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是先看到許多『台灣在地化』的app射後不理,想了解一下背後原因。深入分析後,才得出這樣得結論。
有種『兔死狐悲』的感觸。
正因為台灣市場的特性,所以許多產業都註定要『走出去』。
我想,app 開發者也是如此吧。
台灣有幾家汽車製造廠?上下游產業鏈有多大?這個沒有能力出口賺外匯的產業養活多少人?有在怕那些歐美大廠嗎?連路數差不多的韓國車也吃憋。
憑什麼?關稅屏障。
語言,正是一種天然屏障,這個屏障正好可以讓你不用和全世界最頂尖的高手競爭。
中國的百度憑什麼讓Google吃憋?就是在地化的優勢,包括語言、法律(去你什麼版權、肖像權)、政商關係、民族情誼。
你去日本旅遊,買iPhone旅遊軟體,會買日文漢字的,還是Lonely Planet這種世界級專業出版社的英文版本?
看到秋葉原、六本木、銀座的英文名字,還得查字典翻回漢字,有這麼累的嗎?
沒有在地化的屏障,天大的市場也只是跨國集團的囊中物,本地人也只能撿些剩菜剩飯。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