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的經營裡,蘋果還是希望讓蘋果品牌保持在科技業界中屬於創新、奢侈、稀有、高級、高貴、時尚、最好的產品的印象裡。
字眼裡並沒有普及、流行、垂手可得,甚至創新都不是絕對的首要,但是只是必要。
所以,消費者其實不應該期待蘋果會有『擴大市場佔有率』的策略性產品,因為這違反了品牌要傳達給消費者的目的與一致性。也不應該強求蘋果要在創新科技中走在最前面,而是只能期待蘋果利用創新科技在某個應用領域提供了最好的產品,幫消費者解決了蘋果認為消費者最需要解決的問題。
科技產業裡,不管是硬體規格、軟體系統平台、軟體技術平台到應用程式本身到網站,永遠在訴求流量、佔有率、銷售量、下載量多寡,腦子的邏輯只有『變大、越大、變多、越多』做讓產品出貨量越大的策略就是有利於公司的獲利與未來。
但是,高端消費品牌、奢侈品品牌的經營卻是需要控制品牌產品的稀有程度,才能取悅一群買得起的消費者,而非用低價取悅所有消費者。
許多歐美的奢侈品品牌,汽車、皮件、衣服、化妝品,消費者永遠不會去問成本多少,賣這麼貴是薛凱子嗎?而其品牌在推出新產品的思維模式也不是從成本可以省多少的角度出發,而是從如何推出一個好的產品,然後怎麼訂在一個高端消費者可接受與目前品牌形象一致的區間。毛利率是訂完價格後的結果,而不是目標!
台灣長期做工業代工、電子代工,習慣以量大、毛利率多寡來做主要的商業經營思維,真的要好好改變一下了。
PS. 微熱山丘用麻布帶當提袋而非選擇價格低廉的塑膠袋,是為什麼?
PS2.7-11的City Cafe有事沒事就重新設計咖啡杯,讓美式咖啡單獨使用其特別的咖啡杯,而不用通用單位成本較低 citycafe 白色褐色咖啡杯,是為什麼?
PS3. 可口可樂一樣都是裝一樣的可樂,為什麼瓶子的外觀需要改來來去,這要重新開模子、甚至導致不容易裝箱運送,而可能導致運費增加。為什麼?
--
Using Numb3rs, we can solve the biggest mysteries we k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