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oma wrote:真的 光解析度差那...(恕刪) 我個人是覺得既然要用上2k螢幕就要有本事解決這些問題這是當時在設計階段就要考量進去的否則只會淪為無意義的規格口號如果因為硬要用上超高解析度的螢幕導致整體使用體驗或系統運作效能不如2015年的老舊6S那就是廠商自己無能/決策有問題 沒別的
sean90175 wrote:https://youtu.be/3ajdZQc3q_8管他真多工,假多工。結果論兩年前的6s多工還比現在安卓多工強。 每次看到這種快速開啟一大堆App的比較影片,只覺得無意義又好笑 。系統架構不同,就像我以Android擅長的多工來拍比較影片,再來說Android比較快...實在無意義。
小笨賢 wrote:要認清 多工的意義....(恕刪) 本來要回你 但是二樓大大已經把iOS的記憶體機制說明的很清楚iOS的閃退基本上就是記憶體使用超過了這個沙箱系統強制關閉只能說記憶體基本標配越來越大OS也應該傾向保留os運作所需後盡可能提高app使用記憶體的上限記憶體沒人嫌多的不是嗎?而且OS也應該要盡可能善用記憶體我其實不是很理解有人很要求閒置記憶體很多的追求記憶體不拿來用是買來幹嗎?
sl0519 wrote:結果沒人回答我的問...(恕刪) 這是每次 iOS 跟 Android 同時在一篇文章出現時必有的特色XD(同理 MacOS 跟 Windows 也一樣)簡單來說真多工是這樣:A 軟體進行中 → 跳出去看 B 軟體,A 軟體繼續跑 → 切回來 A 軟體已跑完而假多工是這樣:A 軟體進行中 → 跳出去看 B 軟體,A 軟體暫停 → 切回來 A 軟體從暫停處繼續跑看起來很好理解但實際操作上感覺卻 "非常不明顯",這其中有幾個原因:1. 當記憶體不夠大時,真多工就會轉換成假多工狀態就好像電腦同時多開軟體一起執行一樣,會很吃記憶體;而手機記憶體又不高,當記憶體不足時就會強制暫停被切換掉的軟體了。就像 7 樓的影片那樣,一開始是 Android 快很多,但軟體開到某個程度時記憶體就滿了,接著開始大拖速讓之前開過的 APP 一個一個變成假多工,然後這種狀況下再喚醒就會更慢(尤其你看某幾款 3D 遊戲重啟都超慢)。所以那個影片只要改成開 3-4 個可以執行真多工的 APP,就換 iPhone 要被打爆了...2. 大部分的 APP 根本不需要多工這是大重點!我們平常慣用的 APP,有 95% 開起來後你不去滑動他就是停在那裡(如臉書、Line、網頁、相簿...等等),這些 APP 根本不會有所謂 "切出去後還會繼續跑" 的問題。3. 本身 APP 程式撰寫時就設定切換時會暫停這也是大重點!有些 APP 設定就是切出去後強制暫停(如 Youtube、Google Chrome),真多工在這種情況下就沒用。所以若不是特殊需求,如要跑一些開發軟體或特殊 APP 之類的,一般 USER 對這東西根本無感,反而在 Android 系統下更容易把記憶體吃滿造成拖速。多工在 Android 上就是一個優點不太容易感受但缺點卻很容易感受到的狀況,但對於真的有需求的人來說他就很好用。這種感覺就很像一台高階筆電,給你裝 HK 結尾 CPU、搭個專業繪圖卡或是 1080,超高效能但一般使用者完全感受不到,可能還會抱怨怎麼用 2 小時就沒電了...只能說多工是個少數族群才會用到的功能,絕大部分的消費者會選 Android 絕對不是因為他多工,而是 "自由度"。但要筆戰的時候當然就會把對方陣營沒有的東西搬出來啦 XD所以為了強調多工的實用性,Android 7.0 改成可以切割視窗來同時進行:(這個功能其實在 Note2 還是 3 的時候就有了,只是那個時候的 APP 支援度太差,就是上面 3 的狀況)
Xavier.D wrote:簡單來說真多工是這樣:A 軟體進行中 → 跳出去看 B 軟體,A 軟體繼續跑 → 切回來 A 軟體已跑完而假多工是這樣:A 軟體進行中 → 跳出去看 B 軟體,A 軟體暫停 → 切回來 A 軟體從暫停處繼續跑...(恕刪) +1大推!清楚又詳細的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