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閒聊」app store 與 世界文化遺產的繁體中文

分析那邊開宗明義就寫了--是啊,iphone在台灣怎樣暢銷,也是數萬支的水準。給你算整數,並算高一點,算二十萬好了。---這邊先假定台灣iphone使用多到有二十萬這樣多。

至於外國人專用台北公車app,你覺得人會有多少?

到不如等政府開放大陸仔自由行,然後搞個簡體版比較有可能。

這類app其實是搞異業合作比較有價值。
比方說 台北公車 當然就跟北市府合作,跟市府收錢,然後對國民免費開放。
比方說 電台app,當然就跟 中華電信 合作之類。
台灣的土地小,注定人口基數不可能高,加上語言的獨特性,開發本土軟體不是普通的困難,沒市場規模,降低了很多投資的意願。

不過…現在有apple store 提供一個平台,使得跨入的門檻降低了,要寫軟體至少不需要成立一家公司才能發行,只要有能力,有創意,也是有機會闖出名堂。

使用iphone有很大的原因是因為這些小工具,像speed bus,鐵道時刻表我都有買,前幾天去侯硐,才發現app顯示的時間表比車站貼出來的還準…XD

加菲爾 wrote:
那天,在天下雜誌看到...(恕刪)


然後呢?你在抱怨什麼?這樣說 那些辛苦再烈日底下的農民不就更辛苦了

寫出好的app 自然會有人支持你


個行各業有各行各業的辛勞
我哪裡有資格抱怨,我又不是開發者。

我只是先看到許多『台灣在地化』的app射後不理,想了解一下背後原因。深入分析後,才得出這樣得結論。

有種『兔死狐悲』的感觸。

正因為台灣市場的特性,所以許多產業都註定要『走出去』。
我想,app 開發者也是如此吧。
產業外移有其環境因素...

APP 開發者倒是不必移民,除非是當地用的在地程式,不然不需要移民吧...

至於多國語言,那是趨勢啊,只是介面多幾種語言對程式開發來說應該不是很大的負擔,比較討厭的是說明跟手冊...XD 很多程式都有中文介面,但是說明檔都是英文的而已。
市場小嗎?
台灣有幾家汽車製造廠?上下游產業鏈有多大?這個沒有能力出口賺外匯的產業養活多少人?有在怕那些歐美大廠嗎?連路數差不多的韓國車也吃憋。

憑什麼?關稅屏障。

語言,正是一種天然屏障,這個屏障正好可以讓你不用和全世界最頂尖的高手競爭。
中國的百度憑什麼讓Google吃憋?就是在地化的優勢,包括語言、法律(去你什麼版權、肖像權)、政商關係、民族情誼。

你去日本旅遊,買iPhone旅遊軟體,會買日文漢字的,還是Lonely Planet這種世界級專業出版社的英文版本?
看到秋葉原、六本木、銀座的英文名字,還得查字典翻回漢字,有這麼累的嗎?

沒有在地化的屏障,天大的市場也只是跨國集團的囊中物,本地人也只能撿些剩菜剩飯。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