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iPhone 60% 毛利率

台灣人總是忽略"Know How"這個名詞,總是以"零件價格"來衡量這個東西值不值這個錢
殊不知別人就是在賣"你做不到"和"你想不到"這四個字...........


世界上的知名企業都是靠智慧財產權維護自己的公司的
有很多隱形的支出是看不到的吧?

IPHONE不光是手機本體 就是他什麼都包才吸引人不是嗎?

什麼都包 就代表什麼都要支出 我想品牌價值才是公司真正的資產

毛利跟淨利差很大喔...

就算有60%的毛利,難道研發、設計、行銷都是空氣,免費的嗎?
土撥會撥土 wrote:
看到這個就會知道台灣...(恕刪)


是啊, 成本這麼低, 都是台灣偉大的代工業, 還有上游的供應鏈, 一層一層剝出來的
各位買的iphone不是手機.............................................................是藝術品
毛利不高阿

Apple + iPhone = 售價

賺很少耶..........
─═☆南哥★ wrote:
iPhone賺錢實力...(恕刪)


我相信實際淨利可能會讓你吃驚,原因是 Apple Store 直營店成本
以及 Apple 產品向來的高換貨率(不是產品不好,是消費者龜毛)
,不要光看毛利就以為很好。

相反的我會用另外一個角度來看這件事 => 一家公司必須要把毛利
抓這麼高才可以生存,那他的營運風險可真不低耶。
Aquila wrote:
毛利跟淨利差很大喔....(恕刪)


Aquila 說的很對。那裡有人作創意/創新卻不計算攤提相關成本的。

這個分析師自認看到那麼多投資銀行精英都不知道的密秘?他隔天應該會是同業的笑柄吧!
賺多 是他的本事
賺少 相信消費者也不會感謝他
不賺 那就有違他是商人的目的
我覺得APPLE的CASE比較特別, APPLE入賬的方法07年開始轉變, 用了新的會計原則, 將各方面的支出在即年就入賬,收入則以24個月分攤入賬,部分歸入為今年的收入(revenue), 其忚部份就以deferred revenue(不清楚中文的叫法, 請見諒)方式出現, 這作法會將部份收入歸入到以後一兩個會計年度.

這樣就會令即年的利潤降低, 但是在往後的年度APPLE 就可以將deferred revenue轉為revenue, 從而將往後年度的收入和利潤推高. 在新的會計原則下, 開始的確會造成毛利降低的假像, 因為今年入賬的收入和成本有包括部份的今年收入以及部份上一年的收入. 在每年銷量上升的情況下, 就會造成今年未入賬的部份比來自deferred revenue部份多, 以致低估收入. 但在往後的日子裏APPLE的賬面收入就可以有一定的保證, 甚至可以屢創新高. 從apple 的quarterly results可以看在, apple 的收入和利潤在近三季可以說是節節上升, 屢創新高, 這一方面可以歸功apple 的新產品好銷路, 另一方面也要歸功於APPLE 07年開始用新的revenue recognition方法.

回到apple產品的利潤方面, 我覺得我們不應該只看毛利或者看純利, 因為那都是做過手腳的, 我們應該要看他的營運現金流(cash flow from operationg activities), 根據APPLE的08年度的財政報告, 雖然APPLE的08年度(USD 4,834m)的純利只比07年(USD 3,496m)多USD1,338 million(38.3%),但我們可以看在08年度的營運現金流為USD 9,596 million, 07年度則為USD 5,470million, 增長了USD4,126m(75.4%). 顯而易見, APPLE的確是賺很大...

以上只是個人意見, 有錯請不吝賜教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