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麻煩推薦最新出的「非OLED螢幕手機」

wicib
wicib 樓主

可是看影片可能不太方便

2025-07-28 9:54
建議大大可以加購一隻 iPad mini

它是八吋 LCD 的,才300克,很好攜帶

螢幕也比較大,需要長時間使用的行為,看片打遊戲之類的,就用它
灑yan

好攜帶,目前都帶著他。[茶]

2025-07-23 15:27
wicib
wicib 樓主

謝謝你的建議,如果他可以打電話就更好了,要是iPad mini可以打電話,很多人就直接買iPad mini就好了

2025-07-28 9:55
這要求還真特殊 減少滑手機、在光源充足下使用吧
Eurobike

另外 Vision pro 為何會失敗,micro OLED大概也是原因之一,其發光特性基本無法長時使用。

2025-07-23 18:29
Eurobike

而大部分使用者為何會自覺無感,實際上不是真的無感,而是因為視覺已自動代償適應,但實際長時視覺負荷是增加的,若用回DC IPS LCD 一段時間,再回去看 PWM OLED 就會有感了。

2025-07-23 18:43
去買台二手iPhone 11 不就得了。
wicib
wicib 樓主

謝謝你的建議,聽說iPhone 11好像有的是LCD有的是OLED

2025-07-28 9:56
調暗一點,時間短一點(其實要短很多),非必要不要用。
別無它法。

現在有舊款帶LCD的,一二年後,你還不是要改變?
趁早養成新習慣。
wicib
wicib 樓主

是啊,大趨勢。希望Apple快點發現OLED傷眼的事實,可以再改進

2025-07-28 9:57
hillside wrote:
調暗一點,時間短一點(其實要短很多),非必要不要用。
別無它法。

OLED 調越暗閃頻越嚴重喔

OLED會大量用在手機、筆電、電視、智慧手錶,說穿了只是各家廠商為何加快汰換速度的手法

OLED這東西無可避免的一定會烙印
用到設計缺陷的面板,甚至會像三星、Sony的災情那樣1-2年出現亮線
維修了還是會復發,維修費用又訂的高昂
重要的是「廠牌會賴給人損」
以前IPS的時候根本沒這些問題

閃頻的問題也是始終都在
只是各家廠商和品牌,透過網路買媒體的方式洗風向,說OLED色彩多好

那些評測的機構和媒體人也是沒良心,只會講OLED的好,缺點都避而不談

廠牌和評測人想法都是為了賺錢
反正使用者的眼睛壞掉是使用者自己承擔
能加快產品汰換速度和接到業配才是真的

可憐的終端消費者
健康被當賺錢的手法整個犧牲掉
還有很多人被洗腦奉OLED為先進規格的指標
Eurobike

iPad pro 2024 就是很好的例子,價格貴幾萬,卻是使用低階 PWM 調光,棄用高階 DC LCD IPS,現實反饋卻是難以長時專注使用,文字情境更不用說了。

2025-07-27 8:47
wicib
wicib 樓主

對啊,希望大家趕快發現OLED傷眼的事實

2025-07-28 9:59


越低階的oled 閃屏越嚴重
14 15 16開始螢幕大降級

唯一只有16 plus用上了240hz的螢幕
所以只能買pro版或16 plus
Eurobike

目前小尺寸終端的特性大概就是不斷導入更低階之組件,價格卻一年比一年高。

2025-07-28 16:07
Eurobike

Vision pro 也是很好的例子,micro OLED 基本應該也是沒有真實穩定低亮度,最後就是停產,回歸 DC IPS LCD 才不會短時間就進入疲勞區間。

2025-07-28 16:08
wicib
wicib 樓主

謝謝你!這個影片好清楚!

2025-07-28 10:03
OPPO A5 PRO 不過才720P
wicib
wicib 樓主

謝謝你的建議!!

2025-07-28 10:03
Eurobike

上一代 A98 有 FHD+,只能說萬元內的顯示終端,比那些三四萬卻使用低階 PWM 調光的旗艦機,在長時視覺效率更高。

2025-07-28 12:43
其實這是原彩被打開、螢幕色偏過黃、pwm頻率過低,從這三個地方改善即可。

1.設定>螢幕顯示與亮度>原彩按鈕關閉。

2.設定>輔助使用>顯示與文字大小>顏色濾鏡>顏色濾鏡按鈕打開>色調打勾。

彩度調到最左邊歸零、色相往右調約66~75%看喜歡偏冷或偏黃。

3.設定>顯示與文字大小>自動調整亮度關閉。

對著iPhone右上網下滑>對著亮度調到25%以上。

我都拉到太陽最邊緣,不會太亮也不容易流眼。
Eurobike

調整色彩無法改善 PWM沒有真實穩定低亮度的本質,如果調整色彩就有效,為何那些頭痛眼痠的反饋仍持續存在。

2025-07-28 16:05
Eurobike

品牌之所以能持續導入低階顯示,亦為利用大眾消費者知識之鴻溝,在小尺寸終端這樣的策略可能有效,但在平板筆電市場很快就被群體揭露商業包裝宣傳低階為高階之本質。

2025-07-30 13:40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