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iPhone觀後感~看看別人,想想我們自己~(對國內產業感想)

sammy98 wrote:
推因為亂講個比喻,就...(恕刪)


@@這就是推甄的由來阿

我同學就是一例,給他考聯考,靠不考的上就是一大問題

但是他推甄第一名上成大化學.......

因為他化學有獨特的天份,平常看的書也早就脫離高中範圍...

我是不認為教育有問題,反而是社會甚至企業不重視的原因...

既然需求面沒有,那教育面怎會有呢?
這則新聞我也看了,當蘋果總裁在展示手機時,有一幕示範如何在手機上撥號時,全場嘩然,看的大家目瞪口呆,當有一項產品,能讓人感當相當驚訝時,代表產品已成功一半了!
gilbert_lin wrote:
iphone,我相信夾不死也只是有概念而已...(恕刪)


我也認為其實Apple的產品設計概念全都是自己的,其它OEM的才全是給台灣廠做唷~
而且也有人證實了這個回應(有待證實,因我沒只是光個人想像)

而大大的只"是概念已而"...沒錯就只是概念而已,如就光就是這點~
我們台灣到現在又有人能像Apple CEO Steve Jobs這般,即使到現在這個年紀,仍能時常提供產品創新的概念,和他對產品價值觀創新的想像能力,還有他渾身散發出對產品的熱情及獨特的個人魅力,看大家每年所期待的Macworld,而Jobs也每每總能在這時放表讓全場驚呼聲四起的殺手級產品,後來讓每年的 Macworld 就像Apple的朝聖大會般,台灣又能出個幾個像這樣般的人物。台灣方面,我覺得台積電的張忠謀比較可以拿出來比較(當然所做的產品是不同的的方向啦,只是單單以"人"來說)。

國內的CEO大多都很會替公司賺錢,對如何把公司做大很有一套,如何打敗及併購別人的公司更是一決,如何cost down直到對方餘紅眼,最後一起陷入紅海更是時常在發生的事,但回過來想想是不是該回到最初的產品定位,不管公司的產品是有形無形,是不是該想想為什麼要製造產品、產品要賣給誰、給誰用,產品怎能讓大眾接受、產品的外型及風格、產品對消費者的意義、產品所附加的價值等等...
更進一步的可以替產品加段故事、歷史,及讓人充滿無限想向的希望(出現在吃的產口較多)~
重點還是那句"對產口創新的熱情",是為了產品而做產品還是為了理想熱情做產品或是只是學著跟著人家而盲目的做產品

我想我們這方面明顯是弱了許多~
每年新一代設計展
各校工設的學生其實都有概念不錯的作品,只是廠商有興趣歸有興趣
會將產品真正生產出來的....有1%就不錯了

畢竟多數的情況可能都是..
工業設計師提出設計圖...
"你這個開模不好開喔"
"你這樣的形狀電路板不好layout啦"
"外表要這樣處理成本很高喔"

最後老闆決定

"啊你就照那個iPod的外型改一下就好了啦..."
凜 wrote:
每年新一代設計展各校...(恕刪)


推+1

台灣的ID真的要搞起來我想差不了國外多少

可是呢?

有多少老闆懂得ID的重要?

大多數老闆花錢請人做外觀目的=>產品看起來比較高級or長的像XXX就好了

結果一堆的創意全部死在大老闆低風險的決策下,誰能允許突破以往使用習慣的創新呢?

如果今天iphone或是ipod的設計是一個在台灣設計師的idea,
要找廠商...我想應該是不會有人鳥他...
(撇開平台不同的因素,光是只使用方法和外型)

能怪誰呢?

台灣現在還在跟別人拼規格的時代吧

不過也許只有國外有那種尬子根本錢去做一些"實驗性"的概念產品吧...




台灣企業的老闆們,代工代到一筆錢後,就轉型玩金融or地產遊戲了....
凜 wrote:
每年新一代設計展各校...(恕刪)


說的真好,我想應該多少道出了工業設計師的心聲了
大老闆們就是太市場及成本還有風險考量,不敢做太大膽的嘗式。
其實像有很多概念性的產品,其實如要量產出來販售,應該也會有市場。

舉汽車來說,像很多概念車型設計出來時都很漂亮很炫,但最後能量產出來賣的就是少之又少,且跟原本設計的概念百分百像的實在是不多,就算量產出來的車又跟原本設計的不大一樣(概念車都較好看,不知是不想走太前面,還是概念車量產製造造會比較麻煩這我就不知了)。

其實國內最近也開始注重到設計這門學問了,設計雜誌的銷售量愈來愈多即可可窺知一二~
而國內確實也是有幾間小公司開如自行開辦設計公司,且都做得有聲有色,且愈來愈多人去設計學校上課,這樣看起來實在是非常好的現象。

未來我們國內的產業勢必由「代工」邁向「設計」走向「品牌」,相信會有愈來愈多企業開始依循這種模式去創造公司的價值
REIBLUE wrote:
推+1台灣的ID真的...(恕刪)


真的是這樣嗎?
台灣所有的老闆都這麼笨嗎?

所以企業的目標都是獲利
在現在大家都認同創意、設計的重要, 難道台灣的老闆真的像各位說的那樣嗎?

相信我,重點在於整個國家的文化和水平
沒有那種教育、沒有那種文化、沒有那種世界觀
台灣要跟人家談設計,還差的遠
有些事不是你想做就能做的....
= =
錢誰不想賺...
誰不想創造另一個微軟..
看了別人,想想我們自己?我想包括發文者,回文者..
一個商機的創造,不只是老闆,團隊更重要..
說我也會,做??誰會??
整天惋歎台灣的老闆沒有外國老闆厲害,其實做得到比較重要..
韓國能做車,爲什麽我們不能?
新加坡能雙語教育,爲什麽我們?
看看別人...想想自己...
呵,
說我也會...還是做得出來比較重要..
那你覺得一個企業該如何創立一個品牌?
請做一份詳細報表,從無到有,任何細節都詳細的列出來吧..如該如何吸引人買,如何做行銷..等..
或許mobile01有能敗一個品牌的人...嘿嘿嘿

最後,希望以後這種文不要再發了..
畢竟,在網路上,幾乎每天都看到這種看看別人,想想我們自己..
別人能,爲什麽我們不能的文章..
在怎麽討論,也不會有成果...還不如努力賺錢,實現別人能,我們能的夢想


phy12345 wrote:
真的是這樣嗎?台灣所...(恕刪)



其實我也只是因為看了Apple iPhone發表後表達出我的感想,每當許許多多個劃世紀&衝擊性的產品問世時,好幾次都曾在我內心造成震撼,無處表達所以就試著以自己的方式來表達囉~不反省如何進步

錢當然是大家都想賺的呀,這又回到先前所說的,到底是要因需要而製造「產品」; 還是只是學著跟著人家而盲目的做產品看看那些彷iPod等等得東西吧...

再者一項產品乃至創立一個品牌其實也未必百分之百需要詳細報告吧有很多創造者、老闆當初會開發一項產品、創立品牌也有不少是因為當時一股意念、理想、熱情而孕育而生的吧!所謂的「報告」往往也都是事後才開始有的事吧!誰說有閒錢、有熱情、有傻勁的人不能去做他們所謂認為「對」的或「有意義」的事呢
如果世界上沒有這些少數的創造、貢獻者,能有現有這麼多方便、人性化的的產品、知名企業出現


而發文也未必是要尋求答案,小弟只是表達出個人的淺見及感想, 只是想的到共鳴及他人的看法啦!可以有兩極的評價,但不必太嚴素啦誰叫這裡是「閒聊八掛討論區」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