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

究竟是什麼秘密使iphone的流暢度勝過所有android高階手機


sl0519 wrote:
前陣子有機會試用過搭...(恕刪)


蘋果能整合軟體和硬體

其它家 說穿了只是拿零件來都一都而已

沒掌握韌體關鍵 再強的硬體軟體也沒用捏

蘋果讚啦
免責聲明:說的話都不算喔 啾咪~>_ ^
mtsui wrote:
您用過Andorid原生機嗎?...(恕刪)


Nexus 7
順暢感還是沒有iPad 3好
KanyeWest wrote:
有這麼誇張嗎 新出的...(恕刪)

蝴蝶機流暢??
去HTC專櫃摸過 是沒有用很久 但在主頁面瀏覽APP翻頁 就感覺出不怎麼流暢了
但跟HTC其他舊機種比 他的確是流暢了點
跟iPhone比 還是差
應該是HTC主畫面做了太多華而不實且沒必要的效果導致吧

sl0519 wrote:
前陣子有機會試用過搭...(恕刪)


我覺得還有一個狀況Android和ios差很多

就是在砍任務的時候

Android的通常會有什麼一鍵全砍

砍完了還是會跑出來

可是APPLE的砍掉就真的是砍掉

本身是拿 XS + ipad 4

自己的經驗

sl0519 wrote:
前陣子有機會試用過搭...(恕刪)


我引用一篇去年九月ptt八卦版的文章給你
作者ID是DChaos
(我有稍微整理了一下)
-------------------------------------------------

先講規格
APPLE : report rate 60 Hz
Android: report rate 60Hz以上,最近有廠商要求要200Hz
Android比較大品牌出的 大都是100Hz以上

這意思是說Apple的每秒回報60次座標給手機CPU...
Android中的好手機每秒回報100次~200次

雖然我們可以扯到driver 以及user space的問題
但是Android手機的report都已經高於iphone太多卻還是不順...
難以讓人完全認為只有那問題

我個人沒有買,不過有興趣的可以找找 google nexus 7
使用了nvidia direct touch的技術
看看用起來能不能跟iPhone拼

至於除了作業系統的問題
Android的超高掃描速率,也高於iphone,但手感仍然不好
原因還有可能是以下原因:


1. 技術是誰家的?
APPLE: Touch面板: 專利是apple的,再叫觸碰廠商做
觸碰IC: TI, Broadcom做的,但是是APPLE要他們特製照做的
IC上面打上Apple mark,
演算法: google patent自己蒐尋就知道,完全是APPLE自己研發

Android: Touch面板: 各家面板廠做的,手機廠只管叫他們做且壓價格
觸碰IC: Atmel, Cypress, Synaptics做的,手機廠只管逼他們跟壓價格
演算法: 由觸碰廠商負責

結論: Apple完全一手掌控,Android的手機廠都一知半解

2. 抗LCD雜訊技術
觸碰面板對於人體觸碰反應很小,但是不算難做
但是考慮到LCD,由觸碰面板下方直接傳上來的雜訊,就很難做了
所以各家都要推出解決方案

APPLE: 掃描頻率: 同時使用 1xx kHz, 2xx kHz, 3xx kHz 特定的三種頻率來做
再要求LCD廠商在這三個頻率的雜訊能量不能高於某水準
掃描方式: 多根driving lines掃描,用來抗雜訊

Android: 掃描頻率: 觸碰掃描技術是觸碰IC廠商做的
都只使用一種頻率,最多是可以做到換頻率
LCD的雜訊,是面板廠跟LCD驅動IC做的
也不知道雜訊強度跟分析方式

掃描方式: 單一driving line掃描...
這個問題你把吹風機靠近你的手機試試看就知道了
如果感應變差,恭喜你
如果感應一樣好,別難過,Android大都是這樣
這個體驗...很可惜iphone用戶一輩子都無法體驗~~

所以:叫LCD的供應商說雜訊不要太大 否則不給單
叫觸碰的供應商說,雜訊大也要做出來,否則不給單
然後因為效果太差,所以只好多掃幾次再濾波硬上,結果還是很差

結論:Android的手機廠相對APPLE而言,技術力差太多
內容也都掌控在LCD廠商以及觸碰廠商之間,自己只好出張嘴


題外話
最近某個也是國外的大公司理直氣壯的對相關廠商講說...

APPLE使用60Hz還能做的好,是假的,因為使用了 預測 的演算法
在某某方面可以,但是真要XXX就不行了...
於是這間公司說要做report rate 200Hz的...

這就很奇怪了
APPLE只做60Hz,人人說讚,整個系統也較省電
由一個耗電大,又反應差的系統來說這種話...XD



結論:
APPLE本身完全掌控了觸碰螢幕, 觸碰IC,以及與LCD結合的技術
並非單純採購,而是有確實教供應商該怎麼做

Android的手機廠,各個零件都採用供應商買現成的,只給他們規格,跟壓價格
但是供應商不知道自己的東西上了手機系統,會有什麼問題...
所以找不到正確的路,再過個三年,Android手機也難以達到四年前的iphone


iphone的觸碰很久沒進步了
android的手機一直進步是事實

因為iphone一次就攻頂了,其他手機還在爬,四年了還在爬


真的拿iphone新舊比較的話
玩遊戲會卡其實大多數CPU不夠強
但是拿一個簡單的app就會發現

觸碰的靈敏度從3g, 3gs, 4, 4s幾乎大同小異
感受不大出來

而確實裡頭的核心觸碰技術也幾乎一樣
除了一些微小差異
譬如由最早期的4顆ic,到3gs之後的1顆ic解決
從早期的15V高壓方波,變成3gs之後的低壓弦波掃描
( 補充,至今為止,沒有廠商跟apple一樣使用sinewave掃描 )


1. 三星一條龍怎麼解釋?
一條龍是生產一條龍,但是技術有到沒到我就不知道了

你可以查一下google patent
apple做過多少努力
觸碰層該怎麼做
怎麼多條lines同時掃描,以及數學原理
用影像處理技術處裡多指觸碰
起碼20篇專利

由很硬體的觸碰層的圖案設計跟電性原理
到很軟體的演算法全都一應俱全,一讀下去才知道各方面都很可怕

個人不喜歡三星所以沒有特地拆過他們的
但是給我一台示波器,一個三星手機,一枚硬幣
給我30秒就可以告訴你這支手機在有什麼頻率的雜訊環境下容易出問題


而iphone不可能發生那種問題

不過也不是三星做不好
是全世界這一點能做好的只有apple一家

而這只是apple touch技術的一小部分罷了



2. WP8
WP8順不順我不知道

如果單討論順不順這個問題
我只能說,手機廠商放話要坳供應商,努力就能做到了

只不過問題變得很專業,耗電? 厚度? 大小? 良率&價格?
在多方角度討論之下,
apple系列的會最強

為了讓使用者感覺順,有很多犧牲以及付出的成本是用戶看不到的

只要多付出一點...
比方說LCD跟TP間隔厚一點,雜訊就小一點
只不過手機厚度變厚一點

比方說觸碰ic一直掃描,拿非常大量的資料過濾波器,看起來就順
只不過耗電增加不少

比方說拿觸碰大廠的IC來用,廣受好評效能應該很好..

只不過atmel,cypress等牌子大面子就大,不求你用,你有問題也懶的派人支援你
只不過IC大顆一點,因為他們功能齊全要賣全世界,手機裡要多留一點空間放大佛

有沒有人也在玩X-Plane 10!!!有沒有人也在玩X-Plane 10!!!有沒有人也在玩X-Plane 10!!!

a3619453 wrote:
系統就這麼簡單說完了...(恕刪)


我是來看戰文的
迷之音:把阿嬤還給我...
我2邊都用 各有優缺點 對於只想堅守單邊陣營的我會推iOS

因為台灣Play商店跟本半殘 又把唯一的路封死 一定要VPN

VPN又要靠人品來買app 那麼强大的規格但只有半殘的store

我知到可以用特殊方式玩付費版的遊戲 但不代表每個

都想去研究那種方式 所以現階段 台灣沒有完整的Play商店 在强

大的手機跟本就是
我是覺得買apple是質感,用起來就爽很多
KanyeWest wrote:
有這麼誇張嗎 新出的...(恕刪)


android的手機,下次可以試試大量安裝App時再做其它事看看。
說真的就使用的流暢度
蝴蝶機與4S就很難拚了
更何況是5
  • 1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4)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