傳送的信號量當然就愈高。
我貼的雖然是調頻(FM),但是跟數位調變是一樣的道理,只是這個圖比較容易理解。
weic wrote:
至於電磁訊號的頻帶是不能交疊在一起的,要不然只會互相干擾而已...(恕刪)


就算頻譜分配完成,
現實情況中仍然會有交疊干擾會存在,尤其是兩個基地台覆蓋交疊的外圍區域,

就連兩個AP使用不同Wi-Fi Channel一樣會有交疊的波形,至少要錯開三個頻段才沒有交疊區。
並非只要不同頻率就保證不會交疊。

但這不是重點,重點只是頻率是固定的,所以頻寬就是有限的。
電信頻率與數據傳輸率的關係不是我想表達的重點。

通信技術的演化讓我們可以漸漸的排除這些干擾因素,讓資料的效率更佳。
但仍然不能擺脫共用頻率時,被瓜分的情形。

樓上有人說把基地台信號降低,就可容納更多人。
而信號邊緣交疊的區域會變多,每個基地台的頻寬或許不會被瓜分殆盡,
但連線品質恐怕也不會很穩定。

社區是否願意基地台密集進駐,又是另一回事...


我原本只是想點出 4G 不能取代光纖的原因,
所以才拿頻率除以用戶數作為舉例,舉例失當,
變成在探討無線通信原理,不小心讓樓歪了,是我的錯。
我現在用全球一動wimax,搭 hTC J, 就把中華電信寬頻與3G上網,全退了呀。輕度上網,看影片不累格。4M/2M, 對我來說,足夠了,比3G快多了,也省錢多了,跨年活動時,更能體會不用跟人搶3G頻寬的好處。
降低基地台信號以提升頻寬的方案已經在使用中了,
現在的作法就是用wifi來達成「低功率、高頻寬」的目標,
在可預見的未來,4G + WiFi的服務模式將是主流,
WiFi已經可以超越1Gbps了,
想要頻寬,定點使用WiFi才是王道,
移動中使用就將就點了,吃到飽一定會取消,
很可能會變成 WiFi吃到飽 + 4G以量計費或限制用量。
新聞與時事版 = 謊言、偏見與反指標版

現在大家對環境意見提高,以前的基地台好蓋,現在蓋了就抗議一堆 ,
我看4G要普及,範圍廣,有得等~

yuffany wrote:
WiFi已經可以超越1Gbps了...(恕刪)


的確,WiFi還是比較穩當,
不過有些業者特別小氣,WiFi好像也有限制頻寬的樣子。

我家附近的丹提咖啡,用emome帳號連接中華電信WiFi,
很順,但無法上網玩遊戲。

我公司附近的丹提咖啡,用emome帳號連接CHT WiFi,
卻很頓,也是有檔特定TCP埠服務,所以也不能連線遊戲,甚至連SMTP服務都無法使用。

還有一個缺點就是,目前使用的iPhone如果使用 3G,
就可以分享3G網路給筆電或其他裝置使用,而且沒有任何限制,可以上網遊戲,也可以SMTP寄信。

但是使用公眾WiFi熱點的話就諸多限制,也不能分享給其他裝置。
同一個emome帳號還只能登入一次,
如果手機登入了熱點,筆電就會顯示帳號被其他裝置登入,
筆電要登入,手機就得先登出。

無論如何都無法分享讓兩台裝置都連上,
之後找到了一間郵局,同時有中華電信的公眾熱點,也有iTaiwan及Taipei Free的熱點。
所以手機就用iTaiwan帳號登入,筆電就用emome帳號登入。
兩者都有阻擋特定通信協定類型如TCP 25埠。

就算可以吃到飽,還是諸多不便....

TypeZero.PTT wrote:
第三頁我有寫唷,你可...(恕刪)


壓錯寶當然是理由。
因為.......

1. 若一次壓兩家,嗯,那可能會有疊床架屋的疑慮,還會給質疑台灣這樣小,怎一次開放到兩種 規格 這類可笑的問題。
不相信?去看看華航、國軍、捷運 是怎樣給人質疑的。

2. 若只壓一家,當然要壓『看起來比較有贏面』而且『跟台灣技術比較相容』的規格。
反觀當年 英特爾 氣勢如日中天,誰會想到他們主推的規格居然會無疾而終?


當時別說4g 連3g在台灣普及都不算很高,而當時4g規格又不明朗,政府當時肯下決心也跟進搞4g,其實是很該拍手鼓勵了。而別說wimax,即使是現在的lte,也仍有幾種不同的主流規格。想想iphone5 的lte規格居然還分了三四種便可知端倪。
我們甚至可以說,現在iphone5 挑了哪幾種lte頻段,那就是這幾種頻段還有戲唱。沒有挑到的,等於可以壽終正寢了。

看看上面板友引用的lte世界地圖,所謂的先進國家,不也還一堆沒有lte,甚至連建置計畫都沒有?
所以關於這個lte,設身處地想想,是的確可以理解這個問題。
lukwama wrote:
增加基地台只是讓你信號滿格,不會造成資料量增加...(恕刪)


增加基地台可以做到使用者分流吧...這樣同一個基地台的連線人數變少了...可用頻寬就變大了不是嗎
  • 1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2)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