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關於蘋果原廠入耳式耳機

真的醜嗎???

搭個捷運一堆人都戴apple的耳機

真的音質很差 也不會那麼多人戴吧?
請你放尊重點 不然我要叫了
音質說差不會啦(普普通通)
聲海代工耳塞還有水準說

耳道就真的稍為貴了一些



小弟也曾用過Apple In-Ear 2代(就現在官網上面的那隻),音質在2790這個價位算不錯的!
聽起來可能低頻量不多,高音延伸說實在也還好,但確有好的"聽感",還滿耐聽的!

要不是它線接觸不良,我也沒想要換掉它,不過也因為這樣才開始

這是我以前寫過的心得文

我高皆耳機有D2000 D5000 D7000

耳道只有SE102 IGI

耳塞K319

還有文中那幾支

----------------------------------------------------------------------------------------------------------------

之前從來沒有考慮過要入手這支

說實在的

瘋過耳機版之後

對於不是特定品牌的耳機真的是不太敢買

就像下了無碼 有碼就不會去看了


最瘋的是D7000 也是退燒之後唯一留下來的

雖然留下來 但也快3個月沒聽過了

連DAC跟耳擴都出清後

覺得沒有對的起他的器材 就封印了



所以對於頻果這支耳機

我的對照大概就是從之前有過的一些耳機印象來比對


MX460 760

PX200

K314 315 319

SE102

GRADO IGI


耳罩式或單價高出太多的就不列入印象對照了


在板上APPLE這支就是個雷

某位板友說的很有道理

看到APPLE就批 跟 是APPLE就好 都是不客觀的

我原本只是貪圖它是耳道 有MIC跟線控 完全對他的音質沒有任何期待

不過因為越聽越有味道

才忍不住在退燒之後又回來PO個心得


這支耳機走向是解析+亮

或是也有人比喻為女聲沒那麼毒的鐵三角

一直以來我有的耳機都不是雙單體的 所以我也不太清楚多單體聽起來的感覺


以樓上幾支對照的話

解析方面大概就是K319 IGI 還有 SE102

因為我之前去品嘉 都是跟老闆說我要解析的 前後入手過這3支

跟K319比好像也不對 畢竟他是耳塞的

跟IGI的話

亮是GRADO的招牌 可是我之前就一直覺得IGI並不是那麼的好聽

高音會刮耳我想這是很大的缺點 還有那個齒音

而SE102是我後期很喜歡的一支

他也有C/P之王的美名


不過我聽IN-EAR的感想是

在我個人感覺

我並不清楚是不是因為雙單體的關係

解析方面是很明顯的優於SE102

IGI是因為高音頗刮 我有時候很難去細聽一些我要的東西

比如這段落我想聆聽鼓組

但IGI的HI-HAT常讓我需要降低音量以免不舒服


IN-EAR的樂器分離度非常好

尤其對鼓跟吉他的走向我十分喜愛

樂器分離度我以 Steve Vai的Tender Surrender還有鐵娘子的Hallowed Be The Name

來測試

Tender Surrender是電吉他 鼓 bass

鐵娘子那手是人聲只佔約20% 其他80%長度都是樂器solo

就算不是這2者的fans 我覺得這2首也很適合來測試樂器分離度


IN-EAR的hi-hat清脆不刺耳 大鼓到位 小鼓方面就是傳說中可以聽到鼓皮的聲音

不過我覺得所謂鼓皮的聲音如果有打過鼓(不是學 就是單純拿鼓棒敲擊小鼓)

會更能體會這個形容


中頻方面看過幾篇文章都是覺得不及格

但就我自己聆聽的感受是雙單體間並沒有不協調的感覺

不論是西洋流行還是華語流行 我覺得中頻就是中規中矩外加些許的亮



古典方面 我在古典的世界裡其實也只跟流行收了一張交響情人夢

在樂器方面in-ear沒啥好挑剔的地方 所以我想也是很適合


大編製跟交響的話

就可能真的不是那麼能勝任

這支的評價裡面都被歸類為沒有bass的

就我個人而言因為我也不是低音控 所以不care

細聽的話其實bass也很好抓

可是我試了神鬼奇航跟電玩魔物獵人的原聲帶

我自己覺得是夠了 可是我聽也不太準

畢竟大編製跟交響我之前是用D2000跟D7000在聽

拿個耳道只讓我覺得在搔癢




心得打的頗濫 只是憑著一股想分享的心態來打

內文所謂HI-HAT清脆 大鼓到位 小鼓能聽到鼓皮的聲音

此種敘述請對照他的售價 並非說這隻耳機打上天去了

特別澄清一下 以免誤導 = =



缺點的話

頻果的純白風真的頗令人頭痛

耳塞沒得買 更瞎的是再01看過他的耳塞套子遺失

頻果給他的解決辦法是請他重新買一套耳機

(不過那是約一年前的文章 現在有沒有新的方案不清楚)

大中小各有二個

鐵網(不知道這個東西叫啥名字)有多送左右各一個


你的耳朵要有合

我戴中的100%完全吻合 隔音效果非常棒

但我朋友大中小都不適合 無法隔音 也帶不好

這也是被批的很慘的一點 甚至誤導某網站頻論此耳機是不具有隔音效果的

因為他根本沒帶好或是根本沒他的SIZE




因為身邊所有MP3都出清 只剩TOUCH跟IPHONE

所以我不知道這耳機在別的MP3聽起來是否一樣

畢竟我想APPLE不管是調音還是特性

都是以自家產品去思考


所以純粹推薦是CLASSIC TOUCH IPHONE的使用者

尤其是TOUCH跟IPHONE還能用到MIC

要說貴的話

我個人是感覺他的聽感跟他的雙單體

2600絕對對的起他的價錢

至少我用過一些不便宜的耳機隻後 在我擁有過的3000元以下的耳機當中

我感覺是這支IN-EAR最好聽就是了

---------------------------------------------------------------------------------------------------------------------





當然你來問蘋果的東西 一定會釣到很多只有一張嘴不酸一下都不行的人

說這個價錢很敢賣

很敢賣的不是只有蘋果

幾個大廠牌都有聽起來不怎麼樣 價錢很怎麼樣的

MONSTER不敢賣嗎?

你有聽過SQ5嗎???他敢不敢賣? 我覺得他價錢超敢賣的

也許文章口氣不是很好

可是那種連買都沒買 只因為牌子在那酸 真的很糟糕

說這價錢一堆牌子都比它好

麻煩請舉例2600以下

這支打到UE 3100那支都沒問題

當然如果你要拿TF10來張飛打岳飛 我就不知道該說甚麼了

oops wrote:
真的醜嗎???

搭個捷運一堆人都戴apple的耳機

真的音質很差 也不會那麼多人戴吧?


你看到的應該是iPod或iPhone原廠附贈的那隻耳塞式耳機
那隻要不是有線控,我早就丟掉了


千萬別把那隻耳機拿來跟In-Ears比
等級差很多的!!!

uka123ily wrote:
說原廠爛是只用過那個...(恕刪)


NO
說的就是那隻Apple In-Ear
跟同價位的比較之下
個人聽過如此
雜誌評比也是如此(忘了是哪期的HI VI)

個人用的是IPT4也有IPAD..跟MACP..
APPLE狂熱我不輸各位..

但我聽起來就是這樣..

bio0955 wrote:
NO說的就是那隻Ap...(恕刪)


如果要說雜誌評語

日本經濟新聞之前也評測過

http://trendy.nikkeibp.co.jp/article/special/20090116/1022843/


克魯小丑 wrote:
MONSTER不敢賣嗎?...(恕刪)


逢緯代理的台灣公司貨是真的很敢賣

價錢幾乎都是美國怪獸官方定價折合台幣再加上一千多

而且就算是有特價...台灣定價還是一樣聞風不動

買了6K多的公司貨Turbine...再來的MTPC就由代購入手

不會傻第二次

但是說實在的...如果真要用2.6K買蘋果入耳

我會選擇買水貨的Turbine最低不到4K

以這價位來說表現可以說是超值...可圈可點

我也是因為喜歡Turbine系列的音質表現才會買入MTPC
克魯小丑 wrote:
這是我以前寫過的心得...(恕刪)


克魯大大說得很好
把我想說的都說出來了


bio0955 wrote:
NO
說的就是...(恕刪)


這位大大啊
或許有些雜誌說這樣
或許您聽起來是這樣
但也有很多人聽起來是那樣
很多雜誌評論是那樣

而我呢
我有IN EAR和EX500
這兩副差不多同價位的耳機

在我聽起來
跟EX500比IN EAR有輸的、有贏的
不能說聽一下"不合胃口"就是差...

IN EAR真的就是"耐聽"
或許他缺點很多
或許他低音沒有很猛

但是我想他不爛...
我想您可以再試試看
"長時間"使用IN EAR
搭配COMPLY耳棉

您應該會改觀

andychenqoo wrote:
克魯大大說得很好把我...(恕刪)


我可沒說他"爛"
是不值而已~他若賣1500上下
我樂意購買
好啦!!說那麼多是我買不起ok!!
我只買得起夜市牌耳機!!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