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咖 wrote:以手機觀點來看,ip...(恕刪) 如果推出IPHONE的是NOKIA或SE.早被批換湯不換藥批到不行.外觀都沒改變.誰叫它是蘋果.出十代一樣造型的IPHONE也沒人敢吭聲~IPHONE/TOUCH有些是真的不錯.直接收發郵件.直接看臉書.新聞.氣象.RSS.一堆不用開電腦的事情一早起床計可以慢慢更新完成.當然我也中了..1代TOUCH~IPHONE台灣公司貨還未出就拿TOUCH玩到翻了還有..現在企業或路邊攤賣的東西幾乎都是賣一個賺一個了~敢賺兩個也沒差了
APPLE的產品(成本是售價的一半)到了台灣,上架時又被賺一筆!!像IPOD mp3,明明美國是"降價",台灣APPLE隨"匯率"又調高價格,但是台幣升值卻視而不見,IPOD 在台灣根本沒有打電視CF廣告,台灣APPLE的行銷費用省得要命,錢都賺飽飽放進自己口袋,感覺台灣APPLE不是美國APPLE分公司,而是一間"零售經銷商"
edmondyung wrote:我覺得APPLE的C...(恕刪) 所以最近有消息:APPLE 會計方式將因SEC 的 Financial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 (FASB) 改變相關規定必須改回一次將所有iphone收入入帳的方式股價應聲大漲其實APPLE 上一季 (Q3)已經有提供兩種算法的財報GAAP 現行會計方式 : EPS = $1.35non-GAAP: EPS = $2.14差了~60%至於 apple 的 profit margin 一向不錯一方面跟他們CFO很會控制營運成本也有關吧~Q3 稅前淨利 (扣除銷售,研發等...所有支出) 有revenue 的 20%左右這還是 GAAP 的數字non-GAAP 就....結論是:我還是去買點APPLE的股票來補貼我買iphone, Mac的錢吧
Kirin456 wrote:所以最近傳說APPL...(恕刪) 的確用了non-GAAP的計算方法, APPLE的表現有了很大的進步, 難怪APPLE要求FASB改制. 但最快可能要2011才可望有進展呀, 那可是一兩年後的事.其實用現在的入賬方法也是有一定的好處, 起碼可以確保收入的數字可以很穩定, 即使經濟差點也不會即時在收入數字上反映出來. 兩年前APPLE 應該也是想做點EARNINGS MANAGEMENT才會用新的REVENUE RECOGNITION方式吧. 但現在APPLE的銷售如此強勁, 想早點將收入入賬也是可以理解的.
edmondyung wrote:的確用了non-GA...(恕刪) CNBC 的 Jim Cramer 前兩天在他節目上是說最快下一個Q 就會改了如果我沒聽錯的話~http://www.cnbc.com/id/15840232?video=1255375408&play=1至於可信度如何我就不知了
有可能吧...當初IPHONE出來時聽店家說一台成本大約7000多塊...不過店家的話還是聽聽就好,除非01有鴻海的同行,他們應該就可以比較精準的抓出IPHONE的成本!不過這種事情...應該只能稱一陣子吧,等對手起來...IPHONE最後還是得完削價遊戲..但問題是對手何時會比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