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itoro wrote:
這問題不單純是能量多寡的問題
是"人"的眼睛是否能接受藍光這種短光譜的光源...(恕刪)
請問一下什麼叫作眼睛能否接受??

黃斑部病變就是因為長期受到高能量高強度的照射, 視網膜受到的傷害累積的結果,
只要劑量超過眼睛的耐受力就會受到傷害了, 難道還要先問問眼睛跟大腦能否接受嗎?

重點是眼睛接受到的總劑量, 這個總劑量是所接收到的光強度與能量的總合,
藍光確實是"可見光"裡能量最強的, 但是3C所發出的光強度遠遠遠遠遠低於太陽光,
相較之下, 太陽光裡的UV波段能量比藍光強, 太陽光的強度又遠遠遠遠遠高於螢幕,
如果這些末期黃斑部病變的人是因為工作因素長期要待在戶外, 照了30年的太陽光,
那使用3C的螢幕看個3000年根本還遠遠達不到同樣的總劑量啊~

這類的資訊很多, 自己google就有了吧~
------------------------------------------------------------------------------------------------------
關燈滑手機 醫師:不致黃斑部病變
【網路流傳手機傷眼】
近來網路再度流傳一則訊息,提醒民眾「習慣睡前滑手機,恐滑出失明大問題。」該訊息指出,關燈後手機螢幕特別明亮,近距離觀看時高能量直射眼睛,將傷害黃斑部,半小時就足以引發黃斑部病變,造成視力急遽惡化,且難以治癒,「等於眼睛得癌症,只能等失明。」
根據台北榮總與陽明大學調查,國內65歲以上民眾發生早期黃斑部病變比例約9%,末期黃斑部病變則近2%;日前北市聯合醫院針對2千7百餘位65歲以上民眾進行視力篩檢,約有1成視力異常,其中30餘人確診為黃斑部病變。北市醫中興院區眼科主任蔡景耀表示,黃斑部病變是長年累積的結果,壯年患者比例極低,就算連續數週關燈滑手機,至多眼部疲勞,不致產生黃斑部病變。
【藍光強度不及日光】
「比起手機螢幕的藍光,日光中紫外線對視網膜的傷害更大,」北市醫陽明院區眼科主任張延瑞解釋,「暗室滑手機傷眼」的概念,可能是因為人類在黑暗中或昏暗燈光下,瞳孔張得較大,能量較紅、黃光強的藍光進入眼睛,恐造成較大傷害,但在暗室中螢幕光線一旦照射眼睛,瞳孔仍會迅速縮小,因此該說法並不成立。
張延瑞指出,門診曾收治過20餘歲的黃斑部病變患者,但通常是30歲左右的極重度近視者,較容易有黃斑部病變症狀,患者雖曾使用智慧型手機,但無法證實螢幕光線足以傷害視網膜。
lovebean wrote:
請問一下什麼叫作眼睛...(恕刪)
沒錯就是要讓眼睛跟大腦來了解是否能接受藍光
如果眼睛覺得不適會刺激大腦做出其他生理反應
例如刺眼或覺得疲倦等生理失調的狀況
像這篇哈佛大學醫學院所指出的藍光造成失眼同樣的意思
藍光的黑暗面
藍光的確沒這麼恐怖
對於工作與生活不會高頻度依賴3C產品的來說
這是微乎其微的干擾
但是對於重度使用者來說
例如設計業每天幾乎12小時盯著電腦甚至24小時趕工
這小銼刀遲早會變巨斧
有些能保護自己的措施也是不錯的
keitoro wrote:
沒錯就是要讓眼睛跟大腦來了解是否能接受藍光
如果眼睛覺得不適會刺激大腦做出其他生理反應...(恕刪)
您所提的這個部分比較偏向色彩對人的心理與內分泌所造成的影響,
但和目前市面上所謂抗藍光的產品, 所強調的對黃斑部的"實質"傷害是兩回事吧~

進入眼睛時,容易被眼角膜和水晶體阻擋、
吸收,長時間接受紫外線,會提早水晶體的老化、混濁,造成白內障的形成。
紫光、藍光則是可見光中能量較強的,可以穿透眼角膜與水晶體,
到達眼睛負責感光的黃斑部,長時間的接收這些高能量的光線,若沒有做好防護,
會增加黃斑部感光細胞的損傷,造成黃斑部病變的發生。
高能量的紫光、藍光,傳透眼角膜與水晶體到達視網膜時,會產生自由基。
自由基與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接觸後,會造成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衰亡。
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衰亡後,感光細胞會接著死亡。長時間傷害下,
就會提早黃斑部病變的發生,造成視力下降甚至喪失。
長時間需要盯著電腦螢幕的工作者,可以適合的濾紫光、藍光螢幕保護的螢幕,
使用抗藍光護眼軟體來保護眼睛。在室內照明上,可以選擇適合的低藍光LED燈泡,提供低藍光的照明環境。
長時間使用智慧型手機、平板時,可選擇適合的濾紫光、抗藍光螢幕保護貼,
減少低頭族受到3C產品發出紫光、藍光的潛在傷害。接受白內障手術治療時,
除了要選擇能過濾紫外線的人工水晶體外,相關濾藍光人工水晶體的產品,可以提供病人的眼睛防護。
正確的用眼習慣,良好閱讀距離,明亮的閱讀環境,閱讀中間安排適當的休息,
避免在行進中的交通工具上閱讀。均衡的營養攝取,可減少自由基的形成,葉黃素的補充,
可減緩黃斑部的老化,降低黃斑部病變的機率,維生素B群、礦物質鋅,
亦可增加神經功能與減少自由基的傷害。
我只注重粗體字這段,其他寧可信專業的醫師、而不是網路眾說紛紜...
keitoro wrote:
這問題不單純是能量多寡的問題
是"人"的眼睛是否能接受藍光這種短光譜的光源
剛好相反
人眼根本不在乎光源的波長
視網膜只會受到能量多寡造成病變
色彩是由大腦解釋的
前面的例子說明了
一群人進電梯是否會超載
取決於總重
跟裡面有幾個胖子、幾個瘦子毫無關係
keitoro wrote:
就像LED的白光並非RGB等量時所製造出來的
這也是錯的
如果不等亮
看起來就不會是白光
keitoro wrote:
而是由人腦自動將螢光粉產生的黃光補色為紅色
這不可能
除非LED廠商在燈泡裡加入洗腦電波
不然不可能做到這種事情
keitoro wrote:
我更覺得不把藍光問題浮上檯面
也只是讓想減低LED成本的不肖業者得利
不肖業者不是LED廠商
而是那些散播藍光有害的人
keitoro wrote:
其實再多的抗藍光周邊產品都沒用
不如抬起頭去戶外走走才是真的對眼睛健康有利
正好相反
長時間待在戶外的人如果不做好護眼措施
反而比一般室內的上班族更容易得到眼睛病變
因此
避免強光照射眼睛才是正確的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