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面兩張表是蘋果財務報表的淨利率%,也就是說每100元的營業額,蘋果長期以來只能約莫賺到22~26元之間。從2009~到現在的2019年都差不多如此。
問題是蘋果iPhone的平均售價,從早期的600美金上下,已經一路漲到將近800美金,售價漲了1/3了,為何淨利率只能維持在22%上下呢?

很顯然的,蘋果的銷售成本或是營業費用,也不斷地在增加。換句話說,以往賣一支iphone 雖然收入有600美金,但是成本與費用也要$468元; 現在因為成本與費用也增加到了$624元,一樣佔收入的78%。
所以Cook說他很努力讓iphone的成本降低,但是很難,所以才是這樣子的售價。
看一下財務報表 就很清楚Cook在說什麼了。
--
Using Numb3rs, we can solve the biggest mysteries we know
thhuang wrote:
遊山玩水不是指蘋果,...(恕刪)
也許是我中文理解能力有問題:
- 閣下在121樓的留言:
1. 單就蘋果的硬體成本來看, 其實可能比它廠更低, 也不存在客製化研發成本的議題.
蘋果手機型號很少, 所以所用的料件採購量非常巨大, 供應商幾乎都是像小媳婦
陪著蘋果玩的. 蘋果的客製化只是出一張嘴而已, 各種超規的測試, 刁鑽的需求,
並不是蘋果工程師要去開發的. 當他們要採用你的產品前, 會先派出資深顧問團隊
來台考核, 美其名考核, 有一半是來遊山玩水的.
2. 以整台iphone來看, 蘋果有能力自產的也只有PCB design和CPU.
- 184樓的留言:
iphone的成功, 總體來說可以是人機介面的研發成功, 還有iTune音樂的輔助而撼動世界的. 隨後的CPU也是併購的團隊, 不知道這樣算不算自主研發???
iphone裡面還有記憶體, 基帶, RF, 相機模組, 屏幕等關鍵零主件, 他們都沒辦法自主研發, 我也可以說他是不研發的公司??
bunnydad wrote:
本人在電子業界將近20...(恕刪)
+1
我兩個學弟在Apple,一個也當到經理,不過是負責供應鏈
Apple的營業費用當然高
一個沒當到經理的年薪加分紅就有0.5M了....
有些只有打過SPL,沒玩過NBA
不知道世界級的打法
很難跟這些人說明...
Cupertino對於老中很方便
Apple的對面就是大華...

健人就是腳勤
AppleDesign wrote:
上面兩張表是蘋果財務...(恕刪)
手機市場競爭這麼激烈, 能有這樣的獲利率已經是全球最高了.
不能降低售價的理由是他們無法違背資本市場或股東對他們高毛利的期待. 所以只能繼續維持2x%淨利的方式來定價.
此外, 他們必須獨立維護iOS的發展也占掉了他一定的成本.
安卓作業系統是分散式管理, 需要的成本是各家公司攤提, 一起研發, 所以自然開發成本比iOS低.
尤其Google以老大哥的姿態領導開發, 還免費贈送新版本, 這就是實實在在的成本優勢.
除了營利機構外, 世界上很多軟體高手也都在貢獻這個開源社群, 隱性的力量非常驚人.
人們最關心的還是他自己的荷包, 並不會在意製造廠商的成本控管.
bunnydad wrote:想也知道蘋果對零件廠 最少都有兩個能刁的問題
本人在電子業界將近20年資歷,目前在蘋果Cupertino總部擔任硬體工程研發經理,我所帶領的研發團隊負責的關鍵零組件搭載在5個世代10款iPhone 全球出貨超過6億支。閣下所說蘋果工程師只出一張嘴出差都是去遊山玩水完全是胡說八道。至於你覺得蘋果有沒有研發實力,也不是你說了算。就好比台灣SBL髮膠聯盟的籃球員嗆NBA 勇士隊沒實力,聽著當作笑話罷了。
即使是萬年不變功能的零件也要問 能更省電嗎?能再縮小嗎?
後再獨家購買用個一兩年 才會量產給他牌手機使用
甚至是專為蘋果製造不流出市面
一些iso9xxx這些什麼工業認證 蘋果根本沒在理會 蘋果只想要自己需求功能的零件
像蘋果MacBook air當初推出時用的是筆電C2D CPU
後來蘋果催生intel拿出實驗室技術 取得後來稱為超級本用的U系列超省電CPU 並且獨賣一年
看在其他筆電廠眼裡恨得牙癢癢的 這種U要是放在筆電中會更薄更輕續航更高 也更好賣
而且還便宜 不用以往那種集極限工藝於一身 一台貴到十萬多
在蘋果獨賣那一年 PC筆電場早就都準備好這顆U的筆電生產預備了 甚至都有概念機的成品展示了
都在等蘋果獨賣一年結束
(之後PC廠超級本上市 卻只有少數產品用的是SSD 多數還在使用HD
與蘋果air理念隨時可用 蓋上隨走差異很大
HD必須等到停轉才能移動 不然很容易對HD造成損害
以及win系統問題 常出現蓋上沒有進入待命或是打開卻待命不起的問題)
(air初代即使用當時超貴的SSD做到隨時可用的情況)
彈幕濃!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