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

iPhone X真的沒黑科技?

我相信這個臉部解鎖,廣度和精準度一定是不錯,才會被拿來用,但這似乎是蘋果退而求其次的方案,未來指紋辨識能穿透螢幕時,TouchID應該會再次重出江湖吧。
畢竟現在螢幕的顯示廣度很廣,人們伸手指去解鎖只是想約略看一下螢幕時,很可能是放在桌上非常偏的地方.....
yuxian wrote:
全部唯一的黑科技是神...(恕刪)


贏過?你想太多,google 微軟 FB 華為……,全部都有人工智慧晶片,甚至google在人工智慧方面已經投入多久,蘋果剛發表就說贏過,果然在果迷的眼中只有蘋果。

就像3D臉部感測技術明明別人早有這類似東西而且已經使用,還要我去查查。

這跟retina有異曲同工之妙,改個名稱就變成自己發明的了。
外媒是說為AI熱身用

chouwu wrote:
其很多人都不知道大廠...(恕刪)


TIMBOYHU wrote:
贏過?你想太多,go...(恕刪)


的確贏過了
等其他廠家實用到量產早就輸了

人家iphoneX已經準備開始上市了
不可質疑神機,其他廠商出過又如何
蘋果第一次出耶,根本平行時空怎麼比?
TIMBOYHU wrote:
我說過了能夠用簡單方式能辦到的事情需要用更複雜方式嗎?

簡單的方式安全性低

你會把養老的錢放在抽屜還是保險箱還是銀行?

今天智慧手機功能很多,裡面有隱私資料的機率很大

Apple如果要拿出取代指紋辨識的新技術,就必須要同等級以上

不然無法勝任也無法取代

Face ID可以無光環境使用、可以Apple Pay支付

小米那個無光環境你用給我看看,拿去支付寶你不怕被盜刷
TIMBOYHU wrote:
這是微軟的技術,基本...(恕刪)


完全差很遠…
微軟說到底還是相機鏡頭
深度傳感器只是一個灰階鏡頭

iPhone X 用的是垂直共振腔面雷射晶片
,他就像是晶圓上的2維格子
每個格子都是一個紅外光雷射發射源

雷射發射出去後,遇到物體會反射
藉由不同的反射強度來偵測物體的距離
由於是一個2維陣列的多組雷射同時發射
各個雷射遇到遇到物體表面反射後,依據
距離不同,各有不同的強度變化,這就可以
藉由已知的2維陣列雷射所在的X與Y座標
位置的各點反射強度知道物體各X與Y點的
距離,這就構成了X,Y與Z座標值。
再將各座標點構成一個三D物件…

這也是為何iphone X可以做得到即時的
與被拍攝者對應的表情與角度圖形
而不會因不同拍攝角度導致圖形變形
因為它顯示的就是被攝者臉各部分的3維
實際位置

這樣說好了,我應該是第一個具體說出
iPhone X臉部辨識所用的是Vcsel技術,
你可以Google看看…有那篇文章提到iphone
用Vcsel當face ID,保證找不到,我也可
以說出是哪家公司生產的元件,製造廠
的廠房地址…還要繼續跟我凹嗎?

TIMBOYHU wrote:
我只知道能用簡單方...(恕刪)


雖然我不是果粉
但是身為一個科技迷
小米的技術和蘋果確實不在同一個檔次
除了臉孔辨識解鎖之外
蘋果的臉部辨識還可以作為動作變化的動態emoji
這代表什麼?代表蘋果的技術不光是可以拿來臉部辨識而已
還可以判斷出臉部的變化
這就可以有很多衍生出來了
前面網友提到了 蘋果說不定這只是先牛刀小試而已
後續擴充的空間遠比簡單的臉部解鎖多了

另外就算回到臉部辨識解鎖
如果真如蘋果所言:「它是透過紅外線點陣,收集臉部深度跟特徵資訊建檔。
蘋果和數千人合作測試,利用機器學習、神經網路建立起蘋果第一個仿生網路引擎,結合軟硬體運算,確保在戴眼鏡、戴帽子、髮型...等,不會影響辨識,且不能以照片、3D面具...等欺騙Face ID。」
(請參見菜菜子的採訪文)
這就厲害了 重點在要快速 不誤判
且不影響使用者的使用速度
理論上越複雜當然越不容易被照片 立體面具騙過
但是臉上有鬍子 髮型改變 這些又不會影響正確率
這又是難度了
饒益眾生,而不望報;代一切眾生受諸苦惱,所作功德盡以施之;等心眾生,謙下無礙

TIMBOYHU wrote:
我說過了能夠用簡單方式能辦到的事情需要用更複雜方式嗎?

就像送封信,需要開聯結車嗎?(恕刪)


送信需不需要開聯結車,要看你的信件有多重要...
在乎的人要用坦克車送也是有的...
當然~小米這種用腳踏車送都可以,因為最簡單XD
黑科技?
發表會 Face ID第一次示範就失敗??
看樣子還不穩定。
我的工具:Win10+AfterEffects+Reaper+Wacom+XiaoMi
  • 1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2)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