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別篇討論串看到的(也有群友推薦)
今天就去入手買了一個
順發現在特價3799 (2TB)
PC家3999-3000(折價捲)
但現在連假要等,只差100,所以選直接順發拿。
一頭支援USB-A 一頭支援USB-C

實際上拿在手上

桶上i15 PM,完全不卡保護殼,完美通過。
(為何這樣講,後面會補原因)

與之前傳統的SSD隨身碟做比對(當時的讀寫是420/380 當時算厲害)
但 當然與現在的10G M.2比還是有差
放在一起的對比... 很小巧了 不錯不錯

原先我有M.2外接盒了,但現在10G 20G的線頭都非常非常的寬。
導致有裝保護殼的情況下,線有點算是要硬擠硬塞。
手鬆掉之後是很有機率跳掉的,加上後來發現ROG外接盒。
搭配一堆不同線材,會發生有時可讀,有時不可讀的狀態。
(就是ROG的RGB閃一下閃一下,又熄掉,然後又開始閃一下閃一下又熄掉)
昨晚嘗試過,格式化成各種格式,包含更改硬碟種類 (GPT MBR之間切換)
最終這顆ROG外接盒在IPHONE上就是不太能使用。
( 但是在PC電腦上 IPAD上是暢通無阻)
(IPAD與IPHONE的C口規格不同 , IPAD PRO用的是雷電的口)
反正不管是哪一種... 結果論來說就是不能好好在IPHONE上使用。
測試的線材有這些
有ORICO
有ROG原廠線
有閃極的線
有倍思的線
包含連另兩個廠牌的轉接頭,把他轉成USB 2.0去嘗試。
(外接盒各種韌體也都刷過一次)
(測試時是裸機,避免被保護殼卡)
就是 多線材 與 硬碟多格式,交叉測試的情況下。
不推薦要用IPHONE 15的人去用ROG這外接盒。
(當然還有10G 20G頭 會卡保護殼的這個問題點)
ROG用的主控晶片是 ASM2362 (或許是兼容性問題?)
TUF用的是螃蟹卡(或許沒有問題??)

最後來個體集合照

結論
(ROG這片不推,晶片有兼容性問題)
創見這片很推
1.體機夠小(跟一般隨身碟一樣體積)
2.支援雙介面(USB-A 與 USB-C)
3.C口後面有做一點延長,可完美支援I15 P 與I15 PM在保護殼狀態下輕鬆桶進去。
這種狀況在所有手遊中都經常出現 越即時越有感
像這個
-> [01站內文] s23u 遊戲觸控靈敏度
樓主提供的兩段影片
可以比較出S23在觸控操作上的反應 慢了一拍
iPad隨手指頭轉向
S23手指轉向了角色延遲了一點才轉向
原因內有詳述
這個安卓系統問題
系統原罪 多年來一直有這種延遲狀況 無解
當然三星粉有三星粉的解釋 不過無從得知原因
而多數玩手遊專精的人都知道安卓這種延遲慢一拍的狀況
從以前到現在都還有
彈幕濃!
搜尋時看到
因為改用TYPE-C後 有些C轉乙太網路的轉接線可以用
可以達到比wifi更低延遲的實體網路線使用
只是那篇文章後來忘記用什麼關鍵字找到
以及不知道i15P能用哪種網路晶片的轉接線 可以直接驅動使用
有線連接 更低網路延遲的LOL

不知道這更低延遲有沒有幫助 看樓主要不要體驗看看惹
優點 更低延遲
缺點 線
-----------------------
請找USB3.0的C轉1000乙太網路的轉接線
不要買USB2.0的C轉1000乙太網路的轉接線
USB2介面多半用在10/100乙太網路
用在1000Mbps乙太網路會限制在U2的480Mbps
USB3.0介面可以保持1000乙太網路完整頻寬
U3 5000Mbps 轉 1000Mbps乙太網路
彈幕濃!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